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的童年与文化观念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新格林童话的几则童话可以发现,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的文体,它是随着安徒生的出现而出现的。童话里的童年是一种想象里的童年,作为一种幻想故事,其内涵已经远远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也就是说,童话里包含着的深邃的成人文化观念,反映着社会和人的多方面的诉求与愿望。
  关键词:新格林童话 童年 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已经穿越时空,流传了近三百年,影响遍及全世界。说起格林兄弟,其实他们本来不是儿童文学作家,哥哥雅可布·格林(1785-1863)是一位德意志古代学学者,他用终生的心血编篡的《德意志字典》,可以说是一部把握日尔曼民族精神的不朽名著。弟弟威廉·格林(1786-1859)也是一位语言学家,他和哥哥一起在格廷根大学任哲学教授。从1812年,他们将从各地搜集来的200多个民间故事整理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公开出版。由于他们不像法国作家贝洛和鲍曼夫那样给民间故事涂上贵族阶级的伦理色彩,而是从故事情节到结构、语气,都完全尊重群众的创造,因此民间故事集受到了广泛欢迎。后来,《儿童与家庭故事集》被称为《格林童话》,其中的《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以及《狼和七只小山羊》等作品至今仍滋润着世界儿童的心田。
  “新格林童话”是德国GREENLIGHT MEDIA 公司在格林童话基础之上开发的童话故事系列。它精选了格林童话中最为经典的《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狼和七只小山羊》《六个仆人》和《牧鹅姑娘》等26个童话,在保持原来格林童话神奇、美丽的艺术风貌之上,以全新的视角、大胆的创新,加以改编,创作出了既符合现代人价值观、教育观和审美观,又适合孩子的寓教于乐的故事图书。而且新格林童话还添入了两个重要的卡通形象友友和博士,友友代表着“勇敢”和“冒险精神”,而博士代表着“智慧”和“文明意识”,由图书制作成的动画片,2005年由广东东田文化公司引进到中国后,也受到了广大孩子的喜爱。笔者参与了新格林童话的引进和翻译,这里以新格林童话为例谈谈对童话及其传达的观念的一些看法。
  
  一 关于童话的看法
  
  童话在英语中称为“Fairy Tales”(译为仙女故事或精灵故事),德语为“Marchen”。中国的“童话”名词据称是来自日本,1909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中所涵盖的童话,其实泛指所有儿童文学作品。其实,从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史来看,童话概念的提出并不是从有了格林童话开始的。中世纪欧洲的童话是属于成年人童话,而且主要是在宫廷里被讲述和流传的,属于宫廷闲妇的消遣娱乐的文化。而民间童话严格意义上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理解的童话,比如说格林兄弟童话就是对民间故事进行的改编。因此,西方儿童文学界普遍认为安徒生童话才是文人创作童话的开端。中外学者对童话的定义有很多,如西方学者玛多娜·科尔本施拉格认为:
  “童话是在床头讲述的集体意识的故事。童话存留在文化记忆之中,因为它们能够解释我们所共有的人类状况的危机。童话是大家共同分享的一种对于愿望的满足,是解决冲突和赋予经验以意义的抽象的梦。”
  玛多娜很显然是从人类学的层面来定义童话的,她把童话当作人类的原叙事来对待,并据此认为神话和童话存在文化的许多方面(如诗歌、音乐、舞蹈、戏剧、小说、电影,等等),神话和童话描述和解说了集体的结构以及个人的经验。美国叙事学家伯格也认可这种观点,他也认为“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并且“童话是一种原叙事,或者原始叙事,其他通俗样式的叙事都是从童话发展而来。”
  较之以上两种观点,日本学者上笙一郎的看法,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符合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文体的要求。他说:
  “所谓童话,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用散文的形式写成为故事。”
  而且他还称童话是一种“幻想故事”,是以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为母体,以现代思想和感觉为支柱,随着安徒生的出现而出现的。上笙一郎还依此断言,以儒勒·凡尔纳为鼻祖的科学幻想小说,也应列入“幻想故事”的范围。他还断定,某种意义上说,童话才是最地道的儿童文学。上笙一郎关于童话的看法确实非常精到,他把童话与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结合起来,表明了他对现代文人创作童话的肯定。从中外现代童话文本来分析的话,童话其实就是一种作家有意地为儿童创作并得到儿童喜爱的幻想故事,比如中国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意大利卡尔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法国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等,还有近几年在全球畅销的英国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都是作家有意之作,且为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幻想故事。不过,这些童话故事有的借鉴了本国民间故事,有的则赋予了宗教色彩,有的则更多地富有冒险小说和幻想小说的艺术元素。
  
