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习作,动作描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只有将人物描写得“动”起来,举手投足仿佛电影般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才能称得上是形象生动的成功作品。
可是,不少同学在习作的时候,常常会犯两种毛病:一是忘掉了动作描写,于是他笔下的人物就变成了“木头人”,是不会活动的;二是动作描写比较粗,只有一个大动作,没有展现出画面感。比如这个同学的文章里写道:“放学后,我跟陈家豪打羽毛球。我打过去,他就打过来,我又用力打过去,他也拼命地打回来。我最后用尽全身力气打了过去,他没接住。1:0。”这段打羽毛球的场景,只有一个“打”的动作。“打过来”“打过去”都只是一個笼统的动作行为,小作者没有进行细致的、分解化的动作描写,如后仰、侧身、举手、挥臂、击球等一系列的分镜头动作。这样的粗略的描写就只是讲了一件事情,读者读起来的画面感很弱,这样的习作也就不能称之为生动形象了。
那怎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得细致生动,有画面感呢?何老师教你一招:要将大动作写成“小动作”。
举个例子:“何老师去开门”。这句话总共只有6个字,其中有个大动作,就是“开门”。好,那你能不能将这句话写成160个字呢?
啊,把这么简单的6个字写成160个字,这怎么可能?不要先急着下结论,来看看下面这段话:
“嗯,门外有人?何老师顿了一下,停止了讲课。他转过脑袋,目光瞥了一眼大门。随即他转过身子,朝着大门的方向迈开大长腿,三步并作两步,一下子就跨到了门旁边。还没靠近大门,他就急匆匆地伸出左手,凑近了门把手。他身子往前一探,张大手掌,一把紧紧地抓住了圆形门把手。只见他五个手指头紧紧地握着门把手,往墙边轻轻地一旋,随后往自己身子的方向一拉,就听到“吧嗒”一声响——门开了!还没等门全开起来,他就急忙把身边挤过去,伸长脖子,探着脑袋往门外四处瞧。咦,人呢?真是奇怪了,明明有人敲门的啊?何老师用手抓抓脑袋,满肚子狐疑地关上门,折了回来。”
怎么样?上面这段文字可不止有160个字,大概有260个呢!现在,你知道“大动作变成小动作”要怎么写了吗?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简简单单的“开门”这个大动作,就能分解如此丰富多样的“小动作”,细数这些小动作,足足有22个不同的动词呢!这些动词接着动词,仿佛一帧一帧的动画,连贯地呈现了何老师开门时所有的所作所为,读者也仿佛能看到何老师当时的一举一动。
这就是动作描写的魔力,这就是“小动作”描写的精彩!大动作的写法是讲事情,无法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小动作的写法才是人物的刻画,能让你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例子中这么多的动词,如果将它们分分类的话,大致有四类:头部、手部、腿部和躯干。也就是说,将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可以从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样人物就能动起来了,文章也会因为人物“活”了而更加生动。
怎么样?你不妨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写文章开头提到的“打羽毛球”事件。试试看哟!
可是,不少同学在习作的时候,常常会犯两种毛病:一是忘掉了动作描写,于是他笔下的人物就变成了“木头人”,是不会活动的;二是动作描写比较粗,只有一个大动作,没有展现出画面感。比如这个同学的文章里写道:“放学后,我跟陈家豪打羽毛球。我打过去,他就打过来,我又用力打过去,他也拼命地打回来。我最后用尽全身力气打了过去,他没接住。1:0。”这段打羽毛球的场景,只有一个“打”的动作。“打过来”“打过去”都只是一個笼统的动作行为,小作者没有进行细致的、分解化的动作描写,如后仰、侧身、举手、挥臂、击球等一系列的分镜头动作。这样的粗略的描写就只是讲了一件事情,读者读起来的画面感很弱,这样的习作也就不能称之为生动形象了。
那怎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得细致生动,有画面感呢?何老师教你一招:要将大动作写成“小动作”。
举个例子:“何老师去开门”。这句话总共只有6个字,其中有个大动作,就是“开门”。好,那你能不能将这句话写成160个字呢?
啊,把这么简单的6个字写成160个字,这怎么可能?不要先急着下结论,来看看下面这段话:
“嗯,门外有人?何老师顿了一下,停止了讲课。他转过脑袋,目光瞥了一眼大门。随即他转过身子,朝着大门的方向迈开大长腿,三步并作两步,一下子就跨到了门旁边。还没靠近大门,他就急匆匆地伸出左手,凑近了门把手。他身子往前一探,张大手掌,一把紧紧地抓住了圆形门把手。只见他五个手指头紧紧地握着门把手,往墙边轻轻地一旋,随后往自己身子的方向一拉,就听到“吧嗒”一声响——门开了!还没等门全开起来,他就急忙把身边挤过去,伸长脖子,探着脑袋往门外四处瞧。咦,人呢?真是奇怪了,明明有人敲门的啊?何老师用手抓抓脑袋,满肚子狐疑地关上门,折了回来。”
怎么样?上面这段文字可不止有160个字,大概有260个呢!现在,你知道“大动作变成小动作”要怎么写了吗?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简简单单的“开门”这个大动作,就能分解如此丰富多样的“小动作”,细数这些小动作,足足有22个不同的动词呢!这些动词接着动词,仿佛一帧一帧的动画,连贯地呈现了何老师开门时所有的所作所为,读者也仿佛能看到何老师当时的一举一动。
这就是动作描写的魔力,这就是“小动作”描写的精彩!大动作的写法是讲事情,无法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小动作的写法才是人物的刻画,能让你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例子中这么多的动词,如果将它们分分类的话,大致有四类:头部、手部、腿部和躯干。也就是说,将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可以从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样人物就能动起来了,文章也会因为人物“活”了而更加生动。
怎么样?你不妨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写文章开头提到的“打羽毛球”事件。试试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