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与人类语言的对比,确定动物语言的归属及其特征。提出动物是有语言的。动物语言具有族群性、多样性、零散性、有限性等特征。
关键词:动物语言;族群性;多样性;零散性;有限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043-03
动物有语言吗?这历来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总是武断的认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苏联语言学家尼可力斯基在他的《人怎样会说话的》书中提出一个论点:“无论哪种动物,都不会互相询问与回答问题,都没有真正的人类语言。”斯大林也认为“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就现有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动物是群居生活的物群,有群体生活就会有群体交流,因此,动物也会选择某种介质宋完成交际任务,所以,尼可力斯基的论点实际是不成立的。斯大林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有局限性的认识,笔者认为这是人类自我崇拜意识的表现。这源自于人类生存的优势,受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人类现在在整个生物界处于统领地位,除人以外的世界都打上了人类意识的烙印。但是人以外的世界也是独立于人的世界而存在的,不会因人的改变而改变,打上人类意识的烙印,只是为了人类自己更方便的认识除人以外的外部世界。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言”?各界学者说法不一,但大家有一个共识——就语言的功能来讲,语言是为了完成交际需要而采用的交流手段,至于选取何种介质来完成,则是另一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语言就是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体与介质。因此,语言在有告知行为和告知能力存在的前提下是普遍存在的,只要达到交流即可,而介质的选择是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物群会选出一种适合自身的方便快捷的介质。
如果硬要给出个说法,“语言”只是有大小之分,那就是所有生物都在“大语言”中活动,“小语言”则是人类所特有的。
一、动物语言的族群性
人类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国家内部有不同的语言,这说明语言是属于某个族群内部的。就人类交流选择的介质,英语称之为“language”,汉语称之为“语言”,这也从侧面反映,各族群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带有自身的民族特色。而不同的族群要进行交流,则会寻找一种中介物质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例如在中国,普通话是国内通行语言,在整个世界,英语则是通用语言。同理,不同种类的动物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不同的动物之间怎么进行交流呢?人类和动物之间怎样进行交流呢?
我们都知道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危险,人类采用了何种方式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呢?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人类通过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达到驱散它们的目的。
动物世界是千奇百怪的,每种动物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生存特征。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同人类的“有声”语言一样。即使八哥能模拟人声,发出简单的音节,但那只是纯粹的模仿行为,人类“有声”语言蕴含的深刻内蕴是它无法传递的。人类对动物语言的运用,也只能说成是简单的模拟,这种模拟只是为了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所以,可以归纳出不同族群之间交流选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借助第三方语言;一是就该物种的语言进行。
二、动物语言的多样性
动物语言的多样性指的是动物选择介质的多样性,这主要是针对整个动物群体而言。人类交流主要是有声语言,同时辅之以表情、手势等“副语言”。这些媒介的选择,是人类根据自身的生理特征而做出的选择。在动物群中,对交流介质的选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动物常见的几种语言有:
1、听觉语言
这主要是从声音的角度谈动物语言。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很多。它们根据不同环境情况做出判断,发出不同的声音,传递与之相应的信息。这些声音也就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也就形成了属于它们的“语言”。例如,鸟类的声音语言。它们的声音语言是相当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两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它们有寻求配偶的鸣唱,有相互联系的歌声,还有报警的呜叫,种种不一而足。但一般来讲,动物在异性相互吸引、求偶交配时会发出欣喜欢快的鸣声;而在痛哭感伤时,则发出哀婉悲凉的叫声。再比如,由猴王指挥的猴群,听到掉队猴子发出的失群声,就会停下来并彼此喊叫呼应。在休息或睡眠的猴群,听到在树上放哨的“警卫员”发出的危险信号,会突然跑得无影无踪。
动物语言是多种多样的。俗语云: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犬吠、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这些都是兽语。但是由于动物发音机制的不同,因此各种声音也就大相迳庭。不同族群的动物,声音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尽相同。
2、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主要表现在动物用动作行为来传递信息。在自然界中,动物的视觉器官有的是人类无法企及的。蜜蜂通过摇摆舞来传播采蜜信息。所谓摆尾舞,就是以太阳为准,指示取蜜源的方向,当太阳和蜜源在同一方向时,蜜蜂在摆尾舞的直跑中头朝上。当太阳在蜜源相反方向时,则头朝下跑,当蜜源在太阳左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与地球引力线成逆时针方向的角度。当蜜源在太阳的右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在地球引力线的右边成顺时针方向的角度。
