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在教的环节注意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在愉悦的习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作文教学才富有活力、充满魅力。
一、用好命题,调动情感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他们实际生活的反映。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有着强烈的习作热情。作文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因此,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作文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命题特点,突出“四性”。一是启发性。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美好回忆,浮现出写作素材的各种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心动(难忘、精彩)瞬间”、“美丽的选择”、“永恒的记忆(怀念)”等。二是趣味性。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高涨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如“都是绰号惹的祸”、“别叫我宝贝了”、“我家趣事多”等。三是动情性。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如“分手时,我想对您说”、“我终于明白(懂得)了”等。四是灵活性。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可操作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命题,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
二、注重指导,点燃情感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参与社会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的情境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媒体展示”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迸发,不吐不快。运用“期望心理”,诱发学生写作情感。
三、抓住批改,沟通情感
学生辛苦写成的文章,教师要批改。批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抓好以下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
1.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要详尽细致,要有边批和总批,尤其要放大学生习作的亮点。教师情感投入越多,学生收获也就越大,也越有益于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就越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作文批改首先时间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评语要到位,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三,情感要以激励为主,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评语要亲切。美国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这里所指的“个人磋商”,不只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谈,也包括“作文评语”这一形式。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教师和蔼可亲,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写作欲望。
3.尽量用面批,这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最好的形式。教师边问边改边讲,学生边答边看边想,师生共同讨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点拨,便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
四、利用讲评,加深情感
作文讲评由于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除了讲评一些普遍意义上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外,还应善于深化学生积极的情感。
1.在讲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在讲评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2.在讲评阶段,老师“下水”作文的朗读评析,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因为初中生涉世未深,阅历较浅,习作素材不足。老师“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具体实在,从而在敬佩信服老师的写作能力之余,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初中生生活多彩,充满童真童趣,只要我们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
一、用好命题,调动情感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他们实际生活的反映。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有着强烈的习作热情。作文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因此,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作文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命题特点,突出“四性”。一是启发性。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美好回忆,浮现出写作素材的各种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心动(难忘、精彩)瞬间”、“美丽的选择”、“永恒的记忆(怀念)”等。二是趣味性。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高涨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如“都是绰号惹的祸”、“别叫我宝贝了”、“我家趣事多”等。三是动情性。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如“分手时,我想对您说”、“我终于明白(懂得)了”等。四是灵活性。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可操作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命题,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
二、注重指导,点燃情感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参与社会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的情境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媒体展示”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迸发,不吐不快。运用“期望心理”,诱发学生写作情感。
三、抓住批改,沟通情感
学生辛苦写成的文章,教师要批改。批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抓好以下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
1.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要详尽细致,要有边批和总批,尤其要放大学生习作的亮点。教师情感投入越多,学生收获也就越大,也越有益于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就越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作文批改首先时间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评语要到位,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三,情感要以激励为主,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评语要亲切。美国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这里所指的“个人磋商”,不只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谈,也包括“作文评语”这一形式。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教师和蔼可亲,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写作欲望。
3.尽量用面批,这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最好的形式。教师边问边改边讲,学生边答边看边想,师生共同讨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点拨,便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
四、利用讲评,加深情感
作文讲评由于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除了讲评一些普遍意义上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外,还应善于深化学生积极的情感。
1.在讲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在讲评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2.在讲评阶段,老师“下水”作文的朗读评析,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因为初中生涉世未深,阅历较浅,习作素材不足。老师“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具体实在,从而在敬佩信服老师的写作能力之余,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初中生生活多彩,充满童真童趣,只要我们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