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荒之世,野处穴居,有巢以后,上栋下宇。相传有巢氏架屋为巢,缀叶为衣。《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可见随着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房屋,从而产生了“宫”“室”二字。
一、“宫”“室”二字的本义
“宫”字本义泛指房屋。《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可见当时“宫”指一般住宅,并没有贵贱之分。《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上古“宫”“室”是同义词,“室”也有房屋的意思。《诗经·小雅·斯干》:“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这里的“室”就是房屋的意思。
上古“宫”“室”多连用表房屋住宅。通称时并无区别, 仔细分辨还是有区别的。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有别,统言不别。”《管子·八观》:“宫营大而屋室寡者,其室不足以实其宫。”这就很清楚了,“宫”指所有围墙围着的房子,而“室”则指其中的一个单位。
古代宫室一般坐北朝南,南面宫墙正中有门,门内有院,院北部为主要建筑物。主要建筑物分为堂、 室、房三部分。前部分是“堂”,“堂”是宫室的主体建筑,一般作为祭祀、视朝、接待宾客等较大典礼用。“堂”是古人宫室的中心建筑,它代表了威严与权力。堂中主事的多为父母,因此父母又称为“高堂”。谈话双方又常敬称对方母亲为“令堂”。小辈住在厢中,这样,共同使用一堂的人就都有血缘关系并且是同宗亲兄弟,因此叔伯的子女之间就互称“堂兄弟”“堂姐妹”。同时也出现了几代人共用一堂的现象,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几世同堂”的由来。“室”在“堂”后,用于寝居。若是在宗庙内,“室”则用于存放祖先衣冠。“室”两旁的建筑叫“房”,也用于地位稍低之人居住。
二、“宫”“室”分论
1.“宫”字意义的演变分析
(1)联想的引申
由于“宫”多指成片的房屋群,而古代的学校也有很多房屋,故“宫”字还由其本义引申出了“学校”的意思。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个“稷下学宫”。
由于王者的宫殿建筑通常屋宇众多、装饰豪华,故人们把神话中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宫”。“宫”字由“帝王的住所”之义引申出“神仙的住所”之义可以说是用了联想的方法。唐韩愈《谒蘅狱庙宿狱寺题》:“松柏一迳趋灵宫。”钱仲联注“灵宫,狱庙。”《水浒全传》第一百九十回:“便就睦州宫观泽处,扬起长幡,修设超度九幽拔罪好事。”其实“神仙住所”一义我们并不陌生,像月宫、龙宫、天宫等等。由于佛教、道教都以进入天宫为目标,由此,“宫”字经引申又常表示佛教和道教建筑,如布达拉宫、上清宫、玉清宫、太清宫等。
(2)心理文化因素的引申
宗族的宗庙有的称为“宫”。古人的敬祖传统深厚,而古人心目中,家(当然它的承载者或是外在表现就是宫室)是十分神圣的地方,没有主人的允许是不可以随便入其家门的。另外,古人的“事生如事死”的心理对于这个意义的产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活着的人居住的房屋叫“宫”。那么,去世的先祖享祭的地方也就是“宫”了。《诗经·大雅·云汉》有诗:“不殄湮礼,自郊徂宫。”郑玄笺:“宫,宗庙也。”《诗经·召南·采蘩》:“于以用之公侯之宫。”毛传:“宫,庙也。”
“宫”字的皇宫、神殿、宗庙之义的演变存在一定的共同心理文化基础。中国人讲究礼节,重视先祖。《礼记·祭统》说:“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顺以孝于亲。”
(3)借代的引申
帝王所居之处是皇宫,那嫔妃所居之处就是后宫。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便有“后宫佳丽三千人”的诗句。因此后宫又指代妃嫔,姬妾等。这显然是借其居住的地方来指代人了。
(4)比喻的引申
“宫”字还有“牲畜栏圈”一义。古书中就有称牛栏为“牛宫”的例子。徐珂《清稗类钞·隐逸类》:“卧榻之下,牛宫鸡,无下足处。”实际上这个意思的来源就是由其本义通过比喻手法的引申而来。人住的房屋叫“宫”,那么牲畜的住所也可以叫“宫”并且形象具体,甚至似乎还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牲畜的重视。
2.“室”字意义的演变分析
(1) 心理文化因素的引申
由于人们对于宗庙和朝廷共同的敬慕心理,“室”字由“宗庙”之义演变引申出了“朝廷、王朝”之义。《书·唐王之诰》:“虽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如是,即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些“室”字都是王室的意思。
中国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活人居住的房屋叫“室”,那么死去的人居住的地方也就叫“室”了。这种心理,使室字由房间之义引申出了“坟墓”之义。这层意思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郑玄笺:“室,犹冢圹。”
(2)借代的引申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男权盛行,男主外女主内,古人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妻子多居住在室中,“室”到后来便指代妻子。所以,古人的嫡妻夫人又称正室、正房。后妻称继室。“妻”最早称为“室”是出现在《诗经·桃夭》之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稍后的古书之中也多有此义的运用。《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
(3)比喻的引申
人居住的房屋叫“室”。那么,同样刀剑所在的盒子就叫做“室”了。《史记·刺客列传》有这样的记载:“(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司马贞索隐:“室谓鞘也。”
统观“宫”“室”二字意思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居住习惯、生活方式对汉字文化的影响。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的海洋,而这小小的“宫”“室”二字只不过是这片海洋中的“一粟”。
参考文献:
[1]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
