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已经十几年了,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不少教学技巧,夯实了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轻松的领着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了,可是当我怀揣着对语文的满腔热情去践行我的理想的时候,我却惊讶地发现:我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教学之路。现实里我们语文教师竟然如此难做。
现状与困惑之一:语文的人文性与高考的功利性
“中文乃是一切中国人的心灵之所托,只要是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大诗人余光中对中文的高度评价还响在耳边。我觉得在我们现今的教育体制下所学习的科目中,没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这样博大精深、斑斓多彩。没有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这样灵动蕴藉、美不胜收。语文更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圣地。我深深地热爱语文。然而,现实中,有人如果听到以上对于语文的评价,或许会说我们语文教师是“王婆卖瓜”,会说我们是一厢情愿,会说我们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因为现实中,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他们对于语文的冷漠与语文教师的热情有太大反差。这种现状也可以这样比喻:语文教师行走在两座大山的夹缝中,一边的大山是教师想要带领学生攀登的灵动之山,一边的大山是学生冷冷的眼光和漠然的神情。我们语文教师就在这样的夹缝中艰难前行。
现状与困惑之二:大语文被压缩成“小语文”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习语文吗?学生都说为了高考。我接着问;知道“语文”两个字的含义吗?学生给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是真正能够揭示内涵的却是少之又少。我给他们讲吕叔湘的语文观。“语”者“语言”也,语言也就是说话,语文的第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交给我们怎样说话;“言”就是写即“写文章”,“语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给同学们如何写好文章。总之一句话,语文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不管我们是说还是写,都离不开语文。
可是,学生们在认同老师的观点之后,依然不能好好地去说话,去写文章。我知道,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作业的确太多,那些数学、英语、理化作业似乎远远比我们这些“说话”、“写字”的作业重要。因为学生知道,高考,要的是分数。而以上的数理化、英语科目都是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分数提高较快,而语文呢,提高的较慢,即使不学,凭着天生的感悟能力也不至于拉开太大距离。而在这种背景下,处在“大三门”地位上的语文,看似重要,却已经被推向了边缘了。
我们大语文的听说读写诸多方面现在已经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学生不注重听说读,只注重最后一块——写,并且这“写”也已经只是语文知识的“写”了,即——语文卷子语文练习一类。
一、培养兴趣
我和学生聊天,问他们最喜欢什么?学生说他们生活太单调,他们渴望了解校外的世界,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故事、娱乐等等。我还了解到他们喜欢不拘形式的课堂,,不要那种规规矩矩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他们希望老师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近距离接触,沟通。我掌握这些“情报”后,就开始采取“对策”,我常常在课堂上给他们穿插一些与语文有关的一些古今中外的趣事或佚事,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曾给学生抄了十几首人物命运的判词,然后一一给学生讲解,学生们很自觉的把这些抄到了书上,然后津津有味的听我给他们讲人物的命运与判词,画面的联系。这时,就连班里的学困生都听的入了迷,再上课时,学生还盼望着我给他们讲。这种学习态度真是好的不得了,讲完了后,有的学生把判词都背住。再总结人物形象时,不用我讲,他们踊跃发言,都积极总结,那场面,给我很大信心,让我感到当语文教师其实很幸福。有了这样的好苗头,我对语文充满了信心。
二、快乐阅读
学生平时好象觉得语文没什么可看的,像.现在必修3中,第一单元三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第二单元《蜀道难》《杜浦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早上去辅导。他们都大声朗读,问他们,他们说没什么可读的,我就和他们商量,我们师生PK一下如何。学生群情激昂。我们说好范围,能读的要读,能背的要背。于是乎,我们的快乐阅读开始了。一开始,学生还觉得困难,到最后,能熟读的成诵的时候,他们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琅琅上口。
三、随笔训练
平时学生写作文,老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我就引导他们先学会“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读书,还包括“读人,读事,读天地万物”, “读”是“写”的前提,“读”不出内容,当然没什么东西可写。那么如何去“读”呢?我给学生举例子。
比如“读人”。场景::双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在走过泥泞的马路时,相互搀扶着。我提个问题,从中我们能读出哪些内容?学生思考后做出了回答:1.要相互帮助,2.最美不过夕阳红,3.爱,是一种美,4.伴侣,陪你走过泥泞等等。然后我给他们展示随笔《最美不过夕阳红》,学生明白了,生活可写的东西很实,只是他们没有用心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通过举例,我要学生搜索他们的资料库中的相关材料,学生明白了,原来,在他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之所以无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缺少感悟。
这扇门已经打开了,有东西可写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写。我给的答案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写文章,要说自己想说的话!
