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有效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转换观念、重视环节、重视发展、教学实施,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教育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同时要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此外,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认真反思,看其是否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可以进行有效教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转换观念,时代发展需要
课程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下中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实施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出课程综合利用的教学策略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树立新的观念,使师生互动学习、共同参与,最终达到共同发展。
例如:在教学中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
二、重视环节,教材处理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认真处理,应做到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应用教材,把教材在课堂中盘活。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激活教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教师除了认识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要认识到这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并创造性地使用,如:应尽量做到把课程知识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探讨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因为教学策略是引起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例如:在教学比0小的数时,教材是按照电视上天气预报的温度、海拔高度、酒精的凝固点等来引入负数概念的,而笔者直接用小学知识16-20=?(不够减,还差4)来直接引入负数概念,同时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许多类似的例子,效果非常好。
三、重视发展,探讨学法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法”可依,使学生乐学、善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2.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3.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引导学生“想一想”。要使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5.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复习的形式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四、教学实施,探究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引起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灵活、开放和方便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构建开放性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共同探究,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其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要求教师要对本节课讲授的知识,尽可能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例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各自的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疑,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探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大力研究学法,重视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探索学习。为此,我们今后要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与广大教育界的同行一道,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升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剑波.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数学,2003.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刘维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2000.
[4]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教育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同时要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此外,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认真反思,看其是否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可以进行有效教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转换观念,时代发展需要
课程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下中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实施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出课程综合利用的教学策略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树立新的观念,使师生互动学习、共同参与,最终达到共同发展。
例如:在教学中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
二、重视环节,教材处理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认真处理,应做到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应用教材,把教材在课堂中盘活。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激活教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教师除了认识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要认识到这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并创造性地使用,如:应尽量做到把课程知识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探讨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因为教学策略是引起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例如:在教学比0小的数时,教材是按照电视上天气预报的温度、海拔高度、酒精的凝固点等来引入负数概念的,而笔者直接用小学知识16-20=?(不够减,还差4)来直接引入负数概念,同时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许多类似的例子,效果非常好。
三、重视发展,探讨学法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法”可依,使学生乐学、善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2.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3.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引导学生“想一想”。要使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5.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复习的形式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四、教学实施,探究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引起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灵活、开放和方便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构建开放性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共同探究,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其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要求教师要对本节课讲授的知识,尽可能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例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各自的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疑,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探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大力研究学法,重视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探索学习。为此,我们今后要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与广大教育界的同行一道,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升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剑波.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数学,2003.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刘维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2000.
[4]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