[2]时学祥 赵佰平.语林趣话(1)[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3]谷衍奎.汉语源流字典[Z].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王芳,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一、“宫”“室”二字的本义
“宫”字本义泛指房屋。《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可见当时“宫”指一般住宅,并没有贵贱之分。《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上古“宫”“室”是同义词,“室”也有房屋的意思。《诗经·小雅·斯干》:“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这里的“室”就是房屋的意思。
上古“宫”“室”多连用表房屋住宅。通称时并无区别, 仔细分辨还是有区别的。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有别,统言不别。”《管子·八观》:“宫营大而屋室寡者,其室不足以实其宫。”这就很清楚了,“宫”指所有围墙围着的房子,而“室”则指其中的一个单位。
古代宫室一般坐北朝南,南面宫墙正中有门,门内有院,院北部为主要建筑物。主要建筑物分为堂、 室、房三部分。前部分是“堂”,“堂”是宫室的主体建筑,一般作为祭祀、视朝、接待宾客等较大典礼用。“堂”是古人宫室的中心建筑,它代表了威严与权力。堂中主事的多为父母,因此父母又称为“高堂”。谈话双方又常敬称对方母亲为“令堂”。小辈住在厢中,这样,共同使用一堂的人就都有血缘关系并且是同宗亲兄弟,因此叔伯的子女之间就互称“堂兄弟”“堂姐妹”。同时也出现了几代人共用一堂的现象,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几世同堂”的由来。“室”在“堂”后,用于寝居。若是在宗庙内,“室”则用于存放祖先衣冠。“室”两旁的建筑叫“房”,也用于地位稍低之人居住。
二、“宫”“室”分论
1.“宫”字意义的演变分析
(1)联想的引申
由于“宫”多指成片的房屋群,而古代的学校也有很多房屋,故“宫”字还由其本义引申出了“学校”的意思。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个“稷下学宫”。
由于王者的宫殿建筑通常屋宇众多、装饰豪华,故人们把神话中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宫”。“宫”字由“帝王的住所”之义引申出“神仙的住所”之义可以说是用了联想的方法。唐韩愈《谒蘅狱庙宿狱寺题》:“松柏一迳趋灵宫。”钱仲联注“灵宫,狱庙。”《水浒全传》第一百九十回:“便就睦州宫观泽处,扬起长幡,修设超度九幽拔罪好事。”其实“神仙住所”一义我们并不陌生,像月宫、龙宫、天宫等等。由于佛教、道教都以进入天宫为目标,由此,“宫”字经引申又常表示佛教和道教建筑,如布达拉宫、上清宫、玉清宫、太清宫等。
(2)心理文化因素的引申
宗族的宗庙有的称为“宫”。古人的敬祖传统深厚,而古人心目中,家(当然它的承载者或是外在表现就是宫室)是十分神圣的地方,没有主人的允许是不可以随便入其家门的。另外,古人的“事生如事死”的心理对于这个意义的产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活着的人居住的房屋叫“宫”。那么,去世的先祖享祭的地方也就是“宫”了。《诗经·大雅·云汉》有诗:“不殄湮礼,自郊徂宫。”郑玄笺:“宫,宗庙也。”《诗经·召南·采蘩》:“于以用之公侯之宫。”毛传:“宫,庙也。”
“宫”字的皇宫、神殿、宗庙之义的演变存在一定的共同心理文化基础。中国人讲究礼节,重视先祖。《礼记·祭统》说:“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顺以孝于亲。”
(3)借代的引申
帝王所居之处是皇宫,那嫔妃所居之处就是后宫。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便有“后宫佳丽三千人”的诗句。因此后宫又指代妃嫔,姬妾等。这显然是借其居住的地方来指代人了。
(4)比喻的引申
“宫”字还有“牲畜栏圈”一义。古书中就有称牛栏为“牛宫”的例子。徐珂《清稗类钞·隐逸类》:“卧榻之下,牛宫鸡,无下足处。”实际上这个意思的来源就是由其本义通过比喻手法的引申而来。人住的房屋叫“宫”,那么牲畜的住所也可以叫“宫”并且形象具体,甚至似乎还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牲畜的重视。
2.“室”字意义的演变分析
(1) 心理文化因素的引申
由于人们对于宗庙和朝廷共同的敬慕心理,“室”字由“宗庙”之义演变引申出了“朝廷、王朝”之义。《书·唐王之诰》:“虽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如是,即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些“室”字都是王室的意思。
中国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活人居住的房屋叫“室”,那么死去的人居住的地方也就叫“室”了。这种心理,使室字由房间之义引申出了“坟墓”之义。这层意思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郑玄笺:“室,犹冢圹。”
(2)借代的引申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男权盛行,男主外女主内,古人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妻子多居住在室中,“室”到后来便指代妻子。所以,古人的嫡妻夫人又称正室、正房。后妻称继室。“妻”最早称为“室”是出现在《诗经·桃夭》之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稍后的古书之中也多有此义的运用。《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
(3)比喻的引申
人居住的房屋叫“室”。那么,同样刀剑所在的盒子就叫做“室”了。《史记·刺客列传》有这样的记载:“(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司马贞索隐:“室谓鞘也。”
统观“宫”“室”二字意思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居住习惯、生活方式对汉字文化的影响。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的海洋,而这小小的“宫”“室”二字只不过是这片海洋中的“一粟”。
参考文献:
[1]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
[2]时学祥 赵佰平.语林趣话(1)[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3]谷衍奎.汉语源流字典[Z].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王芳,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