  二 童话里的童年与儿童
  
  从新格林童话来看,童话里的童年和儿童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童年和儿童是有很大区别的。或者说,童话里的童年和儿童是一种想象里的童年和儿童,是幻想世界里的童年和儿童,即是作家加入了文化内涵或成年人观念的童年和儿童。如《狼和七只小山羊》里,友友和博士乘着童话书来到原野,碰巧遇到小山羊遭遇大坏狼,友友勇敢地斗跑了大坏狼,救了小山羊。山羊妈妈很感激,就邀请他们到她家做客,友友和博士也自告奋勇地要做七只小山羊的家庭教师。但友友和博士教育小山羊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博士很严厉,他要求七只小山羊算数,而友友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想办法让小山羊游戏并得到小山羊们的欢迎。这就是两种成年人对儿童教育的不同看法,童话里强调这种分歧并倾向于赞同友友的做法,实际上在表达对儿童游戏心理的尊重,这就是童话的童年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展示,这也是在塑造一种新的童年——即儿童个性心理得到自然展开的童年。另外,《狼和七只小山羊》以最小的小山羊为主角,并极力展现它的顽皮、天真、好奇和对大坏狼的毫不提防,就说明了改编者对纯真的童心世界的赞美与肯定,这也是新格林童话里对理想儿童生命的一种想象。
  虽然童话里总是尽量地塑造一种理想的儿童生命或童年生活,但无论如何,童话里的儿童不是真实的儿童生命的呈现。事实上,童话里的童年,是在杜撰的文字外壳下所想象出来的童年,而其儿童形象也是在文化观念的关照和规范下假想出来的儿童。如在格林童话的《小红帽》里,小红帽是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子的形象,但在新格林童话的《小红帽》里,小红帽的形象很显然就不符合一般的儿童形象,在这里,她的行为举止和穿着打扮俨然是一个活泼靓丽的青春少女形象。还有在新格林童话里,友友和博士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就代表了一个成年眼里对儿童的期待。生活中的成年人都期待孩子长大后既勇敢又智慧,于是在童话里,改编者把友友当作勇敢的化身,而把博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这两个角色总是在童话主人公遭遇困境或磨难时出现,并且依靠勇敢和智慧帮助主人公摆脱困境,战胜敌人。这两个形象实际上就表达了改编者对儿童成长品质的期待,即希望孩子既勇敢又智慧;而且他们也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也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并且走上成熟。其实,童话里这种理想的儿童形象或理想的儿童品格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达到的目标,但童话的愿望就体现在这里。
  