高考的形式没变,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语文依然处在边缘地带,面对现实,我们不能一味抱怨,要在改变自己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努力做一个不改变语文原味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我们且歌且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我们痛并快乐着。
现状与困惑之一:语文的人文性与高考的功利性
“中文乃是一切中国人的心灵之所托,只要是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大诗人余光中对中文的高度评价还响在耳边。我觉得在我们现今的教育体制下所学习的科目中,没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这样博大精深、斑斓多彩。没有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这样灵动蕴藉、美不胜收。语文更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圣地。我深深地热爱语文。然而,现实中,有人如果听到以上对于语文的评价,或许会说我们语文教师是“王婆卖瓜”,会说我们是一厢情愿,会说我们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因为现实中,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他们对于语文的冷漠与语文教师的热情有太大反差。这种现状也可以这样比喻:语文教师行走在两座大山的夹缝中,一边的大山是教师想要带领学生攀登的灵动之山,一边的大山是学生冷冷的眼光和漠然的神情。我们语文教师就在这样的夹缝中艰难前行。
现状与困惑之二:大语文被压缩成“小语文”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习语文吗?学生都说为了高考。我接着问;知道“语文”两个字的含义吗?学生给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是真正能够揭示内涵的却是少之又少。我给他们讲吕叔湘的语文观。“语”者“语言”也,语言也就是说话,语文的第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交给我们怎样说话;“言”就是写即“写文章”,“语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给同学们如何写好文章。总之一句话,语文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不管我们是说还是写,都离不开语文。
可是,学生们在认同老师的观点之后,依然不能好好地去说话,去写文章。我知道,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作业的确太多,那些数学、英语、理化作业似乎远远比我们这些“说话”、“写字”的作业重要。因为学生知道,高考,要的是分数。而以上的数理化、英语科目都是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分数提高较快,而语文呢,提高的较慢,即使不学,凭着天生的感悟能力也不至于拉开太大距离。而在这种背景下,处在“大三门”地位上的语文,看似重要,却已经被推向了边缘了。
我们大语文的听说读写诸多方面现在已经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学生不注重听说读,只注重最后一块——写,并且这“写”也已经只是语文知识的“写”了,即——语文卷子语文练习一类。
一、培养兴趣
我和学生聊天,问他们最喜欢什么?学生说他们生活太单调,他们渴望了解校外的世界,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故事、娱乐等等。我还了解到他们喜欢不拘形式的课堂,,不要那种规规矩矩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他们希望老师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近距离接触,沟通。我掌握这些“情报”后,就开始采取“对策”,我常常在课堂上给他们穿插一些与语文有关的一些古今中外的趣事或佚事,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曾给学生抄了十几首人物命运的判词,然后一一给学生讲解,学生们很自觉的把这些抄到了书上,然后津津有味的听我给他们讲人物的命运与判词,画面的联系。这时,就连班里的学困生都听的入了迷,再上课时,学生还盼望着我给他们讲。这种学习态度真是好的不得了,讲完了后,有的学生把判词都背住。再总结人物形象时,不用我讲,他们踊跃发言,都积极总结,那场面,给我很大信心,让我感到当语文教师其实很幸福。有了这样的好苗头,我对语文充满了信心。
二、快乐阅读
学生平时好象觉得语文没什么可看的,像.现在必修3中,第一单元三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第二单元《蜀道难》《杜浦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早上去辅导。他们都大声朗读,问他们,他们说没什么可读的,我就和他们商量,我们师生PK一下如何。学生群情激昂。我们说好范围,能读的要读,能背的要背。于是乎,我们的快乐阅读开始了。一开始,学生还觉得困难,到最后,能熟读的成诵的时候,他们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琅琅上口。
三、随笔训练
平时学生写作文,老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我就引导他们先学会“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读书,还包括“读人,读事,读天地万物”, “读”是“写”的前提,“读”不出内容,当然没什么东西可写。那么如何去“读”呢?我给学生举例子。
比如“读人”。场景::双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在走过泥泞的马路时,相互搀扶着。我提个问题,从中我们能读出哪些内容?学生思考后做出了回答:1.要相互帮助,2.最美不过夕阳红,3.爱,是一种美,4.伴侣,陪你走过泥泞等等。然后我给他们展示随笔《最美不过夕阳红》,学生明白了,生活可写的东西很实,只是他们没有用心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通过举例,我要学生搜索他们的资料库中的相关材料,学生明白了,原来,在他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之所以无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缺少感悟。
这扇门已经打开了,有东西可写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写。我给的答案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写文章,要说自己想说的话!
高考的形式没变,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语文依然处在边缘地带,面对现实,我们不能一味抱怨,要在改变自己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努力做一个不改变语文原味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我们且歌且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我们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