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说把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我现在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是Web上的信息检索、过滤和推荐等技术,即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不断积累形成了海量的数据,这些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以我的研究为例,基于“用户需求的理解”“资源质量的评估”和“搜索结果排序的优化”三个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广大搜索引擎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进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Web搜索的研究和社会息息相关,例如一个地区关于某种疾病和症状的搜索频率变多,这个区域很可能接下来会爆发流感;同样,一个地区关于房价相关的搜索次数变多,那么就能得出房价走势的发展指数。
清华大学与企业在2007年成立了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企业最了解市场需求,而学术界更擅长研究工作。两者互补,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获得信息,采用多模态、对话式、交互式如渠道进行信息搜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而AI 各行各业都可能带来颠覆式的改变,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利用马路上的摄像头,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很好地规避“堵车”问题,极大地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在未来几十年有可能实现,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帮助人类改善日常生活、协助工作,这类似于电影《钢铁侠》中的人工智能助手贾维斯。但从研究角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科技永远都是第一驱动力,同时也要认清科技的发展需要一定过程,很多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过去的两波人工智能热潮基本上是“热五年、冷十年”,所以希望人工智能不要被社会和媒体“捧杀”,尊重事物发展的正常节奏,让这波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更久一些。
我接触计算机比较早,1997年那会,还是dos系统,当时觉得挺酷的,后来本科上大学就学了计算机专业。我2008年来到清华,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火,我运气比较好,赶上了这波互联网发展“红利”。不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哪怕坐在实验室也能感受到产业的紧迫感,技术变革得太快,我们有时也像创业公司一样紧张。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系友在这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我们系的几位师兄联合成立了Face ,提供人脸识别相关技术的应用,发展速度惊人(2017年6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
我现在选择留在清华做博士后,个人还是想更专注于学术研究。不可否认,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国内很多的开发框架都来自国外。在我的研究领域,Google还是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在智能意图理解、相关性匹配等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想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历史原因,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非常重视人才积累和创新发展。目前,我们国家也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派出很多学者出国交流学习,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的科研水平飞速进步。
责任编辑:朴添勤
我现在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是Web上的信息检索、过滤和推荐等技术,即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不断积累形成了海量的数据,这些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以我的研究为例,基于“用户需求的理解”“资源质量的评估”和“搜索结果排序的优化”三个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广大搜索引擎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进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Web搜索的研究和社会息息相关,例如一个地区关于某种疾病和症状的搜索频率变多,这个区域很可能接下来会爆发流感;同样,一个地区关于房价相关的搜索次数变多,那么就能得出房价走势的发展指数。
清华大学与企业在2007年成立了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企业最了解市场需求,而学术界更擅长研究工作。两者互补,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获得信息,采用多模态、对话式、交互式如渠道进行信息搜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而AI 各行各业都可能带来颠覆式的改变,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利用马路上的摄像头,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很好地规避“堵车”问题,极大地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在未来几十年有可能实现,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帮助人类改善日常生活、协助工作,这类似于电影《钢铁侠》中的人工智能助手贾维斯。但从研究角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科技永远都是第一驱动力,同时也要认清科技的发展需要一定过程,很多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过去的两波人工智能热潮基本上是“热五年、冷十年”,所以希望人工智能不要被社会和媒体“捧杀”,尊重事物发展的正常节奏,让这波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更久一些。
我接触计算机比较早,1997年那会,还是dos系统,当时觉得挺酷的,后来本科上大学就学了计算机专业。我2008年来到清华,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火,我运气比较好,赶上了这波互联网发展“红利”。不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哪怕坐在实验室也能感受到产业的紧迫感,技术变革得太快,我们有时也像创业公司一样紧张。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系友在这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我们系的几位师兄联合成立了Face ,提供人脸识别相关技术的应用,发展速度惊人(2017年6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
我现在选择留在清华做博士后,个人还是想更专注于学术研究。不可否认,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国内很多的开发框架都来自国外。在我的研究领域,Google还是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在智能意图理解、相关性匹配等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想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历史原因,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非常重视人才积累和创新发展。目前,我们国家也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派出很多学者出国交流学习,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的科研水平飞速进步。
责任编辑:朴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