  三 童话里的文化观念
  
  无论民间童话,还是后来作家创作的童话,童话的创作者都是成年人,因此童话处处包含着成人文化观念。也就是说,成年人依据童话来阐述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规范。从新格林童话的《小红帽》和《灰姑娘》里,就可以发现经典童话里一般包括如下两个方面观念:
  第一,它是用来给人灌输合乎时代架构的性道德观念的。在新格林童话里,说故事的人都意识上或潜意识里表达三种看法或事情:1、妇女勾引男人。如《灰姑娘》里,灰姑娘的同父异母姐妹,就属于那种勾引男人的妇女,她们是在母亲的怂恿下,与灰姑娘争取王子的宠爱的,而且《灰姑娘》里的主题其实就是女人之间为男人争风吃醋;2、男人强奸处女。在《小红帽》里,大灰狼吃掉外婆后,假装外婆吃掉了小红帽,就意味着男人对处女的侵犯,不过,《格林童话》里最后让猎人救出了小红帽,又意味着女孩子的最大危险是男人,但她们最终又要依靠男人;3、年轻女郎迈入少妇的过程。这实际是经典童话对女性成长的表现。如在新格林童话《睡美人》里,就展示了睡美人是如何成长的。事实上,《小红帽》也是一个女孩子成长的寓言,小红帽离开妈妈然后去看森林里的外婆,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女孩子离开家庭走到外面的世界里去。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必然会遇到来自坏男人的诱惑,甚至是侵犯,在这种经历困境的过程中,学会成长,变成聪明懂事的女孩。
  第二,它传达了传统的道德观以及惩恶扬善的思想。新格林童话里有意地给人一种“二元思维”模式,它诠释了“相反之物两相对立”的观念。比如,在童话里,读者总是会面对善良与邪恶、野兽与人类、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矛盾。新格林童话的故事,差不多都围绕着两种力量或品格的较量而展开。如《白雪公主》里,白雪公主就代表着善良美丽,而王后就代表着邪恶丑陋。如《小红帽》里,小红帽与大灰狼就代表了这类矛盾,小红帽是善良、人类和女人的化身,而大灰狼是邪恶、野兽和男人的代表,故事也是围绕着小红帽如何战胜或克服代表着邪恶力量的大灰狼而展开的,其结果是小红帽最终战胜了大灰狼。因此,有学者在论述《小红帽》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时,就认为女主角克服这个冲突的手腕如何,将决定她的命运。“时光转移,小红帽的故事已俨然成为学习基本道德的入门书。”奥地利裔美籍心理学者贝特尔海姆对童话里的这种二元对立很肯定,他认为童话使用这种简单化的对立有助于帮助儿童应付问题。他说,“童话使儿童们认识到问题最基本的形式,而较为复杂的故事却可能使他们感到迷惑不解。”因此,新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的二元对立模式其实是在以合适的方式,向儿童传递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准则。
  其次,新格林童话里也隐含着男性霸权意识。其表现之一是男权主义的观念。很显然,《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和《狼和七只小山羊》等新格林童话里,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着男权主义的观念,如《小红帽》中,猎人就扮演了小红帽的拯救者的角色,这就寓示着男性对女性命运的掌控;而《灰姑娘》和《牧鹅姑娘》等童话中,处于弱者地位的贫女似乎注定要被男人拯救或给予幸福。其表现之二为父权主义的思想。在《小红帽》的结尾,猎人最后叮嘱了一句:“请不要随便和森林里的陌生人说话”,这实际上就代表了父亲对女儿的忠告,意味着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也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当女儿遭到其他男性的伤害时,只有父爱能够帮助她回到幸福平静的生活。在《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里,父亲是缺席的,而邪恶歹毒的王后形象的塑造,自私凶悍的后母形象的塑造,既给读者对王后和后母一种刻板化的印象,也是在丑化女性形象。另外,《狼和七只小山羊》里,只有山羊妈妈带着孩子们,而山羊爸爸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也是缺席的,这也隐含着童话里的一种男权思想。
  总之,从几则新格林童话我们可以发现,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的文体,作为一种幻想故事,其内涵已经远远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童话里包含着的深邃的成人文化观念,反映着社会和人的多方面的诉求与愿望。
  