3、嗅觉语言
动物也会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而这些化学物质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蚂蚁就是用分泌物的气味宋进行交流的。蚁后会分泌一种外激素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蚁后要不断地分泌这种外激素,一旦停止分泌,工蚁就会培养新的蚁后。而工蚁如果发现了食物,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他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加强气味。如果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他蚂蚁警惕,都处于攻击状态。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狗也是在行驶自己的化学通讯手段,当一条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马路上的电线杆排尿时,说明它已经用尿液的气味将电线杆划为已有了,这是一种依靠化学物质抢占领地的做法,而狗自然撒尿的姿势是四肢平铺蹲在地上的。
4、触觉语言
触觉语言主要是由于视觉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无法利用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使用的通讯方式。生活在深海区域中的鱼类,由于光线很弱,视力退化了,但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发达的鳍刺和触须,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在水中游动时,它们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寻觅与捕捉猎物和接收性信号,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的蝙蝠,它们头部的口鼻部上长着被称作“鼻状叶”的结构,在周围还有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是一种超声波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率超 声波。如果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时,这些超声波就能反射回来,然后由它们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使反馈的讯息在它们微细的大脑中进行分析。这种超声波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辩力极高,它们根据回声不仅能判别方向、定位飞行路线,还能辩别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从而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方式并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只是在特定情况和特殊的生理条件下,某种表达方式处于优势地位,可以称之为“强势语言”。同时文中例举的语言只是动物语言的一部分,动物世界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天地,人类不可能完全认知,所以对于它们所采用的交流方式,就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只是冰山一角。
三、动物语言的零散性
动物语言的零散性指的是动物语言不成体系,只 是单纯零星动作的集合体,缺乏规律性。因为动物的告知行为是零星行为,很少有系统行为。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埃丽卡,卡特米尔和理查德叫白恩通过对28只猩猩行为的研究,总结出猩猩使用了64种手势,然后就其中40种频繁使用的动作进行了分析,这40种动作表达6种意图:①发起互动邀请,例如做身体接触、相互梳理毛发;②一起玩;⑧要求得到某些物品,共享物品;④提议一起往某个方向移动;⑤要求对方后退;⑥要求对方停止某种行为,其中至少25中手势或型号用于表示“我想玩”。这也就说明同一种意思它们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表示,显示出一种很混乱的现象。这也是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不同物类,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是不一样的。
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人类能创造和使用工具并从事生产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视野扩大,共同协作场合增多,人类之间交流也就会随之增加,对语言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此,在长期的实践中,会建立起语言系统,使有限的语言满足无限的劳动生产活动。
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当一事物无法满足自身需要时,就会呼应更高层级事物的产生,当它能满足现有生存境况时,则会出现停滞状态。这其中没有孰优孰劣的比较。
四、动物语言的有限性
动物语言的有限性与它的零散性是紧密结合的。人类语言是有限和无限的结合,因为语言系统用有限的规则创造了无限的用于交流的语言。而动物语言缺乏这种内部规则,以致在表达上只能表达有限的意识内容。动物语言是单一性的语言,比如一个动作代表一个信息内容或者多种动作表示一个信息,这些动作不能进行重组来表达更多层次的信息。因此,动物的语言是一个封闭系统。
认为动物没有语言,那是因为对语言概念的认识是一种局限性的认识。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广泛存在的。只是动物语言的“丰富性”不及人类。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概念的延伸与扩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2)
[2]王今铮,论动物语言[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7(3),
[3]诚夫,动物语言面面观[J],野生动物,2001(6)。
