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战略主要是通过金融全球化来实现全球利益的分配。我们要从金融安全的角度认识发展期货市场的战略意义。
中国期货市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次贷危机引致全球金融风暴、世界国际金融新秩序急需建立的当下,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期货市场的重要性,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争取民族利益。
次贷危机与新机遇
在当今全球市场上,无论是原材料、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还是利率和汇率的变化,都需要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来发现价格、对冲风险。
20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曾向美国表示要减少美元储备,美国明确表示这是一个战争行动。而从历次拉美金融危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都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发达国家正是可以通过操纵金融市场乃至改变交易规则,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美国次贷危机实质上是银行房地产信贷危机和房地产信贷证券化危机,发生危机在于从信贷提供环节开始就放松了信用审查,进而演变为失去信用支撑;在于金融机构的过度负债和放弃起码的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防范;也在于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后续统筹监管。
因此,它既不是期货市场危机,也不能简单定义为金融创新危机,而是更带有信用危机、财务危机和创新运用不当危机的特点。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风暴更彰显期货作用。
此次金融危机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和提高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发展好本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具战略主动性。
中国期货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离自身的发达完善和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尤其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的加速,必须加快发展,提高我们利用期货市场的能力对抗国际经济波动风险。
不平静的20年
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
20年的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8年至1993年为初创期。前期以理论研究探索为主,并以农产品为试点。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此后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受到部门和地方利益的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和没有完善法规的情况下,中国期货市场出现盲目高速发展的趋势。
到1993年底,全国期货交易所达到5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由于有些期货机构运作不规范,地下期货交易四处泛滥,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超常规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且导致了人们对期货市场的种种误解。
1993年至1999年是治理整顿期。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经整顿,交易所从最初的50余家锐减为3家,即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100多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1999年,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4个管理办法,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2000年至今是规范发展期。2000年后,随着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成立,国家政策上也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得到恢复性增长,增加了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
2004年以来,中国商品期货品种创新步伐加快,先后上市了棉花、燃料油、玉米、白糖、豆油、PTA、锌、菜籽油、塑料、棕榈油和黄金等11个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使交易品种达到17个。市场开始活跃,期货公司运作规范,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截止到2007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28亿手,累计成交额达41万亿元。
五个隐忧
尽管中国期货市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发展总体滞后,交易品种过少,功能不能完全发挥,没有足够的力量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无法为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后国民经济“保驾护航”,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经济的安全。
首先,发展速度缓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交易品种,都无法与中国经济规模相适应,整体质量不高,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水平。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54家交易所全年期货期权总成交量超过了150亿手,美国占到20%以上的份额。由于中国期货品种合约规模小,实际可比成交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中国一手大豆是10吨,而美国一手大豆是5000蒲式耳,约合136吨,同样的成交量美国是中国的十几倍。2007年,美国玉米期货成交量是现货产量的42倍,中国仅为4倍,这既表明了我们的发展潜力,又说明我们与发达市场的距离。
其次,期货市场的管理还有很多与市场经济相悖的理念。
由于中国期货市场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长期以来,使用行政手段管理市场,破坏了市场经济运作的自律机制。期货市场为现货交易服务并按市场机制运作,这要求市场参与者成为真正市场的主体,同时期货市场监管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尽量让“市场的事情由市场自己解决”,减少行政干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必须实行专业化、法制化的高效灵活的动态监管,而我们的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过于微观细化。
再次,期货公司业务单一,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
国际上的期货经纪公司,都定性为金融服务业,中国目前的期货经纪公司基本只能做经纪代理业务,有学者称之为“小老树”现象,就是说,如果在这些制度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期货公司永远都不会发展,长到老也还只是棵长不大的小树。
由于业务单一,导致盈利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当前期货公司收入来源基本就来自于手续费。这形成了事实上的交易所与期货公司收入的倒挂现象。
在美国,普通的手续费收入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会员是1:12左右的关系,即经纪公司是交易所每笔交易收入的10~20倍左右,并且区分批发和零售,有的公司终端收费是交易所的50~60倍。而中国基本上是交易所收取固定较高的手续费,期货公司占其很小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富交易所和穷期货公司”的现状,使得期货公司创新和持续发展动能不足。
第四,国内期货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培育发展起来。
国际成熟期货市场上,对冲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占了大半江山,对冲基金以其专业、理性、成熟稳健的作风在市场上获取财富。反观国内,资金量在100万以下的中小散户超过80%,机构投资者只占很小的比例。国际期货市场对投资主体几乎没有限制,所有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均可参与期货交易。中国不仅严禁金融机构参与期货交易,而且对国有企业也进行严格限制。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外大机构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期货市场,与国内中小散户形成不平等竞争,国内广大投资者被围剿也是必然的结果。
第五,中国企业还不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对待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中国很多国企还不能完全适应。大部分企业仍是官僚化的组织形式,一切听命于上级,面对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一般来说,即使有很好的套期保值业务也不做。
正如国内有专家称,对待是否参与期货市场,海外国企不做期货是傻子,乱做、胡做期货就是疯子。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作者为金鹏期货副总经理)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6.0%,但中国期货交易额占世界期货、期权交易额仅为4.85%。
