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中宇:《科学时报》首席评论员
应对金融危机到了格林斯潘时期,还还多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把银行体系中的上层“笼中虎”安抚好。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至少比1929年的经济危机更严重。以往,格林斯潘的讲话往往没有人能够听得懂,但是这个话却说得很明白。其危机的程度可见一斑。
先以中国来说。
中国的货币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构成有效需求的货币,一个是赚利润的货币。从统计数据上分析,追逐购买力的M0和GDP的比重大体维持不变,而货币供应量M2与银行存款M1的差额占GDP比重却在不断上升。
换句话说,中国的货币结构是一个逐渐偏斜的不稳定结构,造成的态势是存款那一部分很大,社会上所有追逐利润的投资,最后都追到存款上来了。
这个分析告诉我们,试图买东西形成有效需求的货币和试图逐利的货币已经严重失衡。从整体经济情况来看,则是社会购买力和货币发行量结构失衡。这样的后果就将是大萧条。
这其实是马克思的观点。一般的解决办法是:一是把制造麻烦的资本聚敛速度减缓,二是向不足的有效需求提供货币,包括制造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行政府债券等。换句话说,这个经济系统要正常运行,就需要不断注入货币,也就是说,只有多印钞票。
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
罗斯福所实践的以“国家干预”为特点的凯恩斯主义,其结果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就出现了滞胀。问题也在于社会发行的货币量远远超过社会的真实财富,中美两国的数据都证实了这一点。
以不变价格GDP衡量,从1995年到去年,美国GDP增长到了4.9倍,M2达到26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7年,真实GDP增长了4.7倍,M2达到22.3倍。中国的追赶速度是美国的2.8倍,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滞胀。
格林斯潘在每次出现经济问题时都通过降低利率来解决,这是因为美国银行体系实际上已经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存款,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上层是把多余的货币装在里面,“玩”股票和衍生工具,以钱挣钱。
站在美国社会的立场来看,美联储、财政部乃至华尔街不仅不是罪魁祸首,而且都是美国的大功臣。因为如果他们不把这些钱装进去,实体经济就将无法消化掉这些钱,这样,麻烦就会直接显现出来。所以不能这么做。
不仅如此,还要让那些投资者相信有可能赚钱,而等他亏本的时候又要自责自身做得不好,这是需要智慧的。这就是行为金融学,需要集成经济、金融、心理、教育和传媒五大学科共同打造这套“皇帝的新衣”,这才是问题的要害。
有人说,金融市场有发现价值和配置资源两大功能,而我们的亲身经历却表明,这其实跟价值发现毫不相干,配置资源也基本是胡乱配,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当年计划经济的中央调配。
这样的市场一旦出了问题——罗斯福时期只需要向最底层货币不足而有效需求很多的人群注钱就可以——到了格林斯潘时期,还还多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把银行体系中的上层“笼中虎”安抚好。
问题是,所谓格林斯潘救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格林斯潘期权”——就是拿钱喂这些老虎——然而,现在连喂都喂不动了,这不出问题才怪。
很多分析认为,这是制度缺失或者监管不到位所致,其实都没有说到要害上。问题在于,最精明的人才都被吸引到这个金融投机行当中去,二、三流人才才干监管行业,对付不了这些一流人才。
笔者还有一个没有想明白的判断,目前这个状态对整个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资本主义工商文明系统,起初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原始阶段,没有很大的公司,也没有很强的金融,但是它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了一个高速的增长,80年代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苏联东欧解体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更是急速地在前进。在这个指数增长前面,究竟什么时候会碰壁?因为,任何一个指数增长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碰到自己生存空间的边界。这个问题研究的缺位,实在是件很可悲的事。
因此,在我看来,目前中国正在走的这条路有些悲观,资本主义这一经济路线,走不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伤害。
应对金融危机到了格林斯潘时期,还还多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把银行体系中的上层“笼中虎”安抚好。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至少比1929年的经济危机更严重。以往,格林斯潘的讲话往往没有人能够听得懂,但是这个话却说得很明白。其危机的程度可见一斑。
先以中国来说。
中国的货币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构成有效需求的货币,一个是赚利润的货币。从统计数据上分析,追逐购买力的M0和GDP的比重大体维持不变,而货币供应量M2与银行存款M1的差额占GDP比重却在不断上升。
换句话说,中国的货币结构是一个逐渐偏斜的不稳定结构,造成的态势是存款那一部分很大,社会上所有追逐利润的投资,最后都追到存款上来了。
这个分析告诉我们,试图买东西形成有效需求的货币和试图逐利的货币已经严重失衡。从整体经济情况来看,则是社会购买力和货币发行量结构失衡。这样的后果就将是大萧条。
这其实是马克思的观点。一般的解决办法是:一是把制造麻烦的资本聚敛速度减缓,二是向不足的有效需求提供货币,包括制造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行政府债券等。换句话说,这个经济系统要正常运行,就需要不断注入货币,也就是说,只有多印钞票。
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
罗斯福所实践的以“国家干预”为特点的凯恩斯主义,其结果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就出现了滞胀。问题也在于社会发行的货币量远远超过社会的真实财富,中美两国的数据都证实了这一点。
以不变价格GDP衡量,从1995年到去年,美国GDP增长到了4.9倍,M2达到26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7年,真实GDP增长了4.7倍,M2达到22.3倍。中国的追赶速度是美国的2.8倍,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滞胀。
格林斯潘在每次出现经济问题时都通过降低利率来解决,这是因为美国银行体系实际上已经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存款,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上层是把多余的货币装在里面,“玩”股票和衍生工具,以钱挣钱。
站在美国社会的立场来看,美联储、财政部乃至华尔街不仅不是罪魁祸首,而且都是美国的大功臣。因为如果他们不把这些钱装进去,实体经济就将无法消化掉这些钱,这样,麻烦就会直接显现出来。所以不能这么做。
不仅如此,还要让那些投资者相信有可能赚钱,而等他亏本的时候又要自责自身做得不好,这是需要智慧的。这就是行为金融学,需要集成经济、金融、心理、教育和传媒五大学科共同打造这套“皇帝的新衣”,这才是问题的要害。
有人说,金融市场有发现价值和配置资源两大功能,而我们的亲身经历却表明,这其实跟价值发现毫不相干,配置资源也基本是胡乱配,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当年计划经济的中央调配。
这样的市场一旦出了问题——罗斯福时期只需要向最底层货币不足而有效需求很多的人群注钱就可以——到了格林斯潘时期,还还多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把银行体系中的上层“笼中虎”安抚好。
问题是,所谓格林斯潘救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格林斯潘期权”——就是拿钱喂这些老虎——然而,现在连喂都喂不动了,这不出问题才怪。
很多分析认为,这是制度缺失或者监管不到位所致,其实都没有说到要害上。问题在于,最精明的人才都被吸引到这个金融投机行当中去,二、三流人才才干监管行业,对付不了这些一流人才。
笔者还有一个没有想明白的判断,目前这个状态对整个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资本主义工商文明系统,起初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原始阶段,没有很大的公司,也没有很强的金融,但是它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了一个高速的增长,80年代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苏联东欧解体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更是急速地在前进。在这个指数增长前面,究竟什么时候会碰壁?因为,任何一个指数增长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碰到自己生存空间的边界。这个问题研究的缺位,实在是件很可悲的事。
因此,在我看来,目前中国正在走的这条路有些悲观,资本主义这一经济路线,走不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