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美食与爱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到那碗烫嘴的小馄饨,全是偶然。馄饨馅里带了汤汁,我头一口咬下去时并未在意,一下便被烫着了,感受到馄饨又轻又薄的皮慢慢在舌尖化开,感受到一大碗馄饨汤从我喉间滑过的暖意。
  多年以后,再想起这碗很烫的馄饨,便油然而生出一股股暖意,也一点点地放慢了我匆忙前行的步伐。馄饨馅是勿急,馄饨汤是勿躁,而它们能抚平我焦躁的情绪。正是情绪融于馄饨当中,我才会觉得,什么都要细细品,一切也要慢些来。
  ——一商陆
  高中时,我和闺密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放学后去食堂吃我们学校的招牌面——辣子鸡面。面下锅后,开始在热水中翻滚跳跃,五分钟后面条就好了,一一分到每个人的碗里。配料是提前配好的,浇到面条上,然后加上腌制过的鸡肉,撒上葱花。此时的辣子鸡面看起来色味俱佳,让人垂涎三尺。
  辣子鸡面不仅仅是美味的代名词,更承载着我们的高中记忆。那段忙碌的高中生活,被辣子鸡面的味道包围着,让我们的成长看起来不太单调。那段和闺密一起吃着辣子鸡面谈天说地的时光,至今回忆起来都带着酸爽。
  ——君惜时
  在北方的很多乡村,清晨喝玉米榛子已经成了世代延续的习惯。时常,伴随着妈妈一阵接一阵的催促声,我们才懒洋洋地从暖暖的被窝里揉着惺忪的双眼穿衣起床,清晨的屋子里早已弥漫着淡甜的玉米香。
  等熬好了玉米榛子,再一勺勺地舀进碗里,端进里屋。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开餐,这一天才算正式开始。一年年里,一碗碗暖心的玉米榛子温暖着我的清晨,滋养着我度过一个个寒冷漫长的冬季。
  ——清池
  我喜欢看外婆做菜,记忆中的外婆有一头银白的自然卷发,穿着蓝色的印花棉衫,不疾不徐地引火架柴。待火渐渐烧起,锅中放油,将用盐和生姜腌制过的新鲜鲫鱼煎至两面金黄,然后加水慢炖。
  有时会加入一些白豆腐,灶里橙色的火苗跳动着,大铁锅里浅白的鱼汤慢慢咕噜着,越熬越白。待到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鲜美的香气时,就出锅了。外婆慈祥的面容在腾起的水汽里有些看不清,却那样让人温暖安心。
  ——江陵九月
  小编说
  美食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味道,也有色彩和温度。每一种对美食的情怀,每一次在味蕾里的远行,都是对生活、成长中独特印记的一种解读。因美食热爱生活、热爱成长,也热爱每一个充满各种味道的明天。
  六只脚:在为高考奔波忙碌时,六六每天都会去学校食堂买两个胡萝卜包子。它和美食不沾边,也和美味不相符。但是,学校食堂唯独这个卖胡萝卜包子的窗口门可罗雀,却是六六每日必光顾的买饭窗口。所幸,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六六仿佛终于品尝到了胡萝卜包子那独特的“美味”。
  蛋挞:大四那年,班长第一次组织了全班包饺子的活动。全员参与,有剁馅儿的,有调料的,有揉面的,有擀饺子皮的,有包饺子的。那些形狀不一、糅合了各种味道的饺子,和我们点点滴滴的大学时光一起入锅,经沸水煮熟后,等待着我们一一品尝。而我们,也在大学的尾声中,收获了各自美好的梦想。
  默然:和妹妹一起做早餐的感觉实在是太妙了。姐妹俩分工合作,我煮粥时她洗菜切菜,我炒菜时她煎鸡蛋,我盛粥时她早已收拾好筷子等在一旁,只等我坐下马上开饭。平凡的姐妹、普通的饭菜,让每一天的早晨都被亲情滋养,也被温暖的爱润泽,给了我们各自成长的力量。
其他文献
有一种说法:三年一代沟。如此算来,班主任和我们之间大概隔了七八条沟,按理说应该不大好相处,但是,我们意外地相處得很融洽。他会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趣意盎然,会在课后与我们分享自己青春时期的爱情故事,也会在校运会期间与在大本营的同学进行楚河汉界的对决。如此可亲又可爱,我们私下便取其名字谐音,称其为“正义哥”。  虽然“正义哥”在学习方面对我们挺严格的,他要求我们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并比同年级的
期刊
有的人不甘心,所以鼓足了勇气去复读;而有的人选择读大学,研究生亦或是博士依然成就了自己。所以,只要活着,总能翻盘。  我姐前两天告诉我她拿到了一个非常棒的offer,我在心里默默地想:“你最近拿到的offer还少吗?不是都挺好的嘛。”她在视频里一本正经地和我说:“这次不一样呀,我申请了斯坦福大学的朱棣文教授的面试,全程英语交流我都很紧张,还好教授表示能够理解,比较欣赏我的计算机能力,可以考虑录用。
