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成为非常重要的工具,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相较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更加突出的个性、更加突出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人在学习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将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而获得知识与经验,其中眼睛和耳朵所对应的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感官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占比至少在90%以上。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媒体教学成为常态。现在的课堂教学正在探索智慧课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媒介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此外,听觉方面包括背景音乐、示范朗读等,在听觉和视觉的协同配合下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音画同构,突出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学术界对小学生注意力的相关研究中,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概念,即集中于一种或两种重要刺激,同时有意识地抑制其他干扰信息的能力。听觉和视觉有一个协同活动的过程,在信息加工过程当中,视觉和听觉有很强的联系。而多媒体可以同时实现两种感官刺激。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即信息整合优势。多媒体教学作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用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出来,这已经是被广泛认可的。而在这种优势之下,隐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资源和信息整合上的优势。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小学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这些教育资源当中寻找到合适的内容,打造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教学方案。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推动教师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的教育。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适合的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但是信息技术要服务好语文实践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磨合,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课程。为此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理念的考量
语文的学习目标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且要以教材为基础,最终实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每一节课上都要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学到什么程度。此外,还要明确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手段,它提供给教学的是各种学习资源、平台以及媒介,其价值在于便捷性、互动性、丰富性和整合性。所以,必须要明确一点,信息技术是使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信息技术只是支持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智慧才是关键,信息技术的手段无论多么先进,要想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均需要教师的智慧来掌控。
2.针对信息技术使用上的考量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情感以及思维的支撑下,识字、阅读、习作以及交际相互交融的过程,也是学语习文、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信息技术为这个过程服务,关键还是要看如何来用。
例如,在教学《月亮之谜》一课时,在解释“谜”的内涵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选择答案,大屏幕上统计学生的正确率和错误率,结果错误率在30%以上,但是教师却只是让学生对一下正确答案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显然没有根据学情来推进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根本就不理解“谜”为什么会是那个意思,对月亮之谜又是什么意思未能真正领悟。上例中,虽用到了信息技术,但是教学的深层内涵还是以前的老一套,很明显在上述错误示范当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认识不够,在实际教学当中就会出现问题。
一般来说,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一部分教师会出现守旧的问题,盲目地排斥信息技术;还有一部分教师是盲目地崇拜信息技术,却又用不好。教学活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信息技术也只是辅助手段,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利用音画同构将语文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为此在教学当中必须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境的要素进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因此,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非常关键。
以《山居秋暝》为例。具体来看,教师要先明确《山居秋暝》的关键点,也就是明确教学当中的重难点。教学中先让学生学唱传统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感受音乐之美、诗词之美。然后让学生抄写一遍这首诗,并进行朗读,做到熟练朗读,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王维的形象,可以是画作,也可以是电视剧当中的形象,这个过程当中突出了对王维生平的讲解,进而揭示了本诗的背景,进一步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词语,比如空山、清泉等,理解了这些内容,朗读就有了一个基调——清新、恬淡,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配上音乐、朗读示范等,还可以让学生唱关于本诗的歌曲,然后将唱和朗读进行对比,找到情感差距。这样就实现了音画同构。
3.针对教学模式的考量
依托上文的分析来看,在教学模式当中,首先要基于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言丰富而优美,有着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节奏,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冲击力,往往是隐藏在文字中的画面感——在阅读文字的过程当中,脑海中会呈现出相应的画面。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旺盛的,但是这种好奇心并不能持续整堂课的时间,因为生活经验不够、审美经验不足,在学习课文时会缺乏画面感,对文字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步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音画同构优势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由此让学生产生画面感,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以前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查阅非常多的资料,其中有很多资料出自教辅资料,而在学生手中,往往有很多这种教辅资料,这会降低学生的新鲜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做好的教学设计,却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改变了这种状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微课,且将微课前置到预习或复习环节当中,课堂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最后,关键还是要看教师的智慧,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都可以无缝切入到教学当中,关键是要确定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为此,教学中先进行预习或复习,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资料来指导学生预习或复习,并形成问题,方便后续教学当中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然后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并依托问题来引导学生实践探索。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务必要结合当前课标要求,正确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一个技术支撑。