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扎实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实现家长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从学校外围的围观深入学校的内部,与学校一起携手共育。
关键词:社区资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中村成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我校是典型的城中村小学。学校结合学校所处城中村的地域特点、学校发展校情、家庭教育实情等,深入分析当前家校协同育人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努力探索建立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扎实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一定程度上更好推进学校的发展。
一、增强协同合作意识,促进双向交流
尊重与平等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前提,家校双方必须提高认识,增强家校协同的意识,要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应明确各自所发挥的作用。
(一)学校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与家庭教育相比有更多的优势,学校里的教师在教育方面比家长更专业,懂得儿童的发展规律,会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要起领头羊的作用。学校应在协同教育的理念下主动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并端正对家长的认识,克服普遍存在的、否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态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家长共同参与家校合作,在制定合作的计划、方案、细则时,应积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
(二)家长凸显主体作用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要发挥主导性作用,那么家长就要发挥好主体性作用,二者各司其职,完美配合,家校合作才能取得成效。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不断增强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对于与学校的合作,要敢于建言献策,敢于质疑,家长从思想上重视,正确把握和认识自身的作用,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二、建立常态工作制度,激发共育热情
要使家校合作发挥作用,必须健全相关机制和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激发家校双方协同育人的热情。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员管理制度、优秀家长评选制度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制度等。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每学年调整一次,全面负责家长学校组织领导工作。另外,学校还设立六个年级家长学习班,由现任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等承担家长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家长委员会用个人自荐、班级推荐的方式进行选举产生,家委下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常务委员,委员成员参与学校管理及重大事项、活动等策划,并定期召开家委会工作会议,研究近期家校协同育人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为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多途径培训家长,保持共育激情
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坚持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家长的家教能力和协同能力,让家长保持共育的激情。学校设立了完善的家长学校授课制度,专门设置了家长学校工作室、家长学校课室等,作为家长学校的研究培训场所。
(一)专家讲座促进家长素质提升
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多彩。家长在讲座期间做好笔记,学校还设计一份反馈表,让家长在听完讲座之后写上自己的心得或收获。不同的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受益匪浅,如讲座《做家庭公约 养幸福学生》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家庭学习氛围,也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如讲座《做最好的家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家长学会科学育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父母课堂”授课活动常态化
教师深入开展家长课堂培训活动,每个学期在期初和期末都会召开父母课堂授课活动,教师借助《父母课堂》这本教材,通过案例启发、讨论互动、总结归纳等方法,向家长传授现代科学的家教方法,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一课,帮助家长认清了现代教育的需求,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家庭学习氛围。《父母课堂》授课期间,还预留时间让家长发言,倾听家长的心声,让家长主动说出心里话,参加的家长能有交流的机会,通过心灵的碰撞,家长的育人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完成角色转型,协力打造开放模式
协同需要合作,合作需要参与,因此,转换家长角色,创造机会让家长参与到课堂及各项学校活动中来,成为学校立体育人的重要举措。
(一)变教育旁观者为参与者
以往学校的课堂多数把家长拒之门外,现在学校尝试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全体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一天的运作及课堂的模式。学校的新队员入队仪式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都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让家长共同见证学生成长的重要时刻。学校还依托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专门设计一些亲子活动课程,让家长齐参与。
学校还倡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议,推荐符合学生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籍,每学年学校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活动,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为学生出谋献策,享受学习的过程,增进彼此的感情,从而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充分认识学校“教育适合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
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过程中,家长会更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这样有助于家校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识、管理共识,也会打开家校合作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变被动合作者为志愿者
家长志愿服务队是搭建家校协同的重要桥梁,我们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家长的不同特长和资源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学校发动家长组建了“上学放学护卫队”,由家长志愿者协助值日教师和保安共同维护上学、放学的校门秩序,为学生保航护驾。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需要工作人员及裁判,也由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接受上级检查、评估时,也大力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让他们承担礼仪、指引等工作。此外,还让家长志愿者撰写参与活动后的感想或通讯稿,发布在学校网站和公众号上,从家长的角度向其他家长分享学校的动态,拉近家校距离。家长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激发了家长的参与热情,让家校合作富有创意。
(三)变家庭教育者为课程实施者
家长群体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家长资源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的知识和社会阅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如,请做警察的家长给全校学生们做法律专题讲座,银行行业的家长给学生们讲理财知识,在街边摆卖特色小食的家长教学生做美食等。学校尝试成立了“家长讲师团”,由具备不同专长的家长承担社团课的授课讲师,每周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参加这些社团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取得不错的效果。家长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创设机会合理运用,为学生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五、实行推优评奖制度,强化共育效果
学校除了设立学校家长委员会之外,学校年级组和每个班级也有建立起家长委员会,不管级组还是班级,委员们的分工明确。为了合理有效推进评选、评价机制,更好强化家校协同共育的效果,同时也避免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学校把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内容之一,以此来激励教师提高家校合作的水平。此外,学校通过每年评选、表彰“双合格”家庭、鼓励家长撰写家教文章、分享他们的成功家教经验,不斷激励教师和家长的合作热情,从而强化共育效果。
