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一理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改变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传授知识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于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过去只注重教师的教学结果到现在的更注重于教学过程;从过去教师居高临下式地教学到现在的师生间平等融洽的转变;从之前的全体统一规格地教育到新课改的差异性教育转变等等。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生活也会随之而改变。新课程旨在培养出具备时代性质的一代新人,让校园焕发出时代新气象,同时也将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需求。要实现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而且还是重中之重。
一、什么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所谓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不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行为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调整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让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能力提高。
二、新旧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过去重“教”到现在的重“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学生由教师牵着走,而学生也是围绕教师转。这就是以教定学,让学生们配合或适应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习惯性地处于被动状态,渐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慢慢丧失。这种只注重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于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既能学习掌握到知识,又可以得到个人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自主积极学习的性格,让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得到良好基础。
2.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于对知识的总结,对教学的成效只看在学生的成绩结果上,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来源和去向,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其他东西,让学生将时间苦苦地放在追溯与死记“标准答案”上。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处弊端。而新课程中则是重“过程”,所谓的重过程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更注重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课程标准放在探索知识的来源与形成规律上,由学生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自己认识、总结、应用。这样,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便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揭示暴露而学生也在其中得到思维的锻炼、能力的培训。
3.从老师的“高”地位到师生间的平等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由于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状态,教师就是权威,讲的是什么,学生学的、记的就是什么,教师永远是教程中的主角。这种像是有“等级”之分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无疑是乏味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便会缺乏交流。在新课程中,教师会处理好传统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更注重于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平等,从而学生会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和老师互动,还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而不是老师一味在居高的讲台上“自表自演”。
4.从统一规格到差异性教育
新课程认为:每一位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包括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都按教学要求大纲里面的统一规格,学生们一起齐步走,平衡发展,这也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引用教学大纲,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将每一个风格独特的学生培养成了教学大纲模式里的“模具”产品。新课程中同时也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这便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挖掘与研究学生间的差异,以便在备课或是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进程。
三、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对策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新课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需要改变,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是实现“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重中之重。而现今的教育中,要么是“换新教材却久教法”,要么是“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教学方式转变中不痛不痒的做法。而要怎样才能让教学方式真正地转变,个人认为在改革进行中首先改变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没有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便不会有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活动,而教师便会盲目地、经验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便从根本上阻碍了教学方式转变的步伐。因此,转变中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教师培训,彻底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其次,现今的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对教师的评估有些是不合理的,这也限制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评估只在于其所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导致应试教育的一个原因。所以更进一步地完善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评估制度是有必要的。最后是新课改面向的是新时代,从而对教师的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教师由于其观念的落后,教学方式转变上便会受限。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树立创新意识,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当然,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改革也需要一个过程,有待广大教师和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文中观点属个人见解,其中不乏粗陋之处,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课程改革
[2]叶圣陶.教育论著·教育与人生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作者简介:
黄娜(1993~),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单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杨怡兰(1993~),女,侗族,湖南怀化人,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生活也会随之而改变。新课程旨在培养出具备时代性质的一代新人,让校园焕发出时代新气象,同时也将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需求。要实现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而且还是重中之重。
一、什么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所谓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不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行为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调整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让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能力提高。
二、新旧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过去重“教”到现在的重“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学生由教师牵着走,而学生也是围绕教师转。这就是以教定学,让学生们配合或适应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习惯性地处于被动状态,渐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慢慢丧失。这种只注重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于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既能学习掌握到知识,又可以得到个人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自主积极学习的性格,让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得到良好基础。
2.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于对知识的总结,对教学的成效只看在学生的成绩结果上,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来源和去向,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其他东西,让学生将时间苦苦地放在追溯与死记“标准答案”上。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处弊端。而新课程中则是重“过程”,所谓的重过程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更注重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课程标准放在探索知识的来源与形成规律上,由学生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自己认识、总结、应用。这样,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便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揭示暴露而学生也在其中得到思维的锻炼、能力的培训。
3.从老师的“高”地位到师生间的平等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由于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状态,教师就是权威,讲的是什么,学生学的、记的就是什么,教师永远是教程中的主角。这种像是有“等级”之分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无疑是乏味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便会缺乏交流。在新课程中,教师会处理好传统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更注重于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平等,从而学生会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和老师互动,还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而不是老师一味在居高的讲台上“自表自演”。
4.从统一规格到差异性教育
新课程认为:每一位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包括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都按教学要求大纲里面的统一规格,学生们一起齐步走,平衡发展,这也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引用教学大纲,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将每一个风格独特的学生培养成了教学大纲模式里的“模具”产品。新课程中同时也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这便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挖掘与研究学生间的差异,以便在备课或是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进程。
三、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对策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新课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需要改变,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是实现“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重中之重。而现今的教育中,要么是“换新教材却久教法”,要么是“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教学方式转变中不痛不痒的做法。而要怎样才能让教学方式真正地转变,个人认为在改革进行中首先改变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没有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便不会有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活动,而教师便会盲目地、经验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便从根本上阻碍了教学方式转变的步伐。因此,转变中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教师培训,彻底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其次,现今的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对教师的评估有些是不合理的,这也限制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评估只在于其所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导致应试教育的一个原因。所以更进一步地完善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评估制度是有必要的。最后是新课改面向的是新时代,从而对教师的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教师由于其观念的落后,教学方式转变上便会受限。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树立创新意识,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当然,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改革也需要一个过程,有待广大教师和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文中观点属个人见解,其中不乏粗陋之处,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课程改革
[2]叶圣陶.教育论著·教育与人生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作者简介:
黄娜(1993~),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单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杨怡兰(1993~),女,侗族,湖南怀化人,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