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走出“读死书、死读书”的困扰,将语文学习逐渐内化为素养、能力,从而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直面而且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持续发展; 责任心; 合作; 创新; 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95-001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着力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一、引导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1.引导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现在的教材十分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即用合适、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应多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训练,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抓住生活中提供的机会,自觉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在谈吐中表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母语,它是一种黏合剂,可以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确立持续发展的方向
1.学会对自己负责
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语文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志向,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外,一些细枝末节也不可忽视,例如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阅读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书写整洁等,教育学生懂得“学习无小事,事事是学习”。
2.学会对他人负责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契机,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深厚感情,培育一颗爱心,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而应该在教学中育人,当课堂上有人回答问题出错时,要教育学生不能讥笑嘲讽,应先肯定其正确的地方,再帮其纠正错误之处;当有人被难题卡住时,要教育学生伸出友谊之手,耐心地和他一起探讨;当有学生暂时落后时,要教育学生真诚地鼓励他,给予他前进的动力……这样,把伙伴的快乐看作自己的快乐,把伙伴的忧愁看作自己的忧愁,学生从中学会了同情他人,关心他人。
3.学会对社会负责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既涉及人文知识,也涉及自然科学,可以说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引导学生做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持续发展的技术
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要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延续人的一生,动机必不可少。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能大大促进学习效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旧知和所要讲授的新知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去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确立向往学习的心理倾向。
2.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规范化的结果。学生不可能天生具有,也很难在学习中自发地掌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和训练。
3.在独立学习尝试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的方法与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与训练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逐渐内化,成为学生经常性的行为表现。
四、引导学生做个善于合作的人,给予持续发展的保证
1.设置障碍,促合作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教学中要注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支持和帮助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与合作。
2.创设条件,勤合作
课改浪潮的到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互相合作,饶有兴致地完成一个个实践课题;研究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交流资料,协作完成研究任务……
五、引导学生做个敢于创新的人,开发持续发展的潜能
1.在尊重和宽容中,保护学生创新的冲动
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发问,老师的态度决定了火花将燃成满腔的创新热情,还是一点点熄灭,直至迟钝、笨拙。在这里,老师的尊重和宽容是至关重要的。要尊重儿童人格,让学生感到平等。学生的问题让老师感到无从回答时,不训斥、压制学生;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不轻视、嘲讽孩子们可笑的问题或肤浅的看法。
2.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我们的教学不能满足于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应该努力引导学生经历困惑,学生在这种困惑中自主地进行旧知检索、新知探索,得到的是思想上的顿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着语文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创新的意识。
3.在开放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的自由
3.1开放教学空间。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自由,激发创新意识;其次,课堂向社会开放。小学教材里有不少课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认知,这比在教室里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直接、生动得多。
3.2开放教学内容。21世纪是学习化社会,单是书本与课堂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因此学习要打破课堂、校园的樊篱。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学习语文,用以检验自身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开放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材的内容尽可能是新奇有趣的,并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
3.3开放教学方法。首先是开放教法。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都应该给学生以“一路绿灯”。如可以举手说,也可以不举手说;可以站着说,也可以坐着说;可以按教师指定的发言,也可以抢答;可以与同桌小伙伴讨论,也可以下位找好朋友切磋……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学。
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求发展。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愿每一位新时代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开放的课堂。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持续发展; 责任心; 合作; 创新; 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95-001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着力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一、引导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1.引导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现在的教材十分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即用合适、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应多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训练,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抓住生活中提供的机会,自觉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在谈吐中表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母语,它是一种黏合剂,可以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确立持续发展的方向
1.学会对自己负责
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语文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志向,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外,一些细枝末节也不可忽视,例如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阅读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书写整洁等,教育学生懂得“学习无小事,事事是学习”。
2.学会对他人负责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契机,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深厚感情,培育一颗爱心,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而应该在教学中育人,当课堂上有人回答问题出错时,要教育学生不能讥笑嘲讽,应先肯定其正确的地方,再帮其纠正错误之处;当有人被难题卡住时,要教育学生伸出友谊之手,耐心地和他一起探讨;当有学生暂时落后时,要教育学生真诚地鼓励他,给予他前进的动力……这样,把伙伴的快乐看作自己的快乐,把伙伴的忧愁看作自己的忧愁,学生从中学会了同情他人,关心他人。
3.学会对社会负责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既涉及人文知识,也涉及自然科学,可以说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引导学生做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持续发展的技术
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要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延续人的一生,动机必不可少。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能大大促进学习效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旧知和所要讲授的新知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去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确立向往学习的心理倾向。
2.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规范化的结果。学生不可能天生具有,也很难在学习中自发地掌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和训练。
3.在独立学习尝试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的方法与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与训练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逐渐内化,成为学生经常性的行为表现。
四、引导学生做个善于合作的人,给予持续发展的保证
1.设置障碍,促合作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教学中要注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支持和帮助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与合作。
2.创设条件,勤合作
课改浪潮的到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互相合作,饶有兴致地完成一个个实践课题;研究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交流资料,协作完成研究任务……
五、引导学生做个敢于创新的人,开发持续发展的潜能
1.在尊重和宽容中,保护学生创新的冲动
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发问,老师的态度决定了火花将燃成满腔的创新热情,还是一点点熄灭,直至迟钝、笨拙。在这里,老师的尊重和宽容是至关重要的。要尊重儿童人格,让学生感到平等。学生的问题让老师感到无从回答时,不训斥、压制学生;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不轻视、嘲讽孩子们可笑的问题或肤浅的看法。
2.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我们的教学不能满足于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应该努力引导学生经历困惑,学生在这种困惑中自主地进行旧知检索、新知探索,得到的是思想上的顿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着语文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创新的意识。
3.在开放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的自由
3.1开放教学空间。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自由,激发创新意识;其次,课堂向社会开放。小学教材里有不少课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认知,这比在教室里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直接、生动得多。
3.2开放教学内容。21世纪是学习化社会,单是书本与课堂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因此学习要打破课堂、校园的樊篱。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学习语文,用以检验自身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开放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材的内容尽可能是新奇有趣的,并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
3.3开放教学方法。首先是开放教法。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都应该给学生以“一路绿灯”。如可以举手说,也可以不举手说;可以站着说,也可以坐着说;可以按教师指定的发言,也可以抢答;可以与同桌小伙伴讨论,也可以下位找好朋友切磋……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学。
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求发展。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愿每一位新时代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开放的课堂。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