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g86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越来越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已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当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是教育生命力的具体体现。而综观现在的音乐教育,却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音乐课程在学校中的开设似乎可有可无,属于边缘学科,甚至有许多音乐教师也抱着这样的态度,只是将带好特长生的辅导、文艺活动竞赛作为目标,忽略了音乐学科对学生生命存在的价值。
  面对当今的新课程,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让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它该有的生命活力。
  一、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发展
  1.尊重生命,做学生生命的关怀者。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教师要做学生生命的关怀者。有经验的教师会经常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形式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用爱心来滋润学生。
  2.欣赏生命,激励呵护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的任务就是“长其善而救其失”,时刻抓住学生发展的契机,不要轻易地、简单地否定,把握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呵护学生,使之健康茁壮地成长。如笔者有次在讲授新疆的乐器时,突然有一个男孩高声说:“马头琴!”瞬间课堂中爆发出哄然大笑,我发现这个男孩在众人的笑声中迅速地将头缩回,脸上呈现尴尬色。我赶紧将话题一转,用略显惊讶的赞叹的口吻说:“咦,不错,说得很好,马头琴确实是我们少数民族的乐器,这位同学帮我说出了我们接下来将要欣赏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音乐。”这时,我发现这个男孩的眼睛又开始明亮了,心中不由得舒了一口气。
  3.感恩生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在第一节音乐起始课中,我会这样推心置腹地和我的学生们聊起这往往被我们忽略了的幸福,学生们已经会很理性地分析问题了,这个话题往往会给他们带去很大的震撼。讨论时我会乘机让同学们许个愿,他们说:“希望自己以后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好想拥有一辆宝马车”……但当我要求他们只能选择其中唯一一个愿望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说:“在所有的愿望中,最重要的是健康与快乐!”是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
  二、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音乐学科的生命力
  1.在温馨的课堂环境中感受。教学活动应是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要让课堂像家庭那样充满温馨和亲情,聊天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再想一想,这个问题一定难不倒你!”……一句句出自教师内心的赞扬和鼓励,像和煦的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灵,会给他们带来愉快、温馨的情感体验。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各种观点,教师要保持一种寻找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确实,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温暖的爱心去滋润他们吧。
  2.在感悟和探究中感受。感悟是建立在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之上的,探究就是在形成一定的感悟的基础上进而鼓励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深入研究。如我发现在课间有很多同学对钢琴很好奇,有意思的是,有位同学想当然地将钢琴当作他原来熟悉的风琴来使用,边弹奏边认真地用脚踩踏板。马上就有同学大叫:“哎,弹钢琴不用踩踏板的!”这位同学就问:“那踏板有什么作用呢?”于是,我便耐心地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让一位同学先击出钢琴的声音进行聆听,然后再踩下踏板进行辨别,答案马上就出现了;而由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答案,学生往往很兴奋。
  三、解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媒介
  1.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无可否认,当今的音乐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叹:“学生酷爱音乐,但并不等于他们喜欢上音乐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学中,要努力寻找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如在欣赏《十面埋伏》时,学生初次看到这个音乐名称,很兴奋,因为他们对十面埋伏的历史故事很熟,也知道他们喜爱的音乐组合SHE、歌手陈奕迅有一首这样的歌,更知道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影片。因此,学生对这首音乐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的渴望心理,但实践证明,假如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只顾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即使尽心尽职地为学生讲解这首琵琶名曲,学生更多的只会是失望,从而失去欣赏音乐的耐心。因此我尝试在课中将SHE的歌曲作为对本课的导入,將张艺谋的影片放在课尾作为对本课的延伸拓展,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2.让课堂充满灵动,使学习富有新意。一般来说,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有较强的荣誉感,能为他们自己归属的团体争光他们都会感到自豪。在课堂上,教师如能利用好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巧妙设计教学,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课堂充满灵动。如我设计了民族音乐歌曲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组获胜。比赛中,当一个小组出现失误时,我风趣地唱起了孟庭苇的“谁的眼泪在飞”,学生听了我的歌唱式的点评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生命是鲜活的,而音乐也是鲜活的,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也应当是充满活力的。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本质——音乐课堂是学生们的音乐圣殿。
其他文献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子星座。阅读是知识的积淀,写作是能力的提升。可是,在现有语文课堂学习时间的限制之下,如何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却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潍坊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无疑是久旱洒甘霖、大雪送炭薪,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突破阅读与写作关系瓶颈的极好平台。正是在这一有利的大背景下,我进行了“主题阅读,多题写作”的实验教学。所谓“主题阅读,多题写作”,就是以一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但面对纷繁庞杂的作文教学体系许多一线教师往往力不从心,甚而束手无策;学生也举步维艰,难以应对,“闭门造车”、“无病呻吟”的现象依旧存在。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的心头病。下面就学生作文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实用的备考策略。  一、审题不准确  高考作文评卷将“符合题意”的要求摆在第一位,第一等级、第
期刊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关系极大。优良的思维品质,必定会导致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也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重视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历史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拓思路,强化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中概念问题贯穿全文,
期刊
加强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源头,是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
期刊
充分让学生在作文中品尝成功的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新課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是当我们的学生满怀着一颗对生活的热爱之心写下一篇篇不太完美的作文,交给老师批阅时,他们在期待着,期待着老师用同样一颗爱心去赏识他们的作文,真诚地指出作文存在的不足,以待有所提高,我们有的老师却如同法官一样,冷冰冰地给学生的作文做出“判决”。老师冷冰冰的态度和这标签一样的评语,慢慢地使学生那一颗火
期刊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慣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期刊
摘 要: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加注重课堂实效性,各地都在根据新课改精神实施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以便提高课堂教实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实现我国教学的变革,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课堂 策略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愉悦人们心情的同时,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期刊
阅读,是借助视觉感官, 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古人把阅和读分开来说, 认为看要广、读要精。夏沔尊、叶圣陶曾在他们的合著中强调: 一般读物主要是“阅”, 语文读物主要是“读”。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活动, 而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在新课
期刊
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从事积极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合作学习应该是多向型的,也就是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  但是在我们平时的上课中,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甚至是在走过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很难回答;第二,在合作学习中,老师留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诵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