中国期货市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次贷危机引致全球金融风暴、世界国际金融新秩序急需建立的当下,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期货市场的重要性,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争取民族利益。
次贷危机与新机遇
在当今全球市场上,无论是原材料、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还是利率和汇率的变化,都需要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来发现价格、对冲风险。
20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曾向美国表示要减少美元储备,美国明确表示这是一个战争行动。而从历次拉美金融危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都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发达国家正是可以通过操纵金融市场乃至改变交易规则,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美国次贷危机实质上是银行房地产信贷危机和房地产信贷证券化危机,发生危机在于从信贷提供环节开始就放松了信用审查,进而演变为失去信用支撑;在于金融机构的过度负债和放弃起码的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防范;也在于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后续统筹监管。
因此,它既不是期货市场危机,也不能简单定义为金融创新危机,而是更带有信用危机、财务危机和创新运用不当危机的特点。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风暴更彰显期货作用。
此次金融危机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和提高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发展好本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具战略主动性。
中国期货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离自身的发达完善和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尤其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的加速,必须加快发展,提高我们利用期货市场的能力对抗国际经济波动风险。
不平静的20年
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
20年的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8年至1993年为初创期。前期以理论研究探索为主,并以农产品为试点。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此后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受到部门和地方利益的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和没有完善法规的情况下,中国期货市场出现盲目高速发展的趋势。
到1993年底,全国期货交易所达到5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由于有些期货机构运作不规范,地下期货交易四处泛滥,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超常规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且导致了人们对期货市场的种种误解。
1993年至1999年是治理整顿期。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经整顿,交易所从最初的50余家锐减为3家,即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100多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1999年,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4个管理办法,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2000年至今是规范发展期。2000年后,随着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成立,国家政策上也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得到恢复性增长,增加了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
2004年以来,中国商品期货品种创新步伐加快,先后上市了棉花、燃料油、玉米、白糖、豆油、PTA、锌、菜籽油、塑料、棕榈油和黄金等11个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使交易品种达到17个。市场开始活跃,期货公司运作规范,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截止到2007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28亿手,累计成交额达41万亿元。
五个隐忧
尽管中国期货市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发展总体滞后,交易品种过少,功能不能完全发挥,没有足够的力量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无法为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后国民经济“保驾护航”,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经济的安全。
首先,发展速度缓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交易品种,都无法与中国经济规模相适应,整体质量不高,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水平。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54家交易所全年期货期权总成交量超过了150亿手,美国占到20%以上的份额。由于中国期货品种合约规模小,实际可比成交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中国一手大豆是10吨,而美国一手大豆是5000蒲式耳,约合136吨,同样的成交量美国是中国的十几倍。2007年,美国玉米期货成交量是现货产量的42倍,中国仅为4倍,这既表明了我们的发展潜力,又说明我们与发达市场的距离。
其次,期货市场的管理还有很多与市场经济相悖的理念。
由于中国期货市场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长期以来,使用行政手段管理市场,破坏了市场经济运作的自律机制。期货市场为现货交易服务并按市场机制运作,这要求市场参与者成为真正市场的主体,同时期货市场监管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尽量让“市场的事情由市场自己解决”,减少行政干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必须实行专业化、法制化的高效灵活的动态监管,而我们的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过于微观细化。
再次,期货公司业务单一,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
国际上的期货经纪公司,都定性为金融服务业,中国目前的期货经纪公司基本只能做经纪代理业务,有学者称之为“小老树”现象,就是说,如果在这些制度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期货公司永远都不会发展,长到老也还只是棵长不大的小树。
由于业务单一,导致盈利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当前期货公司收入来源基本就来自于手续费。这形成了事实上的交易所与期货公司收入的倒挂现象。
在美国,普通的手续费收入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会员是1:12左右的关系,即经纪公司是交易所每笔交易收入的10~20倍左右,并且区分批发和零售,有的公司终端收费是交易所的50~60倍。而中国基本上是交易所收取固定较高的手续费,期货公司占其很小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富交易所和穷期货公司”的现状,使得期货公司创新和持续发展动能不足。
第四,国内期货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培育发展起来。
国际成熟期货市场上,对冲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占了大半江山,对冲基金以其专业、理性、成熟稳健的作风在市场上获取财富。反观国内,资金量在100万以下的中小散户超过80%,机构投资者只占很小的比例。国际期货市场对投资主体几乎没有限制,所有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均可参与期货交易。中国不仅严禁金融机构参与期货交易,而且对国有企业也进行严格限制。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外大机构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期货市场,与国内中小散户形成不平等竞争,国内广大投资者被围剿也是必然的结果。
第五,中国企业还不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对待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中国很多国企还不能完全适应。大部分企业仍是官僚化的组织形式,一切听命于上级,面对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一般来说,即使有很好的套期保值业务也不做。
正如国内有专家称,对待是否参与期货市场,海外国企不做期货是傻子,乱做、胡做期货就是疯子。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作者为金鹏期货副总经理)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6.0%,但中国期货交易额占世界期货、期权交易额仅为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