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与最早的煤炭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煤炭开发与加工利用的发展,煤炭成了诗人们吟咏的题材。历来的咏煤诗,不仅记录了我国的用煤情况,也为诗坛增添了新意。至迟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煤饼——香煤饼。而记载这一史实的则是已知最早的一首咏煤诗,即南朝人徐陵(507(4)—583)的《春情》一诗。
  这首诗见于《徐孝穆集》(徐陵,字孝穆):
  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
  薄夜迎新节,当垆却晚寒。
  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
  竹叶裁衣带,梅花奠酒盘。
  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
  欲知迷下蔡,先将过上兰。
  诗里吟咏的是春天的风光,写的是竹叶、梅花,以及青年女子的芳姿、粉黛、服饰,这些却在晚寒、薄夜、残雪的笼罩之中,格调较为低沉。这里不多解释。
  然而,此诗的重要之处,就在于这是中国已知最早谈到煤炭的诗,而且“奇香分細雾,石炭捣轻纨”一句,直接吟咏了煤(石炭)。这句诗讲的是我国古代对煤的一种特殊用法——将煤制成可以发香的煤饼。
  这种发香煤饼的制法,在宋人欧阳修的《归田录》以及明、清学者的笔记类文献中,多有介绍。明代学者杨慎《升庵外集》卷十九明确记载:“发香煤,盖捣石炭为末,而以轻纨筛之,欲其细也……以梨枣汁合之为饼,置炉中以为香籍,即此物也。”清人汪价《中州杂俎》卷二十也讲:“发香煤,为之石炭,捣炭为末,以轻纨节之,和以梨枣汁作饼,置炉中以为香籍。”因此,所谓“石炭捣轻纨”,就是讲香煤饼的做法,即先将煤捣研成细末,筛去杂质,再调入梨枣汁等香料,做成饼形,使其在燃烧时放出阵阵清香,又可取暖。因此才有“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的诗句。看来,古人在煤炭利用上确实有所创意。但香煤饼制作麻烦,造价高,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
  正因为煤可以做成发香煤饼,所以古代文人给煤起了个“香饼”的雅号(《事物异名录》卷十九)。发香煤饼的出现,说明我国又有了特殊功用的煤炭成型加工制品。
  徐陵,山东郯城人。自幼好学,八岁能成文,精于经史,口有辩才。在陈朝曾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他与庾信为宫体诗代表人物,人称“徐庚体”。《春情》一诗第一次把煤炭记入诗中,且在各类文献中首记了香煤饼。这两个第一表明了该诗在中国煤炭文学史及煤炭开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吴晓煜:河北滦县人,1944年3月生。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炭工业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总纂。已出版《华夏与海国游记》《欧非见闻录》《中国古代咏煤诗》《夜耕村杂记》《学林漫笔》《纠正错别字》《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中国煤矿史读本(古代部分)》《中国煤矿安全史话》《煤史钩沉》《修志指要》《矿业史事杂俎》《中国煤炭碑刻》《名人与煤炭》《酒史钩沉》《瘟疫纵横谈》《向善的轨迹》等。
其他文献
煤 炭  煤块比一个人的身体还重  比正午阳光还亮  父亲抡起铁锤  一个院子都在颤动  我看到那些煤块  被钢铁敲击,却始终有棱有角  要么干脆就粉身碎骨  散落一地,如亮晶晶的露珠  每当日子难过  我就会想起父亲重锤之下  那些大小不一的煤塊儿  都不会被抛弃,包括煤屑  都是火焰宝贝  拾煤渣记  最亮的煤炭,是在炉渣倒出时  那些没燃尽的部分  小小年纪  只知好煤炭应该最大最黑  直到
期刊
在厦门,我想念一轮明月  白鹭从月亮的边缘飞来  国家大厦之门  是祖先们敲碎了星星  用赶海号子的节拍凝结而成  站在洪济山云顶岩看大海  就像在泰山顶看群山  中欧班列  是厦门人放飞的一群白鹭  它们的征途纵贯欧亚大陆  在厦门,我想念一轮明月  在桂花盛开的江南腹地  月光皎洁,银杏树叶金黄  南音阁里的弦管从泉州流出  我在月光曲里听见杜鹃  听见厦门金门门对门的吟唱  走上鼓浪屿  你