家校合作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相互沟通的永恒话题,学校只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家长协同共育,才能更好丰富、扎实学校德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区资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中村成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我校是典型的城中村小学。学校结合学校所处城中村的地域特点、学校发展校情、家庭教育实情等,深入分析当前家校协同育人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努力探索建立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扎实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一定程度上更好推进学校的发展。
一、增强协同合作意识,促进双向交流
尊重与平等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前提,家校双方必须提高认识,增强家校协同的意识,要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应明确各自所发挥的作用。
(一)学校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与家庭教育相比有更多的优势,学校里的教师在教育方面比家长更专业,懂得儿童的发展规律,会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要起领头羊的作用。学校应在协同教育的理念下主动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并端正对家长的认识,克服普遍存在的、否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态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家长共同参与家校合作,在制定合作的计划、方案、细则时,应积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
(二)家长凸显主体作用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要发挥主导性作用,那么家长就要发挥好主体性作用,二者各司其职,完美配合,家校合作才能取得成效。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不断增强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对于与学校的合作,要敢于建言献策,敢于质疑,家长从思想上重视,正确把握和认识自身的作用,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二、建立常态工作制度,激发共育热情
要使家校合作发挥作用,必须健全相关机制和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激发家校双方协同育人的热情。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员管理制度、优秀家长评选制度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制度等。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每学年调整一次,全面负责家长学校组织领导工作。另外,学校还设立六个年级家长学习班,由现任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等承担家长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家长委员会用个人自荐、班级推荐的方式进行选举产生,家委下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常务委员,委员成员参与学校管理及重大事项、活动等策划,并定期召开家委会工作会议,研究近期家校协同育人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为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多途径培训家长,保持共育激情
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坚持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家长的家教能力和协同能力,让家长保持共育的激情。学校设立了完善的家长学校授课制度,专门设置了家长学校工作室、家长学校课室等,作为家长学校的研究培训场所。
(一)专家讲座促进家长素质提升
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多彩。家长在讲座期间做好笔记,学校还设计一份反馈表,让家长在听完讲座之后写上自己的心得或收获。不同的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受益匪浅,如讲座《做家庭公约 养幸福学生》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家庭学习氛围,也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如讲座《做最好的家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家长学会科学育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父母课堂”授课活动常态化
教师深入开展家长课堂培训活动,每个学期在期初和期末都会召开父母课堂授课活动,教师借助《父母课堂》这本教材,通过案例启发、讨论互动、总结归纳等方法,向家长传授现代科学的家教方法,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一课,帮助家长认清了现代教育的需求,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家庭学习氛围。《父母课堂》授课期间,还预留时间让家长发言,倾听家长的心声,让家长主动说出心里话,参加的家长能有交流的机会,通过心灵的碰撞,家长的育人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完成角色转型,协力打造开放模式
协同需要合作,合作需要参与,因此,转换家长角色,创造机会让家长参与到课堂及各项学校活动中来,成为学校立体育人的重要举措。
(一)变教育旁观者为参与者
以往学校的课堂多数把家长拒之门外,现在学校尝试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全体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一天的运作及课堂的模式。学校的新队员入队仪式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都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让家长共同见证学生成长的重要时刻。学校还依托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专门设计一些亲子活动课程,让家长齐参与。
学校还倡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议,推荐符合学生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籍,每学年学校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活动,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为学生出谋献策,享受学习的过程,增进彼此的感情,从而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充分认识学校“教育适合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
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过程中,家长会更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这样有助于家校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识、管理共识,也会打开家校合作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变被动合作者为志愿者
家长志愿服务队是搭建家校协同的重要桥梁,我们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家长的不同特长和资源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学校发动家长组建了“上学放学护卫队”,由家长志愿者协助值日教师和保安共同维护上学、放学的校门秩序,为学生保航护驾。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需要工作人员及裁判,也由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接受上级检查、评估时,也大力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让他们承担礼仪、指引等工作。此外,还让家长志愿者撰写参与活动后的感想或通讯稿,发布在学校网站和公众号上,从家长的角度向其他家长分享学校的动态,拉近家校距离。家长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激发了家长的参与热情,让家校合作富有创意。
(三)变家庭教育者为课程实施者
家长群体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家长资源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的知识和社会阅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如,请做警察的家长给全校学生们做法律专题讲座,银行行业的家长给学生们讲理财知识,在街边摆卖特色小食的家长教学生做美食等。学校尝试成立了“家长讲师团”,由具备不同专长的家长承担社团课的授课讲师,每周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参加这些社团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取得不错的效果。家长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创设机会合理运用,为学生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五、实行推优评奖制度,强化共育效果
学校除了设立学校家长委员会之外,学校年级组和每个班级也有建立起家长委员会,不管级组还是班级,委员们的分工明确。为了合理有效推进评选、评价机制,更好强化家校协同共育的效果,同时也避免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学校把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内容之一,以此来激励教师提高家校合作的水平。此外,学校通过每年评选、表彰“双合格”家庭、鼓励家长撰写家教文章、分享他们的成功家教经验,不斷激励教师和家长的合作热情,从而强化共育效果。
家校合作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相互沟通的永恒话题,学校只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家长协同共育,才能更好丰富、扎实学校德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