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低年级学生常见错误分析与对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是增强学生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本文从其重要教学意义入手,着重探讨了低年级学生常见的应用题解题错误及其相应的优化对策分析,以此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常见错误;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9-0069-02
  引 言
  在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常见错误类型较为多样,这也反映了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教师以此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常见错误,总结优化对策来更好地消除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
  一、增强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深远的教学目标。相较于“唯分数论”的传统应试教育思维而言,新课改形势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逐步完善的启蒙教育时期。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逻辑的重要教学任务。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之一,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建立高效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但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应用题教学已成为重难点所在。学生极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甚至重复同类型的错误。为了更好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应从应用题型入手,切实解决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难题,让学生不再惧怕应用题型,真正推动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低年级学生常见错误分析与对策
  1.审题不严谨,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较弱
  应用题实质上依托于客观现实的情境和场景,从中抽象出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数学模型,因此应用题便兼具了现实和抽象的综合性特征,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同时还对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有着相应的要求[1]。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一方面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题情境较容易理解,但另一方面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思维又成了理解难点。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低年级学生较容易出现审题不严谨,较难迅速提取有效信息的常见错误。例如,对于一些涉及加减乘除的复合应用题,学生可能会在审题过程中忽略了两步或三步计算,进而错过了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导致解题出现偏差和错误。
  为了解决审题不严谨的常见错误,教师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认真仔细阅读题面,尤其是针对极容易混淆的事物名称或数量单位等,都需要加强审题。其次,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迅速抓住题干和题眼,通过审题、分析、计算和检验等步骤进行反复思维训练。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读题训练时,可以让他们把问题中的“一共”或“比……多(少)”圈起来。然后使学生明确求“一共”用加法,求“比多少”用减法。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在解题时会大大地降低错误出现的概率。另外,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其语言理解能力还未发展完善,因此在审题过程和概念理解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甚至无法了解真正的题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结合生活化场景,将数学模型直接引入现实生活之中,通过学生极为熟悉的事物增强熟悉感,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2.数量关系不明,基础知识薄弱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实质上也是数学关系求解的过程。应用题是通过情景描述和情节设计来传递数量关系的表述,而数量关系是指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通常表现为部分与整体、两数比较等关系层面[2]。学生需通过已知条件的设定来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分析和解决其中隐藏的数量关系。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常会犯数量关系不明的错误。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学生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障碍。例如,应用题已知部分数为不等量时,最终可能是需要求解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如“大象第一天吃了3根香蕉,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吃了5根香蕉,请问大象两天共吃了多少根香蕉?”低年级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和、差数量关系,以至于在求解总量时容易出现理解障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常见错误,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部分数之间的和差、积商、比较等常见数量关系。从根本而言,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學习和积累,了解运算规则及内在规律,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甚至是条件反射式的思维定式,但同时又需要避免思维的模式化和仅能从单一角度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善于发现和挖掘应用题中隐含的内在关系,加强学生对应用题目的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例如“大象第一天吃了3根香蕉,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吃了5根香蕉”,其中“多吃了”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题眼信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数量关系便能迅速厘清解题思路,抓住问题的本质。
  3.马虎计算,解题过程不规范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启蒙教育时期还处于感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理性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这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出现粗心和马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于细节问题的感知。例如,在低年级数学应用题中常会出现的“除”和“除以”“米”和“分米”等区别。毫厘之差,失之千里,最终则会导致错误解题的结果。另外,解题过程的不规范也直接反映了学生知识体系的薄弱之处。
  对于这类极易纠正的常见错误,教师需要有效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口、眼、手等写作,如将题目读出声,加深印象,对于重点字眼进行及时标记,避免因马虎审题而错过了关键字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表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应用题等图画或文字含义,在理解题面的基础上阐释自身的解题思路,层层递进,更好地推动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结 语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推进,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低年级学生常见的错误探究便具有极为重要的长远意义,这不仅能够通过分析错误类型探究其内在成因,同时还能够形成类型化的优化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连珊.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低年级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58.
  潘桂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好家长,2019(25):142.
  作者简介:卢金叶(1980.8—),女,安徽宿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为探讨Mini-CEX联合DOPS在医学实习生临床教学效果,选取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实习参与Mini-CEX联合DOPS考核的32名医学生为教改组进行研究,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出科技
目的 通过对高原地区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CS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感染降低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8年12月心外术
彩泥浮雕,就是以纸浆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纸浆在美术教学中属于非常规材料,可在画面上厚厚堆积,制作出浮雕的效果。制作彩泥浮雕是一项充满童趣的活动,通过开
目的分析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胸痛中心建立前入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在得到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及时调整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转变思路,不断优化市场营销工
随着时代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开设在线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课程运行存在在线课程内容不全面、与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教师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快速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文章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