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人格”和“学力”奠基,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有意引领学生跨学科研究问题,结合社会现象或生活实际研究学问,并十分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高。当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日益提高之际,也是学生的人格渐趋完美之时,“人格”的完善与“学力”的提升,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实施“为理解的教学”正是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涵义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简称“TFU”(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Framework),是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开发的一个教学模式,用于课程及教学的设计、修改和审核,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
  1.“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实质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产生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积极的探索、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产物。这个模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地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为理解的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一直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我们发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以掌握的目标之一。“理解”的确给教师出了一大堆的难题:到底什么是理解?学生应该理解哪些事物?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何得知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如何支持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为理解的教学” 模式为教师提供了设计、实行并反思以培养学生理解为目的的课堂实践,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2.“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构成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这四个组成部分分别引导教师思考一个在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教学问题。为理解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把这些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方面。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与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四个基本教学问题相对应,分别是:
  1.启发性论题,“我们应该教什么?”
  2.理解目标,“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该学什么?”
  3.理解活动,“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4.持续性评价,“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
   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个组成部分的界定都有具体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提醒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内容的理解,并灵活应用。
  二、“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1.实践意义
  “为理解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深刻地孕育着设计师者的教育理念的。它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人格”和“学力”的完善与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这个角度看,郑州市“道德课堂”的教育理念与“为理解的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果把“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与“道德课堂”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相结合,付诸课堂进行富有创意地实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整合教材,挖掘知识体系中的纲领性论题,以知识板块的形式运用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内容、概念和论题的理解。
  本单元主要围绕“三角形”这个主题展开,研究三角形的各部分知识,以及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本节教学,让学生事先做了预习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教学的重点落在理解三角形的含义,三角形特性的应用上。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学生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启示
  “为理解的教学”引发思考,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究竟是什么。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人格”和“学力”这两个基础奠基,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理解的教学”有意引领学生跨学科研究问题,结合社会现象或生活实际研究学问,并能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清楚地知道,当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日益提高之际,也是学生的人格渐趋完美之时,“人格”的完善与“学力”的提升,正是基础教育追求的目标。所以,要在基础教育的主阵地中实施素质教育,“为理解的教学”是重要途径。
  “为理解的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它能帮助教师思考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东西,思考如何把各个部分相结合,帮助学生促进理解。当然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个僵化的模板等着 去套用,而是一个容纳教师的灵活改造、不断反思、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进行选择或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他文献
从教已经十几年了,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不少教学技巧,夯实了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轻松的领着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了,可是当我怀揣着对语文的满腔热情去践行我的理想的时候,我却惊讶地发现:我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教学之路。现实里我们语文教师竟然如此难做。  现状与困惑之一:语文的人文性与高考的功利性  “中文乃是一切中国人的心灵之所托,只要是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大诗人余光中对中文的高度
期刊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务之急,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 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觉到进行大胆想象、治理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的提醒学生成
期刊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为他们学好初中物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实验,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或是一句恰当的鼓励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期刊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和外来务人员陆续流入,郑州市外来人口数量激增。由此造成外来务工等流动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凸现,郑州市中小学新生入学压力急剧加大。据有关数字统计,2010年,郑州市区初中新生3.163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1.028万人,占到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全市初中一年级的平均班额为70人左右,而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乡接合部一些学校,班额超过90人。作为市区的热点学校之一,金水
期刊
不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有积极性就会千方百计的去做好。面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增强学习效果, 我有几点看法:  一、讲课要有良好的导入法  利用教具导入法。数学概念以及方法往往抽象。难以理解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制造出教具,这样课堂会变得有趣味性,而且学生易懂,比较好接受,从而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讲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可用纸板剪出两个大小不同、形状一样的三角形,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期刊
在我的教育日记里,记载着无数学生的成长历程,其中学生A可谓是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个吧!  三年级时,我接手了A所在的班级。按照我的惯例,我从不向原来班主任、任课老师了解情况,我认为:教师要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他(她)对学生原有的情况知道得越少越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但好心的同事还是争相告诉我 :“你的新班级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A,长得人高马大,平时专爱欺负同学,
期刊
新的世纪在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基础教育。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方面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使用课件时,我们必须坚
期刊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
期刊
斗转星移,人类步入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科研云”、“教育云”、“商务云”风起云涌,朵朵祥云,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惑与惊奇,也为们带来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教育云”,更是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之发展机遇。  关于“教育云”,有人说“教育云”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人说是“教育云”就是将教育服务的资源通过云计算机的模式提供给用户。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郭清顺主任认为,教育云是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