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风波》的全媒体教学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时代的发展,现代高端的教育技术将为语文教学的优化助力。现代全媒体技术的潮流先进与传统文言教学古典的结合,为古典文言教学增添几分现代活力,增强学生对文言学习的兴趣,是当今语文教学需要化解的难题。
   关键词:全媒体 定风波 语文教学
   “全媒体”指在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有机整合适合教学的现代全媒体技术,优化各阶段教学,以便高效满足现代学生对于学习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视听多维度知识体验,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本文主要通过全媒体媒介优化苏轼《定风波》教学,以求为学生建构对苏轼的人生经历的深刻了解和对《定风波》深入解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将所学苏轼精神指导自己的人生。
   一.用动画媒体感知苏轼人生
   打造一堂高效的文言课程,需要对作者的经历有充分的了解,以此加深对文本的解读。苏轼的一生又颇为传奇,如何为学生呈现较为深刻的苏轼人生经历的概述,并能让学生真正能有所感知颇为重要,全媒体媒介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制作Flash动画,将苏轼的一生构建成一条脉络。跌落起伏的背景音乐和有趣滑稽的语言讲解苏轼的经历。年少时的苏轼是相对幸运的,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少读《庄子》,思想上便自幼时深受佛道文化的熏陶。他广博的学习并非局限于此,同样流传千古的儒家文化也对苏轼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将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的基调从幼时就埋下伏笔。他的幸运也不仅局限于有博学的父亲,而且有伟大的母亲给了他正确的指引。从而引出和母亲读《范滂传》的故事,为他成年后为官的正直、善良做铺垫。
   其次,通过PPT做有条理的呈现,将苏轼成年后坎坷的一生从生活和仕途两方面展开。PPT上将着重展示苏轼仕途上的“三起三落”的相关图片,同学们将结合下发的资料卡对苏轼的每一段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请同学上台结合PPT资料库,展示他所了解到的苏轼仕途之旅以及背后所反映的苏轼的心路历程。
   最后,通过播放富有趣味性的“苏轼一分钟”动画片来整体加深同学们对苏轼人生经历的了解。
   动画媒体的制作和使用,一方面突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讲述故事的枯燥,另一方面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苏轼人生经历的了解中。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同学们对苏轼人生经历的了解,为深入《定风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精做PPT探析《定风波》
   为有效引导学生品味《定风波》中的苏轼,将精做PPT,通过多手段的辅助,在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等幾部分将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本首词,成为本堂课学习的主体。
   首先,整体感知阶段,将通过音频播放《定风波》的朗读和歌曲演唱,在解决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品味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下所读到的《定风波》的初度感受。初学之始,拓宽学生的感知范围,能自我动脑分析感受《定风波》的基调为何。并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小序所交代的主要内容,并完成PPT中的表格,明确小序交代背景中的时间、地点、天气、人事物等。力图让学生对本词创作背景环境有一定了解的同时对苏轼创作本词的心境有初步了解,补填表格的形式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
   其次,深入探究阶段,通过PPT为同学们分别展示“穿林打叶”声音的动态景象画面,加深同学们对当时风雨骤大的情况下,苏轼仍不将此放在心上,其此时心境的理解。另通过PPT展示“芒鞋”、“马”相关图片,一方面加深同学们对千百年前人们穿着和出行方式的了解;另一方面,形象化的图片为深刻理解图外之意的形象做指引。
   再次,深入探究中,对于重点字词的解读,通过PPT上所呈现的字迹来增强同学们的视觉冲击,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比如:“蓑”、“任”、“烟雨”,可通过PPT所呈现的诗句,引导同学们对此句的表面理解。而后将关键词通过动画设置突出显示,引导学生体味“任”:任凭,于句中则是苏轼任凭风雨的吹打。此时,链接PPT中苏轼坎坷一生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烟雨”的深层含义,为下文主旨升华做铺垫。
   另外,对于富含哲理性词句的处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此景画面,并根据PPT中所呈现之景,做以简单概括。除了画面中所表现的在酒后春风的凉意中感受到斜阳的温暖外,链接苏轼从儋州流放回来途中所做的《六月十二日夜渡海》中“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来体味苏轼在寒冷感到胃暖,在风雨中看到晴天希望的乐观。随之,引入苏轼求官路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背景资料,使同学们对苏轼的理解提升一个高度,同时也将有效推进《定风波》教学的深化。
   最后,将课堂放权,交给学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请每位同学结合先前搜集的背景资料畅谈苏轼“归”去何处,而后,通过制作的PPT抽签抽取为大家讲述他对于苏轼“归”的解读。PPT抽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因为抽签的不确定性,使学生减少侥幸无作为的心理。开启动脑自我探索其中的奥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们以相对紧张的状态积极主动探索,再结合先前对苏轼人生经历的了解和相关诗作的学习深化对苏轼一生的全面认识。
   在深入探析《定风波》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使用PowerPoint多种方式的精心制作,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实现。使学生能够对《定风波》有更深入的自我解读,感受苏轼的达与智。学生自我讲解的过程也是对苏轼精神内化的表现,当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说见解时,足以说明对本首词、对苏轼有了自己的解读。同时多种媒体形式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课堂氛围,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巧借资料库感悟苏轼精神
