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一流的职业院校来教育培养。本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以让学生在职业院校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进而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生涯管理
一、职业院校现状及特点
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令人“担忧”,生源成了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于是,各类职业院校纷纷降低门槛,由此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源质量很难保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管理带来了难度。
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是被高中淘汰的初中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生,这部分学生往往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纪律观念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存在厌学情绪。学生难教、难管、违纪率高是大多数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加强职业院校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适应新时期改革和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培养目标不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一定程度劳动技术素质、直接上岗为目的的;二是教育功能不同,职业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体,属全民教育范畴;三是教育过程不同,职业教育是以实务技能为核心、相对周期不长为形式的;四是教育范围不同,职业教育面向的是“所有未来的社会服务者”而不是“部分尖子生”。对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则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策略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职业院校教师更应如此。在传统的思想和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下,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殃及职校学生,对于他们,要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特别给予深切的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杜鲁门总统的母亲既为做总统的儿子自豪,又会自豪地对别人说她还有一个挖土豆的儿子。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我断定我的热情将如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苏醒那样迅速地改变我的孩子们的情况。”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老师要以真挚无私的爱感染自卑自弃的学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急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教育其一定要对前途充满信心。
职业院校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要给学生注入自信的活力。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具备任何一种智能都是人才。进入职校的学生在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或许不如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但他们往往在空间视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积极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多开展不同的兴趣小组,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最重要的是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大型报告会、主题班会等集体教育,并在这些教育和活动之后趁热打铁,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能优势,在成功中找回自信,健康成长。比如,让空间视觉特长的美术爱好者负责班级的美化、宣传工作,让音乐韵律智能突出的负责班级的娱乐活动,让人际沟通智能优势者担任班级使者,负责班级外交事务。让运动智能发达者叱咤在体育竞技场上,为班级夺冠添彩。对于学生各种智能的关注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赢得了久违的赞赏和尊重,找回了缺失的自信。在开展个性教育的同时,不仅要成为人师,还要充当学生的心理医生。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其正确对待情绪、压力和挫折,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应该看到,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崇尚个性,张扬个性。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充满人性化,要给每个人的个性以和谐发展的宽松空间,让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尽其所能地发展得更好。还要在学生中提倡宽容,使其学会调整心态以应对诸种挫折与竞争的挑战。
2.重视和适当发挥惩戒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1)一个时期以来,在学生的管理中,一般都提倡以表扬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独特的魅力,但也不是表扬越多就越好。因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某些屡教不改或错误严重的学生,一味地只看闪光点和进行表扬鼓励也不尽合理,同学们心中不服,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渗透。所以,还应当重视和适当发挥惩戒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比如,累进式惩戒,就是对屡次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记录并一次次累加,当累加到一定次数或程度时,再对其实施惩戒(处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充分给了学生反思的时间和辩解的权利。每当记录一次,老师都要与学生本人谈话,学生对所犯错误可能暂时还认识不到或不能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思的深入,学生便会逐步加深认识,接受处罚时也会心服口服,利于改正所犯错误。二是也给了教师认识学生所犯错误的时间。每记录一次,都允许学生充分辩解,学生的辩解,可以使教师更清楚地弄清学生所犯错误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这样可以反思自己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方面,是否有不当之处,不但利于改进工作,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罚也将更为合情合理。三是更能使教师加强对犯错误学生的管理教育。每记录一次学生的错误,便会促使班主任和犯错误学生更进一步地正视对方的提醒,通过不断告诫、加强教育,使犯错误的学生逐渐意识到,若如此下去将会付出代价,进而收敛改正。累进式惩戒的目的,并不在于惩戒,或是要惩处某个学生,而在于以理服人、以理育人。所以必须注重其过程,因为只有这个累进的过程,才是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犯错误学生接受教育、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
3.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涯管理
从专业培养和就业需求的视角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大学本科生的学生有一个显著不同,即对本科生的要求是以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为重,对职校生的要求则是以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职业操作能力为重。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尽早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以生涯管理引导学生。所谓生涯管理,是指对自己一生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通过倡导和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使其追求自身的生涯目标与学校日常管理所倡导的要求协调一致。鼓励学生从提高自身诸种职业能力的目标着眼,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自治自理和各项校园社团活动及各类文体竞赛。如此,学生便可以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过得忙碌而充实,自治而自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工作,学生的潜能得到拓展、能力获得提高、自信得以提升。同时,日常班级管理中需做的许多工作和校内活动,就无须逐项逐个地摊派任务似地去动员学生参与和完成了。因为这些均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追求,成为其生涯管理的一部分,德育教育可充分渗透其中。
总之,职校教育应充分重视人、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德育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办法,如何科学地富有成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才是德育教育的最终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隋波涛.职业院校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辽宁财专学报,2004,(5).
