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这在各阶段都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由于外部环境、自身因素发展等因素,导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后进生”,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出浅显探讨。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教师主要教会学生识字认字,并简单体会语文课文中所体验的情感,同时,新课改实施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改革,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学生成为了“后进生”语文教师想要做好“后进生”转化,首先要探究“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
  1关于“后进生”的概述
  “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品行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学生后进与否。“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存在不足的学生。
  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由于认为这些差生并非是“”不可塑“的,而是之前错误教育教学错误观念导致的,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后进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告知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后进生将会取得很快的进步。
  2“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一般来讲,“后进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具体到小学语文学习上来讲,一般可能是因为以下因素的影响。
  2.1上一任教师没有打好学习基础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些老师错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由于每天的学习任务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因此遗留了下来,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知识点,对于语文的学习逐渐丧失兴趣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导致了“后进生”的出現。
  2.2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一方面的影响是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语文学习,只是一味的进行灌输教育,没有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式,使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的关注“优等生”,对于在语文学习上还存在问题的学生不及时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就成为了“后进生”。
  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成绩粗暴的管理也是造成学生成为“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棍棒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家长一旦看到学生成绩退步,就对学生棍棒交加,这类学生长期处在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下进行学习,起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此外,一些家长认为语文不是“重要学科”,日常生活中都是在进行“语文学习”。并不加以重视,导致学生也没有重视起来,最终在学校的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后进步”。
  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3.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后进生”,首先对后进生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后进生”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小学阶段“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适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2对“后进生”多鼓励
  “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自己与“优等生”之间的不同,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一直带着压力学习,这样的语文学习也是没有效果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必须鼓励他们,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多元化评价,此外,家长也应当重视对于“后进生”的鼓励,解除他们的思想压力,不断鼓励才能不断进步。
  4结束语
  “后进生”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改变的,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参与,使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也离不开家长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只有双方共同努力,不断对“后进生”进行鼓励,才能真正让“后进生”“后来居上”。
  参考文献
  [1]杨凯.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才智,2017(3).
  [2]马建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学周刊,2016,07.
  作者简介
  陈希连(1968.09—),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巴彦县;学历: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媒介,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以及知识的学习、引导都具有重要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要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且要明白“有效问题”才是教学过程中最有用的。针对教师提问的问题,教师还应当为其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据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实践展开
◆摘 要:伴随着国内基础阶段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再适应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需要,文中对于影响小学阶段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准确性给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准确性;策略  1影响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因素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已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立足现有的语文教材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培养相应的德育素养,为其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仍然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不懈的努力。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部分问题展开相关的论述,并且提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若干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学校注重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讲解,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也不能让学生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无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练习,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教学训练活动,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手段之一。  ◆关键词:不断改革;
◆摘 要:阅读教学指的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某篇阅读文章展开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其理解文章含义,还需更深层次了解中心思想、情节深意、主旨立意等,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后感悟到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见解,提升阅读能力。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方法 
◆摘 要:小学生处于知识积累和心智发展重要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辨别是非能力弱,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就十分必要。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还有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在此,小学教师要正确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升。本文将对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相互渗透策略做出简单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渗透策略  随着教育
◆摘 要:伴随着国内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开始向着素质化方向发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能够满足新时期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方法  由于我国期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只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低,对于整个数学课堂的教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有一种简单但容易被忽视的高效学习方式,那就是朗读。特别是在面对小学的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感基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起,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并共同着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一系列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较为常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时代作用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而生。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并结合实际的课本知识分析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资源  什么是翻转课堂?即教师借助5~10分钟的短视频进行课文重难点梳理和课本知识教学的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