   引导学生完成对《定风波》的学习是最基本的阶段,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的知识储备基础,要引导同学们增强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同学们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定风波》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不妨我们借助媒体,调取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典型作品《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等。这些作品也正是同学们学过的,引导同学们将此串联,品味苏轼于不同作品中的情感,有利于对于苏轼形成全面的认识。有一贬再贬中仍对朝廷充满向往的积极乐观;有“一尊还酹江月”中自我陶潜,堪破人生的超脱。从而使教学深入,借此机调取资料库中课堂伊始对苏轼幼时学《庄子》深受佛道思想影响,坎坷不幸的父亲、母亲、妻子相继离世的悲苦以及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相联系,更能引导学生对苏轼形成全面的认识。使其将经历与作品相联系,形成全面深入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文学经典具有共通性和超越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可以起到育人作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学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美德等人格品质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在育人路径上进行创新探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教学、联系实际教学、搭建实践平台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外国文学知识,还潜移默化得到价值观熏陶。   关键词:外国文学经典 价值观 育人   育人为本,莫如铸魂,“立德树
内容摘要: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是当今美国主流文学圈内较为成功的小说家,这得益于他寓意深刻的主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藝术风格。本文对多尔小说的主题和叙事特征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多尔 主题 叙事特征   安东尼·多尔(1973-)是一位多产的作家,2002年至今,他创作了15部短篇小说,两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回忆录散文集。他在当代美国文坛备受赞誉,获得包括普利策小说奖、欧·亨利奖
内容摘要:《百川书志》是明代高儒所著的私家藏书书目,收录了大量的小说和戏曲。高儒是中国第一位在书目中收录通俗小说的藏书家,他的小说观念对探寻通俗小说观念的演变和小说地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百川书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去分析高儒的小说观念的特色,并从他的家世背景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探求其小说观念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百川书志》 高儒 小说观念 通俗小说   作为明代优秀的私家藏书书目
内容摘要:基于美国的折叠教学法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就小学三年级生命主题教育的文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为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开展手工制作,激发学习兴趣;自主辅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小组轮转合作,取长补短促进步;分层设置目标,提高课堂参与度。以上措施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乃至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性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折叠教学法 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和《金锁记》是张爱玲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值得探讨的女性形象,二者皆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和反抗意识,这也是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共性所在,但是深究作品文本,不难发现二者在本质上呈现出来的差异。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对立的两种女性,前者是旧时代男权社会下女性勝利者的代表,后者是女性失败者的代表,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大众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反思,揭示人们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
内容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影视史论类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文结合《中国电影史》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思考如何实现影视史论类课程改革创新。笔者认为创意思维在影视史论类课程改革中的运用,需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学情来展开。   关键词:创意思维 影视史论类课程 教学   史论类课程的应用型改革极具挑战性,影视史论类课程也不例外,本文结合四种不同的创意思维模式,探索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就如
野蔷薇  到了龙坪,登上海拔近两千米的聚龙山顶,我看见了久违的野蔷薇。一挂碧绿的流瀑,随意地铺悬在坡壁上,上面随意缀着些粉团团的花朵——那正是野蔷薇花。  六月的高山,草木繁盛,绿意自天边层层涌来,丛丛蔟簇的野蔷薇便格外亮眼,如林中仙子齐齐下凡,来配合闯入山林的人们开一场热闹的节日歌会。凡花草带了“野”字,自有一种天真烂漫气质在身,配得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野蔷薇,野蔷薇,是童年的花
期刊
内容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神魔小说,其无论是在文学史还是在影视史方面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真假美猴王”一章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真假”一词既可以认为是妖魔鬼怪,又可以理解为“孙行者”的心魔,在吴承恩所写的原文中,佛祖最后才辩真假。本文就将从对其中所采用的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镜像理论 西游记 人生哲理 真假美猴王   “镜像理论”这一
内容摘要:宁鸿彬老师作为语文教学“思维派”的代表人物,他“发展学生思维”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与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发展与提升”恰好契合,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本文拟以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反思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其“思维训练”的教学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其阅读教学的特色,重新全面地审视其思维训练思路,总结经验以指导当前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宁鸿彬
内容摘要:“中国”概念的含义包括空间之中国、文化之中国和主体性之中国,因此爱国主义也应包括爱中国之国土、爱中国之文化、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中国国土空间的诗意描绘,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入揭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丰富表达,使其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挖掘中国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中华国土、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从而实现爱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