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新媒介环境下,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通过审慎认识教学本质和媒介作用,探寻新兴和传统媒介的有机融合,尝试提出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媒介使用策略。
关键词:新兴教学媒介;传统教学媒介;有机融合
新兴教学媒介的普及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数字教学媒体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新兴媒介在使用中已暴露出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直指教育内核。在我国出现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新媒介应用热潮中,虽然每次开始都曾标榜新媒介技术能够取代传统教学媒介,但历史证明,任何媒介技术并非教育本身,任何教学媒介都只能是教学手段,而无法成为教学本身。只有能够审慎认识不同教学媒介的本质和作用,探寻多种媒介的有机融合,才能创新媒介使用模式,找到真正适合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媒介策略。
一、教学媒介的配对模式
1.黑板与多媒介
黑板自从应用于教学后,一直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能写、能画、能擦的功能,使教师灵活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教学过程。这种教学媒介会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参与其中,跟随老师用粉笔一步一步的推导思路。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介进行教学,因为图文并茂的展现方式更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能灵活生动地展示色彩鲜明、直观清晰的图文,教师更愿意用PPT代替黑板,点点鼠标就能又快又多地传达教学信息。但是这样对学生来说弊大于利,纷繁的教学信息在课堂上难以进行初步消化和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参与感,降低了学习兴趣。如果结合两种教学媒介的优势与劣势,使用黑板演示设计或绘图等推导过程,配合多媒介展示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就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语言与实物模型
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语言贯穿始终,但使用语言描述设计作品时提供的信息含量太少,大量的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填补和理解,因此学生在理解语言信息的时候,能不能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的对信息的“遗漏部分”进行补充或连贯,是最终理解还是曲解语言信息的关键。实物模型教学媒介就能很好弥补语言媒介的缺陷,古人荀况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实物模型作提供了直观、真实的教学场景,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经验,调动其一种或几种感官,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于感觉经验不足的初级学习者,尤其是低年级的艺术生,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书籍与影视
书籍作为印刷形式的教学媒介隐含的信息丰富,在字里行间有大量的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和思索,需要学生高度参与其中,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和领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从书面文字中理解艺术作品往往十分抽象,学生需要冥思苦想揣摩作品信息,努力寻找共鸣。而影视媒介在此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它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逼真的视觉信息,它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作品的设计过程,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影视教学多为事先预设的教学内容,无法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动态调整,使学生在学习时只能被动的接受,缺乏一定的交互;而且教学信息稍纵即逝,不利于深刻理解和复习巩固。使用时不如印刷的书籍有充裕时间可供判断和推理,所以在影视媒介教学中需要注意试听语言的可懂度和明确性,控制好适当的节奏和必要的停顿。
二、多种媒介的融合策略
1.動态平衡,有机统一
教学媒介的动态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旧媒介之间的界线并不是一成不变,传统教学媒介会通过自身功能的调整适应需求,避免被淘汰。例如随着技术的革新,黑板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调整,发展了电子白板、磁性板等系列产品,这些既保持了黑板的特点,又能适应当今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单独使用传统或新兴教学媒介都可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灵活匹配使用,才能改变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据调查,不少教师和学生反映:使用最先进的多媒介或网络教学时,学生开始时兴趣高涨,但用不久后就会对其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反而有所下降。这是没有对课堂中多种教学媒介进行合理平衡的结果。 甚至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教学媒介组合的动态系统,教师需要对每次课的教学媒介进行设计,展现新兴教学媒介的教学直观、内容清晰等特点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黑板、书籍等传统媒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感到教学信息丰富清晰,又能在课堂中恰当的参与教学,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使教与学稳定在一个和谐的动态平衡状态。
2.能简不繁,能易不难
当教师在融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介的同时,还应注重各种媒介的特性,运用不同种类媒介表现同一种事物时,应当强调媒介的效果,而不要一味追求媒介的先进性和表现效果,否则过于复杂的教学媒介不仅会提高学习门槛,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教学信息传递不佳。所以选用教学媒介要以效果为出发点,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率。一般说来,在表现效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教学媒介时时应遵循就简不就繁、就易不就难的原则。
3.合理顺序,有的放矢
面对相同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使用媒介的顺序却不尽相同,由此便产生了效果上的明显差别。通常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总习惯于把较先进、较复杂的媒介首先使用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然而这种顺序违背了心理学的兴奋抑制原理。新兴教学媒介对大脑皮层有较强刺激作用,容易引起兴奋,对教学进程起促进作用。但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会诱导使学生大脑皮层其他区域发生相对抑制,学生注意力可能偏离教学设计轨道,随之传统教学媒介相继出现时,刺激信号相对较弱,不能引起学生足够注意。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媒介顺序性原则,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媒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借助新兴教学媒介的交互性、高效性和直观性等优势来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寻找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有效融合方式,探索新的教学媒介使用模式,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促使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董铭.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3(6)