期刊
一盏油灯  一盏油灯,一颗蚕豆般昏暗的光  在岁月深处亮着,兀自微茫地亮着  那一炷橘黄色的火苗,过于微弱,飘忽  却留下了,我们一生光明与温暖的亲切记忆  一张小方桌,几只矮板凳  亲人们的脸庞,那么清晰地围拢过来  再平常不过的晚餐:馍馍,稀饭,炒白菜  一家人竟那样有滋有味地享用着,说笑着  清贫而欢乐的气息,如黄晕的光弥漫  让人想到梵高笔下那些吃土豆的穷人  一盏油灯,把我们黑熊似的身影
期刊
黄色的土地  是用水写成的  当蓝天燃烧起来  果实的根在发烫的土里呼喊  阳光开始拨开玉米饱满的乳峰  一点点的偷窥  又俯身撕开爆裂的豆角  听其呐喊  快来收获我们  用新研发的玉米机  用特制的收豆机  智慧凝聚铁手  汗水冷淬刀口  一穗穗有着阳光的日子  连同太阳那不灭的火种  都让黄土地满意  黄土地在云堆深陷的金色里  越荡越深越明亮  越远越开阔  我唯一的生命是它  在春的末尾
期刊
诗美的创造里程是艰难的,同时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地老天荒的爱,沧海桑田的情。皓首穷诗,我们无愧于自己竖琴的命运。  看一个诗人对待时代和人民的态度,就可以知晓他的情怀、灵魂和境界。时代和人民永远是哺育诗人的亲生父母,而诗人只有反哺时代和人民,才能配得上自己高尚的称谓。只沉湎于风花雪月的生活情调是小男女,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而只关注风云征候的是政客官吏,同样也不是真正的诗人。真诗人集风月和风云、
期刊
钢梁铁架,升起来,进入眼帘,再不顾车子巅簸,稳当当站在黄土山头。那副威武,在风中,透出骨子里的劲道。我们九个人站在卡车后槽,尽管天色沉下脸来,我心里却在颤动。从此,跳出了农村,脱离了那田地,进入到工人队列。迎面的几何体让我有一种认同、亲切感。这是打量煤矿的第一眼,也是煤矿看我的第一眼。  那是1970年代的第一个秋天,吕梁山头的柿子正泛红。  天空落下雨来,我们像雨点儿一样飘进宿舍,这儿有几十排随
期刊
院子里的丝瓜架很美,绿绿的藤蔓上搭下挂。瓜架下的小折叠床很精致,折叠着整个夏天。艾用用躺在上面,正午阳光剥落的绿色扑洒下来,碎碎地落满一脸。嫩绿的藤蔓一条条往下垂,像一只只小胳膊一样向她伸过来,有一条甚至都快探到她的胸部了。望着那条藤,艾用用无声地笑了。笑是因为她想起了杨子媚那句话:“如果是别的男人的手呢?”  昨天,几个女人跟往常一样围坐在那棵大柳树下,杨子媚刚从镇上买回一个胸罩。镇里有一家做胸
期刊
日前,由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山能兖矿集团摄影家协会、孔子东方艺术馆联合举办的“迎新年2020年‘未来空间杯’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展”在山东省邹城市孔子东方艺术馆开幕。  所展出的100件攝影作品,是从全国煤矿摄影爱好者征集的3285幅作品中经专家推选出的金质收藏作品2幅、银质收藏作品4幅、铜质收藏作品6幅,优秀作品20幅和入围作品68幅。  展出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新时代矿工的新风
期刊
铁法矿区企业文化中心是铁法能源公司为提升文化软实力而搭建的文化阵地。通过举办文化讲坛、读书分享、书画艺术交流及培训等活动,为矿区职工和家属提供了优质的文化服务,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  公益书画培训课堂是公司企业文化的一个靓丽品牌,吸引了大批矿区书画爱好者。有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提笔挥毫,也有正在老师指导下的小朋友,一笔一画初耕砚田,洋溢着翰墨流香、丹青美画的浓厚文化氛围。培训班自201
期刊
改革开放那一年,我们全家跟随爸爸离开河北省军区大院,落户到了陕西的煤城——铜川。  那时的铜川,城市的规模宛如河北的县城,城内有一条大街、一条小河。大街名曰红旗街,小河名叫漆水河。乍听这名字的时候,我曾经下过小河沟,掀着河里边的石头找河水里的漆,可是石头下面除了一窝一窝的蛤蟆骨朵儿(蝌蚪),还是一窝一窝的蛤蟆骨朵儿。  刚到铜川那一年,我百般不适应。因为我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污染严重的煤城,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