期刊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广传为坊间佳话。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下的《猪肉颂》让人读来食欲大增,东坡先生的“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让人诵之垂涎三尺,陆游的《食粥》更给人一种超脱自然的生命情怀。一日三餐、一粥一饭、一菜一汤,不仅仅是生活的延续,也是我们成长的能量。美食,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碟美肴、一盏黄酒、一轮明月、一位挚友,这说不尽的舌尖之食,道不清的味蕾情怀,此时是属于我们的高光时刻。  
期刊
春去冬又来, 我们的友情胜得了时间,抵得住流年。此刻,我坐在屏幕前,敲下我们一起相依相偎相伴相行的青葱岁月。  关于青春,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段和你一起逐梦的青春流年。那段青涩而又美好的歲月似一场繁华的春梦,未及开始,就已散去。  而我,却从未忘记。  没有盈盈夜色,只有黑夜里的大雨倾盆。我们友情的开篇没有想象中那样美丽,然而,一切的相遇都是上天馈赠给我的惊喜。  你我初相遇,似乎是冥冥之中自
期刊
姥姥有道拿手的腌菜——蒜茄子。而我,只敢偷偷地吃。  蒜茄子制法极其简单,茄子洗净后,不用去皮,将茄子切片,茄子蒂也不必去掉,还靠它连着,入锅蒸透,晾一宿,曾经圆润饱满的茄子像委屈巴巴的老婆婆,生了褶皱。大蒜捣成蒜粒,绝不黏软,仍保持着米粒般大小,好似有自己的风骨。茄子片上糊一层雪白的盐巴,盖一层乳黄的蒜粒,铺一层鲜红的辣椒,撒一层嫩绿的香菜,封入坛子中,不出几日,便可大快朵颐。  我捧着坛子深深
期刊
未满17岁的我们,刚刚拉开序幕的青春,就这样被岁月的洪流带往了不同的远方。  15岁,因为无法异地参加高考,父母把我从北京送回了重庆念高中,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我在重庆艳阳高照的秋日里,是憎恨高考的。为了它,我要独自从熟悉的环境回到陌生的故乡,要忍受孤单、忍受从零开始的恐慌。这对一个15岁的女孩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事情。  就读的高中在郊区,离家有半小时的车程,我骑着爷爷在二手市场买来的自行车,
期刊
告别2019,迎接2020。在一场跨年迎新直播中,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排雷英雄”杜富国用义肢写下“新年快乐”4个字,并给广大网友送上祝福。失去双眼和双手后,如今他不仅能熟练地自行穿衣、洗臉、刮胡子,还能叠被子、写字。朴素的愿望、简单的祝福感动了广大网友。“看到英雄可以用义肢写字,真的好激动!请国家照顾好他和他的家人们!祝愿英雄新年快乐!生活越来越好!”(人民日报)
期刊
勇敢追爱、纯真朴实有点小俏皮的名校英语系学生谢小秋,有着警犬般鼻子的女法医李大宝,青春朝气真性情的女编辑欧小米,性格孤僻、用事实说话的冷静女警古静……这些角色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女演员——焦俊艳。  戏红人不红  你是否被《遇见王沥川》里出身贫寒,却乐观积极、为爱坚持的谢小秋打动?《法医秦明》里那个逗趣可爱的女法医李大宝,会不会让你忍俊不禁?电影《失恋三十三天》中,抢走闺密男朋友的冯佳期是不是
期刊
我们的课堂,在“明朝国子监”  南京有不少藏在校园里的建筑,有年代也有故事。  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可以说是历史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作为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它入选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同时,这里也是六朝宫苑的遗址和明朝国子监的所在地。明朝国子监大殿上名为蝻首的石刻龙头,现在被放在东南大学老图书馆的门口,这是“东大”现存最古老的文物。  拥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即便放眼全国高校的建筑,“东大”依然
期刊
美国9岁小男孩史蒂文在接受化疗三年后,终于打败了癌症。妈妈拍下了他最后一次服用抗癌药的时刻,视频中他的表情百味杂陈,令人动容。当史蒂文吃下最后一份药后,他的朋友和弟弟都歡呼起来。史蒂文妈妈说,这是自己生命中最骄傲的一天。三年抗癌对于孩子来说,能够治愈已是万幸,愿医学更加发达,使人类不再受疾病之苦。(北京青年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