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音乐课程的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先学歌曲再识谱、先学节奏再识谱的三个教学方法,望对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的识谱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4
识谱,包括节奏、音高、音准的学习,识谱的学习是打开学生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必需的。但是,识谱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会识谱,就必须先让他们对识谱感兴趣。
我在起初开展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234567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学生都说:“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可以这样说,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学生,音乐基本素养都比较低。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教学生单纯的演唱歌曲,并没有进行识谱的教学。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简谱都感到非常陌生,更别说是五线谱了。而对于歌谱,他们也不想去认识。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也发现,一提到要学生进行识谱,学生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高涨的学习情绪立刻下降了许多。
很多小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的能力相当强,但是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呢?识谱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喜欢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教师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开展识谱教学,必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教音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分别是:do是小熊do do do,re是鸭子re re re,mi是小羊mi mi mi,fa是小牛fa fa fa,sol是公鸡sol sol sol,la是青蛙la la la,si是小蛇si si si。并且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七个基本音符。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学音乐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也才能使他们做到积极地、自主地去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在音乐课的课堂中,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例如,我在教学《捉泥鳅》的乐曲时,首先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然后耳朵听着旋律,嘴里轻声哼唱。学生觉得很有趣,情绪也非常的高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的兴趣。这时,我便将识谱教学适时地引入,就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教学活动中,学生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的谱子。所以,音乐教师只要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就会使识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教学中要先学会歌曲,再进行听谱、识谱的学习,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否则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在学唱歌曲时,都是跟着音频资料听几遍就能唱会,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就不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據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把所要学的歌听熟、听会、甚至会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唱六年级《猜调》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随着录音唱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只需练唱几遍就唱会了歌曲。在感受到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学会歌词后,我就将曲谱的教学接着进行下去。这样的教学方式便能使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识谱。
三、先学节奏,再识谱
一首歌曲是由音高和节奏共同组成的,因此学生仅仅知道音高而不唱出节奏是不能把歌曲唱好。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所以,教师必须先进行节奏训练,这样才能使试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在游戏中学习节奏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教授节奏型小附点时,可以模仿骑马的动作,让学生了解小附点节奏型的特点,从而让学生熟知其节奏。然后使学生通过熟悉的各种动作来了解各节奏型的特点,从而再进行节奏训练,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教师还可以在平时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学生按节奏朗读。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内容中的《编花篮》,就是一首适合用游戏进行教学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训练节奏,必然会使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在课下喜欢跳橡皮筋,教师就可以将他们跳橡皮筋时伴唱的儿歌贯穿在课堂的节奏训练中,这便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我音乐教学的实践证明:小学生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还能使学生轻松掌握音乐节奏、音乐知识、音乐技能。
总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在识谱的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达到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4
识谱,包括节奏、音高、音准的学习,识谱的学习是打开学生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必需的。但是,识谱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会识谱,就必须先让他们对识谱感兴趣。
我在起初开展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234567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学生都说:“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可以这样说,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学生,音乐基本素养都比较低。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教学生单纯的演唱歌曲,并没有进行识谱的教学。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简谱都感到非常陌生,更别说是五线谱了。而对于歌谱,他们也不想去认识。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也发现,一提到要学生进行识谱,学生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高涨的学习情绪立刻下降了许多。
很多小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的能力相当强,但是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呢?识谱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喜欢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教师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开展识谱教学,必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教音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分别是:do是小熊do do do,re是鸭子re re re,mi是小羊mi mi mi,fa是小牛fa fa fa,sol是公鸡sol sol sol,la是青蛙la la la,si是小蛇si si si。并且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七个基本音符。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学音乐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也才能使他们做到积极地、自主地去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在音乐课的课堂中,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例如,我在教学《捉泥鳅》的乐曲时,首先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然后耳朵听着旋律,嘴里轻声哼唱。学生觉得很有趣,情绪也非常的高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的兴趣。这时,我便将识谱教学适时地引入,就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教学活动中,学生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的谱子。所以,音乐教师只要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就会使识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教学中要先学会歌曲,再进行听谱、识谱的学习,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否则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在学唱歌曲时,都是跟着音频资料听几遍就能唱会,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就不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據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把所要学的歌听熟、听会、甚至会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唱六年级《猜调》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随着录音唱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只需练唱几遍就唱会了歌曲。在感受到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学会歌词后,我就将曲谱的教学接着进行下去。这样的教学方式便能使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识谱。
三、先学节奏,再识谱
一首歌曲是由音高和节奏共同组成的,因此学生仅仅知道音高而不唱出节奏是不能把歌曲唱好。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所以,教师必须先进行节奏训练,这样才能使试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在游戏中学习节奏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教授节奏型小附点时,可以模仿骑马的动作,让学生了解小附点节奏型的特点,从而让学生熟知其节奏。然后使学生通过熟悉的各种动作来了解各节奏型的特点,从而再进行节奏训练,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教师还可以在平时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学生按节奏朗读。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内容中的《编花篮》,就是一首适合用游戏进行教学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训练节奏,必然会使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在课下喜欢跳橡皮筋,教师就可以将他们跳橡皮筋时伴唱的儿歌贯穿在课堂的节奏训练中,这便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我音乐教学的实践证明:小学生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还能使学生轻松掌握音乐节奏、音乐知识、音乐技能。
总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在识谱的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达到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