   参考文献:
   [1] [加]培利·诺德曼,刘凤芯译:《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
   [2] [美]伯格,姚媛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日]上笙一郎,郎婴、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简介:
   张玉萍,女,1958—,河北藁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谭旭东,男,1968—,湖南安仁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当代文学,工作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西奥多·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消费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社会的真实画面,显示出西奥多·德莱塞对新兴消费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由于作者受到传统清教道德观念的束缚,对新兴的消费文化又表示怀疑和困惑。本文将尝试从消费文化语境下探讨德莱塞对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的矛盾态度及其根源。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 消费社会 摆阔性消费 清教伦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美(女)和死亡是爱伦·坡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女性形象是“美”的象征。坡笔下的“美”往往与“恐怖”共生并存,甚至到了无美不恐怖的程度。坡要表明的美不是一种性质,而是通过其艺术创作使读者产生一种由恐惧带来的强烈的愉悦感,并感受到理性的“无限”,使灵魂得到升华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哥特 恐怖 心理 效果 壮美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和
期刊
摘要《还乡》作为哈代悲剧创作的序幕,在其众多作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还乡梦”的分析,探讨悲剧形成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各自虚构了一个心灵的梦,并且将自己的梦建构在对方的身上,导致两个梦的对立与碰撞;另一方面,由于不可克服的外界障碍,回归是不能实现的,剩下的只有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和无可奈何的妥协。  关键词:还乡 梦 困境 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所塑造的一个“新女性”形象,她渴望灵与肉统一的爱情,但她对理想爱情的寻觅结局却只是失败。海明威借助于对勃莱特·阿施利爱情历程的描绘,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社会价值观念带来的冲击,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深沉的思索。  关键词:勃莱特·阿施利 新女性 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勃莱特·阿施利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长篇小说
期刊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该小说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进行了传神的描绘,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天生丽质,美若天仙,是男主人公盖茨比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她美丽的外表下却包裹着一个魔鬼般的灵魂。她让盖茨比为之痴迷,却又遭遇悲惨的结局。本文通过对黛西双重人物形象的分析来阐述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悲惨结局的必然性。  关键词:黛西 双重人物形象 “美国梦”  
期刊
摘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是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成名之作。小说形象地勾勒出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马克·吐温幽默的创作风格。本文试从情节、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对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加以分析和阐释,以便了解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所在。  关键词:马克·吐温 幽默 讽刺 寓意构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马克·吐温(1835-1910
期刊
摘要《披巾》是美国当代印第安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一部寓意深刻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对印第安内部生活的深刻描写和对印第安人生活和情感的展示,揭示出博爱、无私的爱、先人后己的爱、富有牺牲精神的爱,更有价值,更具教益,更值得发扬与广大,是印第安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小说反映出作者对印第安文化的再思考与重新建构的尝试。  关键词:路易丝·厄德里克 《披肩》 印第安短篇小说 主题 爱  中图分类号:I106.4
期刊
摘要陈香梅短篇小说“生活政治”内涵深厚,其中做“一等女人”的观念是其“生活政治”观念中最为突出的部分,文章从“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智慧型女人”三个角度对“一等女人”的内涵进行阐述,进而概述陈香梅短篇小说所表达的现代女性对“秩序”环境的反思。  关键词:陈香梅 生活政治 一等女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陈香梅女士,美籍华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奈保尔《孤独的人》与《告诉我,杀了谁》两部短篇小说中,从前殖民地印度来到第一世界的移民形象。揭示了这些新“自由人”或貌似成功,或彻底失败,实际上都存在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都因文化身份的失却而倍感疏离,深陷“林勃状态”中。  关键词:V·S·奈保尔 《孤独的人》 《告诉我,杀了谁》 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小说集《自由国度》是奈保尔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期刊
摘要从小出生于美国的美籍华裔人被称作“香蕉人”,其生命历程经历着来自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与挤压,而这种现象在汤亭亭的《女勇士》里被详细地加以描述,具体表现为东方文化对“香蕉人”的强制性侵入、“香蕉人”夹杂于两种文化中的困惑、“香蕉人”对西方强大话语权的顺从与反驳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汤亭亭 《女勇士》 香蕉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香蕉人”指的是从小在星条旗下长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