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品德教材了。中年级对学生进行的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等教育内容,根据学生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范围,有些内容在前三册教材里,已经进行完了。本册主要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事实,接触家乡(社区)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因此教育他们多关心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做一点贡献,为家乡建设出一点力,为改变家乡面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为培养他们将来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由四个单元十二课组成。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1、以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设置单元。
2、和前几册的单元结构一样,每个单元前面有一个前言做为开场白,一是对上一单元进行简单的概括,二是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加以点拨,进行总体介绍。
3、每个单元和每一课仍然遵循了“感知、明理、行动”这样一个认识事物的规律。
4、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活动范围的区域逐渐扩大,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动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增强
5、根据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的特点,教材设置了名人名言、真实故事、背景资料等一些具有启迪性的阅读栏目。
6、为了便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材中还设计了大量动脑、动手操作的内容。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中介转化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中介转化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二、教学设想
1、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陌生,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
4、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5、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四年级下册教材通过多形式呈现社会事实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社会研究能力。
6、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第一单元教学时可组织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家乡文化采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到什么地方去考察和了解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和文化生活?搜集家乡老房子的照片,考察和了解家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老房子。考察和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艺术品、歌谣、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了解自己所在地区老街的来历。准备好文字和图片资料,想想自己发现了什么。了解家乡特色菜的品名、用料和味道,这些食品与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走出家门去寻找一下,在家乡还能吃到哪些地区的特色菜。
活动二“家乡文化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民歌、民谣唱给大家听,把老房子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资料的。讲讲你的发现、感受及想提出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可以给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补充意见。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不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照片和民歌磁带,让学生辨认各属于哪些地区,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及它们与地域和历史的关系。
活動三“家乡的美食佳肴”,请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介绍家乡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其他地区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可分小组将自己发现的不同地区的风味食品的品名标在地图上,然后讨论:家乡特色菜与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各地的饮食习惯会不一样?将自己带的材料,做一样家乡特色菜,让大家参观、品尝。分组准备表演:有几位远方客人来了,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你的家乡?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品德教材了。中年级对学生进行的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等教育内容,根据学生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范围,有些内容在前三册教材里,已经进行完了。本册主要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事实,接触家乡(社区)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因此教育他们多关心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做一点贡献,为家乡建设出一点力,为改变家乡面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为培养他们将来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由四个单元十二课组成。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1、以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设置单元。
2、和前几册的单元结构一样,每个单元前面有一个前言做为开场白,一是对上一单元进行简单的概括,二是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加以点拨,进行总体介绍。
3、每个单元和每一课仍然遵循了“感知、明理、行动”这样一个认识事物的规律。
4、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活动范围的区域逐渐扩大,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动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增强
5、根据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的特点,教材设置了名人名言、真实故事、背景资料等一些具有启迪性的阅读栏目。
6、为了便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材中还设计了大量动脑、动手操作的内容。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中介转化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中介转化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二、教学设想
1、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陌生,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
4、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5、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四年级下册教材通过多形式呈现社会事实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社会研究能力。
6、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第一单元教学时可组织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家乡文化采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到什么地方去考察和了解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和文化生活?搜集家乡老房子的照片,考察和了解家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老房子。考察和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艺术品、歌谣、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了解自己所在地区老街的来历。准备好文字和图片资料,想想自己发现了什么。了解家乡特色菜的品名、用料和味道,这些食品与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走出家门去寻找一下,在家乡还能吃到哪些地区的特色菜。
活动二“家乡文化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民歌、民谣唱给大家听,把老房子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资料的。讲讲你的发现、感受及想提出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可以给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补充意见。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不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照片和民歌磁带,让学生辨认各属于哪些地区,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及它们与地域和历史的关系。
活動三“家乡的美食佳肴”,请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介绍家乡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其他地区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可分小组将自己发现的不同地区的风味食品的品名标在地图上,然后讨论:家乡特色菜与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各地的饮食习惯会不一样?将自己带的材料,做一样家乡特色菜,让大家参观、品尝。分组准备表演:有几位远方客人来了,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你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