关键词:新兴教学媒介;传统教学媒介;有机融合
新兴教学媒介的普及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数字教学媒体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新兴媒介在使用中已暴露出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直指教育内核。在我国出现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新媒介应用热潮中,虽然每次开始都曾标榜新媒介技术能够取代传统教学媒介,但历史证明,任何媒介技术并非教育本身,任何教学媒介都只能是教学手段,而无法成为教学本身。只有能够审慎认识不同教学媒介的本质和作用,探寻多种媒介的有机融合,才能创新媒介使用模式,找到真正适合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媒介策略。
一、教学媒介的配对模式
1.黑板与多媒介
黑板自从应用于教学后,一直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能写、能画、能擦的功能,使教师灵活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教学过程。这种教学媒介会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参与其中,跟随老师用粉笔一步一步的推导思路。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介进行教学,因为图文并茂的展现方式更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能灵活生动地展示色彩鲜明、直观清晰的图文,教师更愿意用PPT代替黑板,点点鼠标就能又快又多地传达教学信息。但是这样对学生来说弊大于利,纷繁的教学信息在课堂上难以进行初步消化和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参与感,降低了学习兴趣。如果结合两种教学媒介的优势与劣势,使用黑板演示设计或绘图等推导过程,配合多媒介展示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就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语言与实物模型
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语言贯穿始终,但使用语言描述设计作品时提供的信息含量太少,大量的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填补和理解,因此学生在理解语言信息的时候,能不能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的对信息的“遗漏部分”进行补充或连贯,是最终理解还是曲解语言信息的关键。实物模型教学媒介就能很好弥补语言媒介的缺陷,古人荀况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实物模型作提供了直观、真实的教学场景,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经验,调动其一种或几种感官,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于感觉经验不足的初级学习者,尤其是低年级的艺术生,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书籍与影视
书籍作为印刷形式的教学媒介隐含的信息丰富,在字里行间有大量的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和思索,需要学生高度参与其中,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和领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从书面文字中理解艺术作品往往十分抽象,学生需要冥思苦想揣摩作品信息,努力寻找共鸣。而影视媒介在此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它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逼真的视觉信息,它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作品的设计过程,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影视教学多为事先预设的教学内容,无法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动态调整,使学生在学习时只能被动的接受,缺乏一定的交互;而且教学信息稍纵即逝,不利于深刻理解和复习巩固。使用时不如印刷的书籍有充裕时间可供判断和推理,所以在影视媒介教学中需要注意试听语言的可懂度和明确性,控制好适当的节奏和必要的停顿。
二、多种媒介的融合策略
1.動态平衡,有机统一
教学媒介的动态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旧媒介之间的界线并不是一成不变,传统教学媒介会通过自身功能的调整适应需求,避免被淘汰。例如随着技术的革新,黑板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调整,发展了电子白板、磁性板等系列产品,这些既保持了黑板的特点,又能适应当今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单独使用传统或新兴教学媒介都可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灵活匹配使用,才能改变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据调查,不少教师和学生反映:使用最先进的多媒介或网络教学时,学生开始时兴趣高涨,但用不久后就会对其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反而有所下降。这是没有对课堂中多种教学媒介进行合理平衡的结果。 甚至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教学媒介组合的动态系统,教师需要对每次课的教学媒介进行设计,展现新兴教学媒介的教学直观、内容清晰等特点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黑板、书籍等传统媒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感到教学信息丰富清晰,又能在课堂中恰当的参与教学,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使教与学稳定在一个和谐的动态平衡状态。
2.能简不繁,能易不难
当教师在融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介的同时,还应注重各种媒介的特性,运用不同种类媒介表现同一种事物时,应当强调媒介的效果,而不要一味追求媒介的先进性和表现效果,否则过于复杂的教学媒介不仅会提高学习门槛,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教学信息传递不佳。所以选用教学媒介要以效果为出发点,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率。一般说来,在表现效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教学媒介时时应遵循就简不就繁、就易不就难的原则。
3.合理顺序,有的放矢
面对相同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使用媒介的顺序却不尽相同,由此便产生了效果上的明显差别。通常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总习惯于把较先进、较复杂的媒介首先使用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然而这种顺序违背了心理学的兴奋抑制原理。新兴教学媒介对大脑皮层有较强刺激作用,容易引起兴奋,对教学进程起促进作用。但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会诱导使学生大脑皮层其他区域发生相对抑制,学生注意力可能偏离教学设计轨道,随之传统教学媒介相继出现时,刺激信号相对较弱,不能引起学生足够注意。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媒介顺序性原则,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媒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借助新兴教学媒介的交互性、高效性和直观性等优势来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寻找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有效融合方式,探索新的教学媒介使用模式,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促使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董铭.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