[4)苏彦捷。动物的语言与意识[J],百科视野
(责任编校:韩慧玲)
关键词:动物语言;族群性;多样性;零散性;有限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043-03
动物有语言吗?这历来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总是武断的认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苏联语言学家尼可力斯基在他的《人怎样会说话的》书中提出一个论点:“无论哪种动物,都不会互相询问与回答问题,都没有真正的人类语言。”斯大林也认为“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就现有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动物是群居生活的物群,有群体生活就会有群体交流,因此,动物也会选择某种介质宋完成交际任务,所以,尼可力斯基的论点实际是不成立的。斯大林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有局限性的认识,笔者认为这是人类自我崇拜意识的表现。这源自于人类生存的优势,受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人类现在在整个生物界处于统领地位,除人以外的世界都打上了人类意识的烙印。但是人以外的世界也是独立于人的世界而存在的,不会因人的改变而改变,打上人类意识的烙印,只是为了人类自己更方便的认识除人以外的外部世界。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言”?各界学者说法不一,但大家有一个共识——就语言的功能来讲,语言是为了完成交际需要而采用的交流手段,至于选取何种介质来完成,则是另一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语言就是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体与介质。因此,语言在有告知行为和告知能力存在的前提下是普遍存在的,只要达到交流即可,而介质的选择是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物群会选出一种适合自身的方便快捷的介质。
如果硬要给出个说法,“语言”只是有大小之分,那就是所有生物都在“大语言”中活动,“小语言”则是人类所特有的。
一、动物语言的族群性
人类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国家内部有不同的语言,这说明语言是属于某个族群内部的。就人类交流选择的介质,英语称之为“language”,汉语称之为“语言”,这也从侧面反映,各族群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带有自身的民族特色。而不同的族群要进行交流,则会寻找一种中介物质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例如在中国,普通话是国内通行语言,在整个世界,英语则是通用语言。同理,不同种类的动物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不同的动物之间怎么进行交流呢?人类和动物之间怎样进行交流呢?
我们都知道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危险,人类采用了何种方式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呢?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人类通过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达到驱散它们的目的。
动物世界是千奇百怪的,每种动物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生存特征。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同人类的“有声”语言一样。即使八哥能模拟人声,发出简单的音节,但那只是纯粹的模仿行为,人类“有声”语言蕴含的深刻内蕴是它无法传递的。人类对动物语言的运用,也只能说成是简单的模拟,这种模拟只是为了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所以,可以归纳出不同族群之间交流选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借助第三方语言;一是就该物种的语言进行。
二、动物语言的多样性
动物语言的多样性指的是动物选择介质的多样性,这主要是针对整个动物群体而言。人类交流主要是有声语言,同时辅之以表情、手势等“副语言”。这些媒介的选择,是人类根据自身的生理特征而做出的选择。在动物群中,对交流介质的选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动物常见的几种语言有:
1、听觉语言
这主要是从声音的角度谈动物语言。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很多。它们根据不同环境情况做出判断,发出不同的声音,传递与之相应的信息。这些声音也就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也就形成了属于它们的“语言”。例如,鸟类的声音语言。它们的声音语言是相当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两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它们有寻求配偶的鸣唱,有相互联系的歌声,还有报警的呜叫,种种不一而足。但一般来讲,动物在异性相互吸引、求偶交配时会发出欣喜欢快的鸣声;而在痛哭感伤时,则发出哀婉悲凉的叫声。再比如,由猴王指挥的猴群,听到掉队猴子发出的失群声,就会停下来并彼此喊叫呼应。在休息或睡眠的猴群,听到在树上放哨的“警卫员”发出的危险信号,会突然跑得无影无踪。
动物语言是多种多样的。俗语云: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犬吠、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这些都是兽语。但是由于动物发音机制的不同,因此各种声音也就大相迳庭。不同族群的动物,声音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尽相同。
2、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主要表现在动物用动作行为来传递信息。在自然界中,动物的视觉器官有的是人类无法企及的。蜜蜂通过摇摆舞来传播采蜜信息。所谓摆尾舞,就是以太阳为准,指示取蜜源的方向,当太阳和蜜源在同一方向时,蜜蜂在摆尾舞的直跑中头朝上。当太阳在蜜源相反方向时,则头朝下跑,当蜜源在太阳左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与地球引力线成逆时针方向的角度。当蜜源在太阳的右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在地球引力线的右边成顺时针方向的角度。
