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的“而”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0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虚词“而”使用频繁,多达十六处。准确掌握“而”字用法和含义,对于理解荀况在文中阐述的道理大有裨益。现将文中十六处“而”的用法和含义逐一释之,以助准确理解《劝学》之意。
  【关键词】《劝学》;“而”;含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劝学》的作者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这篇古文主要阐述了后天环境和教育能够让人恶本性发生变化,强调了后天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品性。“而”字在古汉语中运用较多,在《劝学》中一共用了十六次。为全面掌握古汉语中“而”字的用法,本文主要以《劝学》为例,对“而”字用法进行举例说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两处的“而”用法相同,用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却”“但是”。两句主要意思为“虽然靛青主要在蓝草中提取出来,但是其颜色相比于蓝草显得更青;冰主要通过水凝结而成,但是相比于水更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两处“而”均用作连词。前者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后者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两句意思是“君子每天在大量、广泛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记得时刻进行反省,这样才是智慧明达的,也不会在行为上发生错误”。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这四句中的两处“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和中心词,可翻译为“地”“着”或不译。这句中君子除了要“学习”以外,还要注重“反省”,其中前者为前提和基础,后者为前者基础上做出的行为,是对前一行为的引申,通过回顾学习成果,达到印象加深的目的。四句意思是“我以前每天只会空想,还不如每刻学习的收获大;我以前踮起脚远望,还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看得远”。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四处中的“而”均作连词。“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而见者远”“而闻者彰”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六句意思是:“登上高处后招手,虽然手臂并未变长,但是远处的人还是可以看见;顺着风向进行呼喊,虽然声音并未增强,但是其他人却可以清楚地听见”。
  5.假輿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面两个“而”都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句意是“利用车马的人,虽然他走路速度并没有变快,但是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利用船只的人,虽然他不擅于游泳,但是可以渡过江河”。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此处“而”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于是”。句意是“注重善行的积累与品德的养成,可以保持较高的精神境界”。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两处中的“而”均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四句意思为“如果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就算是腐朽的木头也无法刻断;若是一直雕刻,就算金属、玉石也可雕出花饰”。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上面所使用的“而”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在这句中,“六跪”与“二螯”为同时并举,两者之间无主次之分,可见此时“而”为并列关系。三句句义是:“螃蟹拥有六只脚,两只蟹钳,但是若是缺乏蛇与鳝鱼的洞穴,那么就不能寄托自己的身体,其原因主要是用心浮躁不专一。”
  “而”作为连词,除了上面所说的表示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的作用外,还有表示目的关系的作用。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成“以”“来”“以此”;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中的“而”,便是此用法。
  “而”还用作代词,“而”字通“尔”的用法。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另外,“而”和“已”组合成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句中的“而已”即是此用法。
  通过学习《劝学》,我们不仅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还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而”的用法和含义,可谓“一举两得,各得其益”。
  参考文献
  [1]曹瑞瑛.从《劝学》中看“而”的用法[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1).
  [2]郑帅.《劝学》中的“而”字辨析[J].语文学刊,2015(1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个性化写作的基本要素是创新,学生在写作中要勇于尝试,拥有独特的写作风格。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往往是为了提高分数,而忽略了写作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如何正确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便成了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思维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实现作文教学个性化的核心在于对学生思维方式
【摘要】小学语文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当前唯成绩论的根深蒂固,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死板,老师只顾对教学内容进行填鸭式的讲授,而忽略了情感教育的渗透。因此,本文将从小学教学情感渗透的意义和可行措施进行简要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下特殊的教育模式,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对教育的目的极其功利。
【摘要】林语堂和龙应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大师,二者一生都著作丰厚,享誉中外,他们的作品在港台、大陆甚至整个华人世界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学财富。然而,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作品在风格上却各有千秋,本文在比较他们作品风格异同的基础上,就造成他们作品风格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  【关键词】林语堂;龙应台;作品风格;比较;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文作为基本的文化载体,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当
日语复合格助词“に対して”“にとって”“について”是中上级日语教育的必学语法,但对其习得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还较少.本文首先分析了“に対して”“にとって”“について”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节目表、剧情已非电视报的全部,人们越来越希望看到的是一张容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报纸。因此,若想在报业中立足,必须从深层次探究办报的新路
【摘要】中国传统小说理论认为,小说以情节取胜,完整的情节是小说必备的。一般来说,小说可划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但是不少中外优秀小说并不具备完整的四部分,有的小说没有高潮,有的没有结尾,情节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模式,读透文本,关键在于能够利用情节去探究文本潜在的内容。  【关键词】情节; 常规;情感错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
简述了有色棉来源及类型,遗传变异特点,国内外育种、生产种植及加工利用现状,并指出了有色棉研究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The sources and types of colored cotton, the
【摘要】很多学者认为“子见夫子乎”(出自《论语·微子》)中的“夫子”指孔子,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本文根据事理  逻辑,认为“子见夫子乎”中的“夫子”指“可称‘夫子’(或属‘夫子’)的人”。  【关键词】论语;夫子;不定指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所讨论的“子见夫子乎”中的“夫子”,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章。该章经常被教材及各种著作引用。全文如下:  
【摘要】《马说》的思想意义,绝不仅仅是发泄韩愈个人的牢骚和怨恨。在封建社会里,压抑人才、埋没志士是普遍的现象。因此,它客观上为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表达了愤懑和不平,是对整个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的揭露和批判,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的嘲讽和鞭挞。韩愈的《马说》除了艺术技巧的精湛以外,更有典型、深刻的思想意义:为英才不被埋没呐喊。  【关键词】《马说》;韩愈;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