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借鉴荷兰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开发的一种课程体系运行模式,它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专业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将专业教学计划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串联排列,打散了原有的学科式的大课程,针对项目任务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项目课程。项目化模式下项目课程的性质、类别、授课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随着项目化教学的推进项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借鉴荷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开发的一种课程体系的运行模式,它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专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将专业教学计划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串联排列,打散了原有的学科式的大课程,针对项目任务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项目课程。项目是课程体系的载体,它并非课程下的项目,而是专业下的项目,项目由课程支撑。项目来自于企业、行业一线,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实境耦合”,学生在项目周期内通过团队合作和自身努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锻炼,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可见,项目课程完全不同于传统学科体系下的大课程,随着项目训教的推进,我对项目课程产生了一些思考,现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能力本位教育概念的界定。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二战以后。它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能力要求。
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实施。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能力的培养。根据能力体系确定需设置的项目,即每一个项目都是为了完成某些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某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多个项目反复强化、共同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例(如下表),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目的,设置了以下3个项目:《旅游行业认知——调研并分析旅行社、景区、会展行业》、《选择一家特定类型的旅游企业为其制定竞争优势战略》和《分析实训/就业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提供改进策略(毕业设计)》。
学生要完成这些项目需要课程的支撑,有的课程直接服务于项目操作过程,有的课程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能力、项目设计与项目课程
三、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项目课程的定位。
(一)项目课程性质的定位
项目课程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项目设计、开展及实施而根据项目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重新整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这个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一些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来讲更加灵活,更加贴近教学的培养目标,从形式上来讲可以是一门相对完整的课程,也可以是一次或两次的讲座,也可以根据项目教学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设计课时。
项目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符合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要求,提供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即重点关注如何让学会综合运用获得的操作知识、理论知识达到能力和知识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形成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项目课程目标的基本指向是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完成。
(二)项目课程的类别定位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要求,将项目课程分为项目核心课程和项目辅助课程。
1.项目核心课程。项目核心课程,即职业能力课程。“职业”具有特定的含义,它直接对应的是与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如导游词讲解能力、计调业务操作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等。
2.项目辅助课程。项目辅助课程,即关键能力课程。所谓关键能力,是指跨职业的,但又在职业生涯、职业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非专业能力。如社会交流与合作能力、运用学习与工作方法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如:以“设计一项特色旅游产品并进行销售”项目为例,项目核心课程有《完整旅游产品设计(案例讲座)》、《旅行社外联营销》等;项目的辅助课程有《激励技巧》(讲座与训练)、《赢在执行》(讲座)等。
(三)项目课程内容的定位
1.结合项目的难易程度,项目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共有6个项目,分别为:项目1:旅游行业认知—调研并分析旅行社、景区、会展行业。项目2:组织、运行一个旅游团队—导游、计调业务实操。项目3:设计一项特色旅游产品并进行销售。项目4:撰写旅游企业岗位分析报告(顶岗实习)。项目5:选择一家特定类型的旅游企业为其制定竞争优势战略。项目6:分析实训/就业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提供改进策略(毕业设计)。
从6个项目来看,项目设计从了解行业、产品开发、营销到策划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由浅入深,步步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尽管项目核心课程和项目辅助课程可能会在各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有重复和叠加的地方,但是项目课程提供的知识应该围绕项目,结合项目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浅入深。
2.围绕项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项目课程是为项目教学提供知识支撑的,因此教学内容在安排、选择和排序上应该及时跟上项目教学的需要,如在计算机知识的讲解中根据开篇报告和行动计划书的需要,首先讲解文档、页眉、页脚的设定等基本知识,课件的制作、网站的设计等具有美化作用的知识放在了后面进行讲解。有些内容是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的,如调研报告的撰写,这些教学内容需要项目课程讲师及时调整项目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补充。项目的核心课程之间、辅助课程之间、项目核心课程与项目辅助课程,以及项目课程讲师与项目导师之间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不断沟通和交流,一方面避免讲授课程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保证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相互补充。