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要落实教学目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新课标的理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马坪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人在学习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将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而获得知识与经验,其中眼睛和耳朵所对应的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感官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占比至少在90%以上。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媒体教学成为常态。现在的课堂教学正在探索智慧课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媒介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此外,听觉方面包括背景音乐、示范朗读等,在听觉和视觉的协同配合下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音画同构,突出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学术界对小学生注意力的相关研究中,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概念,即集中于一种或两种重要刺激,同时有意识地抑制其他干扰信息的能力。听觉和视觉有一个协同活动的过程,在信息加工过程当中,视觉和听觉有很强的联系。而多媒体可以同时实现两种感官刺激。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即信息整合优势。多媒体教学作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用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出来,这已经是被广泛认可的。而在这种优势之下,隐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资源和信息整合上的优势。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小学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这些教育资源当中寻找到合适的内容,打造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教学方案。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推动教师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的教育。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适合的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但是信息技术要服务好语文实践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磨合,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课程。为此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理念的考量
语文的学习目标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且要以教材为基础,最终实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每一节课上都要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学到什么程度。此外,还要明确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手段,它提供给教学的是各种学习资源、平台以及媒介,其价值在于便捷性、互动性、丰富性和整合性。所以,必须要明确一点,信息技术是使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信息技术只是支持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智慧才是关键,信息技术的手段无论多么先进,要想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均需要教师的智慧来掌控。
2.针对信息技术使用上的考量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情感以及思维的支撑下,识字、阅读、习作以及交际相互交融的过程,也是学语习文、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信息技术为这个过程服务,关键还是要看如何来用。
例如,在教学《月亮之谜》一课时,在解释“谜”的内涵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选择答案,大屏幕上统计学生的正确率和错误率,结果错误率在30%以上,但是教师却只是让学生对一下正确答案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显然没有根据学情来推进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根本就不理解“谜”为什么会是那个意思,对月亮之谜又是什么意思未能真正领悟。上例中,虽用到了信息技术,但是教学的深层内涵还是以前的老一套,很明显在上述错误示范当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认识不够,在实际教学当中就会出现问题。
一般来说,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一部分教师会出现守旧的问题,盲目地排斥信息技术;还有一部分教师是盲目地崇拜信息技术,却又用不好。教学活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信息技术也只是辅助手段,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利用音画同构将语文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为此在教学当中必须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境的要素进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因此,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非常关键。
以《山居秋暝》为例。具体来看,教师要先明确《山居秋暝》的关键点,也就是明确教学当中的重难点。教学中先让学生学唱传统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感受音乐之美、诗词之美。然后让学生抄写一遍这首诗,并进行朗读,做到熟练朗读,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王维的形象,可以是画作,也可以是电视剧当中的形象,这个过程当中突出了对王维生平的讲解,进而揭示了本诗的背景,进一步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词语,比如空山、清泉等,理解了这些内容,朗读就有了一个基调——清新、恬淡,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配上音乐、朗读示范等,还可以让学生唱关于本诗的歌曲,然后将唱和朗读进行对比,找到情感差距。这样就实现了音画同构。
3.针对教学模式的考量
依托上文的分析来看,在教学模式当中,首先要基于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言丰富而优美,有着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节奏,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冲击力,往往是隐藏在文字中的画面感——在阅读文字的过程当中,脑海中会呈现出相应的画面。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旺盛的,但是这种好奇心并不能持续整堂课的时间,因为生活经验不够、审美经验不足,在学习课文时会缺乏画面感,对文字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步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音画同构优势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由此让学生产生画面感,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以前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查阅非常多的资料,其中有很多资料出自教辅资料,而在学生手中,往往有很多这种教辅资料,这会降低学生的新鲜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做好的教学设计,却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改变了这种状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微课,且将微课前置到预习或复习环节当中,课堂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最后,关键还是要看教师的智慧,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都可以无缝切入到教学当中,关键是要确定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为此,教学中先进行预习或复习,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资料来指导学生预习或复习,并形成问题,方便后续教学当中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然后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并依托问题来引导学生实践探索。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务必要结合当前课标要求,正确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一个技术支撑。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要落实教学目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新课标的理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马坪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