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促使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与挑战,体育教学需要从"成功体育、快乐体育"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综合体育、多维体育"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 体育教学 新课标 课堂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严重短缺。
1.对体育教学投入的资金不够,体育设施建设落后,体育器材相对短缺,造成课程资源底子单薄;大班教学人数多,教师人均课程多,行政班人数编制超员,给体育教学组织、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课程资源利用率低。学校过重的重视技术方面的提高,对体育课程过于忽视,学校对体育课程缺乏正确认识,没有从体育教学需要和学校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片面地把体育课集中在上午三、四节课和下午一、二节课,造成体育教学资源更加紧张,课堂质量下降。
(二)体育教师缺乏专业性指导。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岗前培训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甚至有些老教师对新课标的改革理念、目标层次上理解不够透彻,又得不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习资料,如《新课程标准》等。
(三)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标摒弃了按照学期、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的办法,对教学内容做了最大限度的灵活处理,解除了对教师创造性的束缚,也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主观能动性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但是习惯了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教师困惑了,没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怎么上课,学生怎么去考试?学校和教育行政当局怎么考核?新课标指出“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可求技术动作的细节”。
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一)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
1.转变观念,提高效率。
2.避免大班上课,重视课堂质量。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推进,仅有的前期理论方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所以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教学报告、讲座、研讨会,集体备课期间应加强教学课改的讨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全体教师不断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成长,才能到新课改实施较好的学校去学习和调研。
(三)针对体育教学要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
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订,也就剥夺了一线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但新课标的实施,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要领悟了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制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计划就很容易了。
(四)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
1.优化课堂结构。在课堂结构中要明确具体、突出重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度要适当、精心选择辅助教材,使课堂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和谐一致,要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体育教学特点,符合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
2.教学过程要有互动性。互动包括师生教学互动,同性学生及异性学生间互动,学生与运动环境间互动以及学生与运动项目间的互动,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活动系统。师生的沟通和密切的配合,这种交往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制约,师生之间真诚敞开、互相理解和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师生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三、建议与结论
(一)新课标下的体育课也不能忽视运动强度、运动密度和练习过程,应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将大班授课改变为男、女分班授课,依据男、女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分项目集中上课,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趣味性的运动竞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季浏,2003.1.
[2]运用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促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军粮城二中教研室,200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字 体育教学 新课标 课堂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严重短缺。
1.对体育教学投入的资金不够,体育设施建设落后,体育器材相对短缺,造成课程资源底子单薄;大班教学人数多,教师人均课程多,行政班人数编制超员,给体育教学组织、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课程资源利用率低。学校过重的重视技术方面的提高,对体育课程过于忽视,学校对体育课程缺乏正确认识,没有从体育教学需要和学校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片面地把体育课集中在上午三、四节课和下午一、二节课,造成体育教学资源更加紧张,课堂质量下降。
(二)体育教师缺乏专业性指导。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岗前培训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甚至有些老教师对新课标的改革理念、目标层次上理解不够透彻,又得不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习资料,如《新课程标准》等。
(三)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标摒弃了按照学期、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的办法,对教学内容做了最大限度的灵活处理,解除了对教师创造性的束缚,也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主观能动性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但是习惯了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教师困惑了,没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怎么上课,学生怎么去考试?学校和教育行政当局怎么考核?新课标指出“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可求技术动作的细节”。
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一)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
1.转变观念,提高效率。
2.避免大班上课,重视课堂质量。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推进,仅有的前期理论方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所以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教学报告、讲座、研讨会,集体备课期间应加强教学课改的讨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全体教师不断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成长,才能到新课改实施较好的学校去学习和调研。
(三)针对体育教学要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
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订,也就剥夺了一线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但新课标的实施,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要领悟了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制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计划就很容易了。
(四)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
1.优化课堂结构。在课堂结构中要明确具体、突出重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度要适当、精心选择辅助教材,使课堂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和谐一致,要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体育教学特点,符合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
2.教学过程要有互动性。互动包括师生教学互动,同性学生及异性学生间互动,学生与运动环境间互动以及学生与运动项目间的互动,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活动系统。师生的沟通和密切的配合,这种交往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制约,师生之间真诚敞开、互相理解和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师生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三、建议与结论
(一)新课标下的体育课也不能忽视运动强度、运动密度和练习过程,应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将大班授课改变为男、女分班授课,依据男、女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分项目集中上课,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趣味性的运动竞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季浏,2003.1.
[2]运用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促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军粮城二中教研室,200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