3.把握项目课程训教内容的“度”。项目课程讲授的内容在满足项目教学需要的同时应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拓展和提高的需要。
(四)项目课程教师的定位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打破了原有的界限,不再是单一的“讲”的角色,配合项目教学的需要,设有“项目导师、专业导师、项目任务给出者,以及课程教师”。因此在项目训教中,课程教师的准确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师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项目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关系,学生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向老师提出要求;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心一门课的教学情况、教学目标,而现在教师需要将自己置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2.项目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项目导师是项目过程的“监控者”,专业导师是项目过程的“引导者”,而项目课程教师主要是为学生做项目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撑的,在项目过程中是“讲授者”,主要任务是“讲”学生需要的知识,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情况综合运用各种训教方法。除了运用讲授法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四、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
(一)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课程内容与项目紧密度不够。项目课程讲师对项目的熟悉程度不够、对项目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导致项目课程内容与项目不能很好的结合,有些时候出现滞后现象。
2.课时的分配还处于理想化的状态。现在项目课程课时的分配主要是根据教学总学时做出的较为合理的安排,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些课程稍显紧张和宽松。
3.项目课程讲师之间、项目课程讲师与专业导师之间沟通交流太少。有些课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内容不止一位老师上课讲到。
4.考核方式的转变。项目教学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而课程的考核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在综合卷中考核,在项目展示中考核,还是各占50%,是每一个项目课程讲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改进的措施及对策
1.针对每学期的项目任务提前通知项目课程授课教师,并将《项目指导手册》发给课程讲师,让项目课程讲师了解项目的目的及其实现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项目教学情况汇总会,加强导师之间、讲师之间、导师与讲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项目课程讲师掌握项目的进度,从而合理调整项目所需的知识和进度,使知识及时跟上项目的需要。
3.增强课程考核科学性、公平性和全面性。做到既要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可以在项目过程及项目展示考核中进行。
4.项目课程教师也要适时担任导师的角色,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及时总结项目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完善与改进。
基金项目: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训教改革立项课题(JG-09-07)。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借鉴荷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开发的一种课程体系的运行模式,它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专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将专业教学计划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串联排列,打散了原有的学科式的大课程,针对项目任务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项目课程。项目是课程体系的载体,它并非课程下的项目,而是专业下的项目,项目由课程支撑。项目来自于企业、行业一线,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实境耦合”,学生在项目周期内通过团队合作和自身努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锻炼,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可见,项目课程完全不同于传统学科体系下的大课程,随着项目训教的推进,我对项目课程产生了一些思考,现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能力本位教育概念的界定。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二战以后。它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能力要求。
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实施。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能力的培养。根据能力体系确定需设置的项目,即每一个项目都是为了完成某些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某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多个项目反复强化、共同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例(如下表),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目的,设置了以下3个项目:《旅游行业认知——调研并分析旅行社、景区、会展行业》、《选择一家特定类型的旅游企业为其制定竞争优势战略》和《分析实训/就业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提供改进策略(毕业设计)》。
学生要完成这些项目需要课程的支撑,有的课程直接服务于项目操作过程,有的课程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能力、项目设计与项目课程
三、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项目课程的定位。
(一)项目课程性质的定位
项目课程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项目设计、开展及实施而根据项目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重新整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这个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一些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来讲更加灵活,更加贴近教学的培养目标,从形式上来讲可以是一门相对完整的课程,也可以是一次或两次的讲座,也可以根据项目教学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设计课时。
