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不仅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而且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理解文言实词词义,要注重平时积累,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的特殊使用意义或某种修辞格产生的特殊意义,还需要我们有较强的实词处理能力——“推断”的能力。下面就实词的“推断”技巧谈几种方法。
一、 组词推断法
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而且,双音节词汇的积累是我们小学到中学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推断其意义。
如“一屠晚归”(《狼》)中“屠”、“归”,“屠”可组词成“屠杀”、“屠夫”等,代入句中,“屠夫”一词讲得通,符合语境,故取“屠夫”意;“归”可组词成“回归”、“归还”、“归属”等,意即“归”有“回”、“还”、“属于”等意思,将这些意思代入语句,会发现“回”符合语境,所以“归”在此句中作“返回”讲。
二、 句式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彼竭”与“我盈”两部分构成的并列短语,由“彼”、“我”可知,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也应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已知“竭”是“枯竭”之意,推知“盈”可理解为“充盈”之意。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两句是同义对举, 根据“殚”、“竭”同义可以推知“殚”的意思也是“尽”了。又如“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两句并列,结构相同,借助句中对应词语“戴”,可推知“腰”应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理解为“腰上佩戴着”。
三、 字形推断法
汉字多为形声字。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形旁和字的意义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猜读文言实词的含义。如“樯倾楫摧”(《岳阳楼记》),其中的“楫”我们知道是木制船具船桨,而对“樯”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在句中同“楫”对举,可推知也应属木制船具。而“樯”是“桅杆”之意,也正是如此。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形旁从“马、牛、羊、犭、鸟、虫”者词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月”关肉,“自”关鼻,“目”关眼,“禾”关五谷,“纟”关丝麻,“贝”关金钱,“皿”关器具,“厂”关房舍,隹(zhuī)”关鸟雀,“女”关妇人,“攴(pū)”关敲击……总之,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四、 功能推断法
句子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或介词结构充当等。我们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这些语法功能来判断词性,推断词义。如“一狼洞其中”(《狼》),“洞”是名词,在谓语位置,因此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可理解为“打洞”。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基本都可以依据这种方法去推断。
五、 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句中“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亡”决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
六、 邻字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的双音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如“不宜异同”(《出师表》)中“异同”,由相反的两个单音词“异”、“同”构成,偏于“异”,可理解为“不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远近”亦如此,仅指远。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理解文言实词,还要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在《论语》中特指孔子。总之,要提高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就要注重积累,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224433)
一、 组词推断法
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而且,双音节词汇的积累是我们小学到中学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推断其意义。
如“一屠晚归”(《狼》)中“屠”、“归”,“屠”可组词成“屠杀”、“屠夫”等,代入句中,“屠夫”一词讲得通,符合语境,故取“屠夫”意;“归”可组词成“回归”、“归还”、“归属”等,意即“归”有“回”、“还”、“属于”等意思,将这些意思代入语句,会发现“回”符合语境,所以“归”在此句中作“返回”讲。
二、 句式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彼竭”与“我盈”两部分构成的并列短语,由“彼”、“我”可知,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也应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已知“竭”是“枯竭”之意,推知“盈”可理解为“充盈”之意。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两句是同义对举, 根据“殚”、“竭”同义可以推知“殚”的意思也是“尽”了。又如“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两句并列,结构相同,借助句中对应词语“戴”,可推知“腰”应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理解为“腰上佩戴着”。
三、 字形推断法
汉字多为形声字。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形旁和字的意义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猜读文言实词的含义。如“樯倾楫摧”(《岳阳楼记》),其中的“楫”我们知道是木制船具船桨,而对“樯”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在句中同“楫”对举,可推知也应属木制船具。而“樯”是“桅杆”之意,也正是如此。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形旁从“马、牛、羊、犭、鸟、虫”者词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月”关肉,“自”关鼻,“目”关眼,“禾”关五谷,“纟”关丝麻,“贝”关金钱,“皿”关器具,“厂”关房舍,隹(zhuī)”关鸟雀,“女”关妇人,“攴(pū)”关敲击……总之,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四、 功能推断法
句子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或介词结构充当等。我们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这些语法功能来判断词性,推断词义。如“一狼洞其中”(《狼》),“洞”是名词,在谓语位置,因此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可理解为“打洞”。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基本都可以依据这种方法去推断。
五、 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句中“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亡”决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
六、 邻字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的双音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如“不宜异同”(《出师表》)中“异同”,由相反的两个单音词“异”、“同”构成,偏于“异”,可理解为“不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远近”亦如此,仅指远。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理解文言实词,还要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在《论语》中特指孔子。总之,要提高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就要注重积累,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22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