[3]万成海.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生涯管理
一、职业院校现状及特点
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令人“担忧”,生源成了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于是,各类职业院校纷纷降低门槛,由此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源质量很难保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管理带来了难度。
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是被高中淘汰的初中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生,这部分学生往往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纪律观念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存在厌学情绪。学生难教、难管、违纪率高是大多数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加强职业院校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适应新时期改革和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培养目标不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一定程度劳动技术素质、直接上岗为目的的;二是教育功能不同,职业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体,属全民教育范畴;三是教育过程不同,职业教育是以实务技能为核心、相对周期不长为形式的;四是教育范围不同,职业教育面向的是“所有未来的社会服务者”而不是“部分尖子生”。对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则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策略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职业院校教师更应如此。在传统的思想和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下,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殃及职校学生,对于他们,要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特别给予深切的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杜鲁门总统的母亲既为做总统的儿子自豪,又会自豪地对别人说她还有一个挖土豆的儿子。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我断定我的热情将如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苏醒那样迅速地改变我的孩子们的情况。”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老师要以真挚无私的爱感染自卑自弃的学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急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教育其一定要对前途充满信心。
职业院校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要给学生注入自信的活力。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具备任何一种智能都是人才。进入职校的学生在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或许不如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但他们往往在空间视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积极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多开展不同的兴趣小组,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最重要的是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大型报告会、主题班会等集体教育,并在这些教育和活动之后趁热打铁,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能优势,在成功中找回自信,健康成长。比如,让空间视觉特长的美术爱好者负责班级的美化、宣传工作,让音乐韵律智能突出的负责班级的娱乐活动,让人际沟通智能优势者担任班级使者,负责班级外交事务。让运动智能发达者叱咤在体育竞技场上,为班级夺冠添彩。对于学生各种智能的关注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赢得了久违的赞赏和尊重,找回了缺失的自信。在开展个性教育的同时,不仅要成为人师,还要充当学生的心理医生。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其正确对待情绪、压力和挫折,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应该看到,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崇尚个性,张扬个性。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充满人性化,要给每个人的个性以和谐发展的宽松空间,让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尽其所能地发展得更好。还要在学生中提倡宽容,使其学会调整心态以应对诸种挫折与竞争的挑战。
2.重视和适当发挥惩戒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1)一个时期以来,在学生的管理中,一般都提倡以表扬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独特的魅力,但也不是表扬越多就越好。因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某些屡教不改或错误严重的学生,一味地只看闪光点和进行表扬鼓励也不尽合理,同学们心中不服,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渗透。所以,还应当重视和适当发挥惩戒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比如,累进式惩戒,就是对屡次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记录并一次次累加,当累加到一定次数或程度时,再对其实施惩戒(处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充分给了学生反思的时间和辩解的权利。每当记录一次,老师都要与学生本人谈话,学生对所犯错误可能暂时还认识不到或不能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思的深入,学生便会逐步加深认识,接受处罚时也会心服口服,利于改正所犯错误。二是也给了教师认识学生所犯错误的时间。每记录一次,都允许学生充分辩解,学生的辩解,可以使教师更清楚地弄清学生所犯错误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这样可以反思自己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方面,是否有不当之处,不但利于改进工作,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罚也将更为合情合理。三是更能使教师加强对犯错误学生的管理教育。每记录一次学生的错误,便会促使班主任和犯错误学生更进一步地正视对方的提醒,通过不断告诫、加强教育,使犯错误的学生逐渐意识到,若如此下去将会付出代价,进而收敛改正。累进式惩戒的目的,并不在于惩戒,或是要惩处某个学生,而在于以理服人、以理育人。所以必须注重其过程,因为只有这个累进的过程,才是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犯错误学生接受教育、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
3.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涯管理
从专业培养和就业需求的视角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大学本科生的学生有一个显著不同,即对本科生的要求是以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为重,对职校生的要求则是以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职业操作能力为重。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尽早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以生涯管理引导学生。所谓生涯管理,是指对自己一生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通过倡导和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使其追求自身的生涯目标与学校日常管理所倡导的要求协调一致。鼓励学生从提高自身诸种职业能力的目标着眼,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自治自理和各项校园社团活动及各类文体竞赛。如此,学生便可以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过得忙碌而充实,自治而自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工作,学生的潜能得到拓展、能力获得提高、自信得以提升。同时,日常班级管理中需做的许多工作和校内活动,就无须逐项逐个地摊派任务似地去动员学生参与和完成了。因为这些均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追求,成为其生涯管理的一部分,德育教育可充分渗透其中。
总之,职校教育应充分重视人、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德育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办法,如何科学地富有成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才是德育教育的最终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隋波涛.职业院校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辽宁财专学报,2004,(5).
[3]万成海.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