项目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符合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要求,提供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即重点关注如何让学会综合运用获得的操作知识、理论知识达到能力和知识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形成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项目课程目标的基本指向是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完成。
(二)项目课程的类别定位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要求,将项目课程分为项目核心课程和项目辅助课程。
1.项目核心课程。项目核心课程,即职业能力课程。“职业”具有特定的含义,它直接对应的是与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如导游词讲解能力、计调业务操作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等。
2.项目辅助课程。项目辅助课程,即关键能力课程。所谓关键能力,是指跨职业的,但又在职业生涯、职业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非专业能力。如社会交流与合作能力、运用学习与工作方法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如:以“设计一项特色旅游产品并进行销售”项目为例,项目核心课程有《完整旅游产品设计(案例讲座)》、《旅行社外联营销》等;项目的辅助课程有《激励技巧》(讲座与训练)、《赢在执行》(讲座)等。
(三)项目课程内容的定位
1.结合项目的难易程度,项目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共有6个项目,分别为:项目1:旅游行业认知—调研并分析旅行社、景区、会展行业。项目2:组织、运行一个旅游团队—导游、计调业务实操。项目3:设计一项特色旅游产品并进行销售。项目4:撰写旅游企业岗位分析报告(顶岗实习)。项目5:选择一家特定类型的旅游企业为其制定竞争优势战略。项目6:分析实训/就业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提供改进策略(毕业设计)。
从6个项目来看,项目设计从了解行业、产品开发、营销到策划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由浅入深,步步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尽管项目核心课程和项目辅助课程可能会在各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有重复和叠加的地方,但是项目课程提供的知识应该围绕项目,结合项目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浅入深。
2.围绕项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项目课程是为项目教学提供知识支撑的,因此教学内容在安排、选择和排序上应该及时跟上项目教学的需要,如在计算机知识的讲解中根据开篇报告和行动计划书的需要,首先讲解文档、页眉、页脚的设定等基本知识,课件的制作、网站的设计等具有美化作用的知识放在了后面进行讲解。有些内容是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的,如调研报告的撰写,这些教学内容需要项目课程讲师及时调整项目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补充。项目的核心课程之间、辅助课程之间、项目核心课程与项目辅助课程,以及项目课程讲师与项目导师之间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不断沟通和交流,一方面避免讲授课程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保证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相互补充。
3.把握项目课程训教内容的“度”。项目课程讲授的内容在满足项目教学需要的同时应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拓展和提高的需要。
(四)项目课程教师的定位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打破了原有的界限,不再是单一的“讲”的角色,配合项目教学的需要,设有“项目导师、专业导师、项目任务给出者,以及课程教师”。因此在项目训教中,课程教师的准确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师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项目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关系,学生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向老师提出要求;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心一门课的教学情况、教学目标,而现在教师需要将自己置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2.项目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项目导师是项目过程的“监控者”,专业导师是项目过程的“引导者”,而项目课程教师主要是为学生做项目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撑的,在项目过程中是“讲授者”,主要任务是“讲”学生需要的知识,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情况综合运用各种训教方法。除了运用讲授法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四、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
(一)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课程内容与项目紧密度不够。项目课程讲师对项目的熟悉程度不够、对项目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导致项目课程内容与项目不能很好的结合,有些时候出现滞后现象。
2.课时的分配还处于理想化的状态。现在项目课程课时的分配主要是根据教学总学时做出的较为合理的安排,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些课程稍显紧张和宽松。
3.项目课程讲师之间、项目课程讲师与专业导师之间沟通交流太少。有些课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内容不止一位老师上课讲到。
4.考核方式的转变。项目教学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而课程的考核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在综合卷中考核,在项目展示中考核,还是各占50%,是每一个项目课程讲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改进的措施及对策
1.针对每学期的项目任务提前通知项目课程授课教师,并将《项目指导手册》发给课程讲师,让项目课程讲师了解项目的目的及其实现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项目教学情况汇总会,加强导师之间、讲师之间、导师与讲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项目课程讲师掌握项目的进度,从而合理调整项目所需的知识和进度,使知识及时跟上项目的需要。
3.增强课程考核科学性、公平性和全面性。做到既要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可以在项目过程及项目展示考核中进行。
4.项目课程教师也要适时担任导师的角色,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及时总结项目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完善与改进。
基金项目: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训教改革立项课题(JG-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