3、嗅觉语言
动物也会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而这些化学物质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蚂蚁就是用分泌物的气味宋进行交流的。蚁后会分泌一种外激素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蚁后要不断地分泌这种外激素,一旦停止分泌,工蚁就会培养新的蚁后。而工蚁如果发现了食物,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他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加强气味。如果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他蚂蚁警惕,都处于攻击状态。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狗也是在行驶自己的化学通讯手段,当一条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马路上的电线杆排尿时,说明它已经用尿液的气味将电线杆划为已有了,这是一种依靠化学物质抢占领地的做法,而狗自然撒尿的姿势是四肢平铺蹲在地上的。
4、触觉语言
触觉语言主要是由于视觉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无法利用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使用的通讯方式。生活在深海区域中的鱼类,由于光线很弱,视力退化了,但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发达的鳍刺和触须,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在水中游动时,它们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寻觅与捕捉猎物和接收性信号,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的蝙蝠,它们头部的口鼻部上长着被称作“鼻状叶”的结构,在周围还有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是一种超声波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率超 声波。如果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时,这些超声波就能反射回来,然后由它们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使反馈的讯息在它们微细的大脑中进行分析。这种超声波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辩力极高,它们根据回声不仅能判别方向、定位飞行路线,还能辩别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从而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方式并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只是在特定情况和特殊的生理条件下,某种表达方式处于优势地位,可以称之为“强势语言”。同时文中例举的语言只是动物语言的一部分,动物世界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天地,人类不可能完全认知,所以对于它们所采用的交流方式,就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只是冰山一角。
三、动物语言的零散性
动物语言的零散性指的是动物语言不成体系,只 是单纯零星动作的集合体,缺乏规律性。因为动物的告知行为是零星行为,很少有系统行为。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埃丽卡,卡特米尔和理查德叫白恩通过对28只猩猩行为的研究,总结出猩猩使用了64种手势,然后就其中40种频繁使用的动作进行了分析,这40种动作表达6种意图:①发起互动邀请,例如做身体接触、相互梳理毛发;②一起玩;⑧要求得到某些物品,共享物品;④提议一起往某个方向移动;⑤要求对方后退;⑥要求对方停止某种行为,其中至少25中手势或型号用于表示“我想玩”。这也就说明同一种意思它们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表示,显示出一种很混乱的现象。这也是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不同物类,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是不一样的。
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人类能创造和使用工具并从事生产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视野扩大,共同协作场合增多,人类之间交流也就会随之增加,对语言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此,在长期的实践中,会建立起语言系统,使有限的语言满足无限的劳动生产活动。
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当一事物无法满足自身需要时,就会呼应更高层级事物的产生,当它能满足现有生存境况时,则会出现停滞状态。这其中没有孰优孰劣的比较。
四、动物语言的有限性
动物语言的有限性与它的零散性是紧密结合的。人类语言是有限和无限的结合,因为语言系统用有限的规则创造了无限的用于交流的语言。而动物语言缺乏这种内部规则,以致在表达上只能表达有限的意识内容。动物语言是单一性的语言,比如一个动作代表一个信息内容或者多种动作表示一个信息,这些动作不能进行重组来表达更多层次的信息。因此,动物的语言是一个封闭系统。
认为动物没有语言,那是因为对语言概念的认识是一种局限性的认识。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广泛存在的。只是动物语言的“丰富性”不及人类。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概念的延伸与扩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2)
[2]王今铮,论动物语言[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7(3),
[3]诚夫,动物语言面面观[J],野生动物,2001(6)。
[4)苏彦捷。动物的语言与意识[J],百科视野
(责任编校:韩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