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全面性、开放性和教育价值的多元性正好与信息社会的多样性相吻合。因此,在确定素质教育价值取向时,应该融合教育目的“个性本位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的精髓,达到个性化和社会化协调统一的理想境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在现实教育实践中,许多人一提到教育,强调的就是人的个性化,甚至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人的个性心理和个性倾向性,只要发展了人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性格、气质,就以为达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目的;只要激起了人的兴趣,引发了人的多种需要、爱好,铸就了人的坚强意志,抑制不良情绪,就以为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诚然,人的个性发展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多样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培养人的创造力和个性化的社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众所周知,教育有两种功能,即促进人的發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有两种责任,即对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和社会本身负责任,促进人的发展仅仅是教育完成了培养人的任务。我们知到,人的发展不等于社会发展,人的个性化不等于社会的个性化,因为社会不是个体简单机械的总和,自有其发展的复杂性。在强调人的个性化的同时,也应强调共性,即人的社会化。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目的强调人的社会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往往交替着占据主导地位。当强调社会化功能时,就出现统一的教育目标,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考核,学生在统一的模式中铸就,压抑了个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也就失去了独立性,最终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当强调个性化功能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材,甚至教师都成了发展学生个性的条件和工具,教育缺乏必要的控制,学生呈自由发展趋势,多元化、个性化不能与统一性有机结合,结果致使伦理道德滑坡,社会责任意识减弱,人际关系冷淡,缺乏合作、理解、认同的精神,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这同样不适合信息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所以不管在哪一个社会,哪一个阶级统治,社会在要求个人个性得以发展的同时,又对人的个性发展有所规范和制约,要求人的个性沿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当然强调共性,不是像应试教育那样使人才的标准统一化、模式化,共性化,而是促使多样化的个性社会化。
  如何使人的个性和共性得以和谐统一的发展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个性和共性统一发展的教育目标
  多样化的社会需要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的个性化,个性化的基本途径是自主,人的自主意味着自立、自由,社会的自主意味着社会体系的独立和文化上的独特性,只有自主的主体才能有创造性,摆脱外界的束缚,减少对环境的依赖,但自主本身容易陷入狭隘的个人主义、地方主义,缺乏与外界的联系,最终将束缚自身的发展,这就要依靠共性的合力作用来推动人和社会的发展。达到共性的途径是一体化或者说是人的社会化。它指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时一体化还指每一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光强调人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那就无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一体化,同时个性和共性的发展不能以相互牺牲为代价。具体到教育领域,也就是发展能力不能以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为代价,发展个性不能以伦理道德的丧失为代价。因此,在教育系统内部应确立一个使受教育者在个性和共性方面都得以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素质教育价值目标的多元性才能实现。
  二、调整课程内容促使人的社会化
  人首先是社会的人,然后才是他的发展。因此,教育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人,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延续,所以学校除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供学生发展自身的能力、志趣、个性外,还应开足使学生社会化、一体化的课程。现任哈佛大学校长就痛感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的低落,从而提出要设立专门的伦理课程。使他们庄严而有目的地生活,明确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培养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精神,接受新的参与形式、新的文化与道德规范,认识共同利益,克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形成一体化思维。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个性向共性发展的中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长期民主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现在许多学校成立了“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有些学生也在假期安排了一些活动,这只能算是对社会实践的巨大作用的表层认识,有些活动还是流于形式,规模也太小。以后,应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将权力的要求与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认同、合作、理解的态度使个性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向共性转化,又在实践中培养和磨砺个性,增强竞争意识,最终使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有机地融合起来。
其他文献
講解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多种方法把历史讲出新意,讲出活力,讲出情感,使学生乐学且学有所获,这既符合长远的教育教学目标,符合培养能力型、素质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也符合高中生自身的认知特点。结合对当前教学情况的认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讲解方法的探索上我做出了以下尝试。  一、调查实践讲解法  历史课的知识讲授有着本学科自己的特点。作为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接受
期刊
【摘要】 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围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我开始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思想政治课五步教学法,即:教师导学——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师生互动——课堂训练与评价。  【关键词】 初中;政治;五步    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
期刊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及目的  近几年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校园暴力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大杀手,这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焦虑和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有人指责教育硬件设施的落后,也有人质疑教育管理的责任淡漠。确实,纵观不同地方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或多或少都有资源短缺和教育管理不完善的“影子”,但在我看来,这却只是一个客观因素。真正的根本在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秩序教育非常
期刊
化学开放性习题以习题的开放性、答案的不确定性、问题背景的实践性和评价的灵活性为基本特征,按照化学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以后的高考中会逐渐加大化学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应该说,广大教师化学开放性习题编制的经验还缺乏,方法体系还不够成熟,笔者对化学开放性习题的编制方法作了一些研究,现介绍如下:  一、利用假设情景设置开放性习题  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发现问题
期刊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當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
期刊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风景写生教学涵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绘画之别于摄影,就是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受,将感兴趣的,经大脑
期刊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按照教师提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课只是身体的锻炼和素质的提高,不需要提问、质疑、思考,因此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产生。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体现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才能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平台,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此,我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
中职工民建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所需实际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工艺实训正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手段。  一、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1、在教学中牢牢把握技能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在工民建专业工艺
期刊
【摘要】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如何充分发掘教材中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这成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思考。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语文教师尤其是责无旁贷的。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环节进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关键词】 语文课堂;培养;心理素质    一、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
期刊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怎样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董好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经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