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小学数学的数学概念教得不好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如何教好小学的数学概念呢?本文从建构数学概念,实行数学概念的导入教学、解构数学概念,开展数学概念的应用教学、重构数学概念,深化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学三个方面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概念认知结构并不等同于数学概念逻辑结构,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并不仅仅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形式化结构,而是要经历人们创造这个概念的历史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的“再创造”过程,是一种基于操作的主动建构。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吸收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建立数学概念,我们通常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精心设计千万不要是我们事先建造好数学概念的逻辑体系,然后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靠我们直接或间接的代替进行快体验、快抽象地建立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知识基础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并通过深入探究对概念进行解构和重构,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是一个“建构——解构——重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建构数学概念,实行数学概念的导入教学
概念的导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成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数学概念是在思维的概括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考察数学概念的发展中,就必须联系数学的概括过程。从总体上看,小学学生的能力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的概括能力经历着从直观形象到形象抽象水平,再到本质抽象水平的过渡,概括能力不断提高。作为这种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小学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在不断地发展,他们在学习中渐渐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概念,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数学概念系统。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直观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数学概念。
二、解构数学概念,开展数学概念的应用教学
数型结合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丰富的感性资料。在小学数学概念中,如果能够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像的联系,把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用恰当的图形演示出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建构数学概念奠定基础。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如小学应用题中常常涉及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如何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对“倍”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用图形演示的方法是最简单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利用实物来演示,第一行排出3根一组的红色小木棒,再在第二行排出3根一组的蓝色的小木棒,第二行一共排4组蓝色小木棒。结合演示,让学生观察比较第一行和第二行小木棒的数量特征,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蓝色小木棒和红色小木棒比较,红色小木棒是1个3根,蓝色小木棒是4个3根;把1个3根比作1份,则红色小木棒是1份,而蓝色小木棒就有4份。用数学语言:蓝色小木棒与红色小木棒比,把红色小木棒当作1倍,蓝色小木棒的根数就是红色小木棒的4倍。这样,从演示图形中让学生看到从“个数”到“份数”,再引出倍数,很快就触及了概念的本质。
三、重构数学概念,深化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学
以数学实践操作中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讲清数学概念的含义,突破难点以后,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方法。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讲,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精练。我常常在讲完一个数学概念之后,就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要求学生逐字逐句推敲,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
如在学习“体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扔到同样的圆柱水杯中,然后观察两个水杯水的高度来展现石头体积的大小。这样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就转变为了水具体的高度,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掌握。
总之,从概念引入深化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引入——理解——巩固——深化的途径形成概念。并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巩固新概念。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纠正小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概念的方法。学生掌握概念不仅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概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运用、验证、加深、丰富和巩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概念认知结构并不等同于数学概念逻辑结构,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并不仅仅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形式化结构,而是要经历人们创造这个概念的历史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的“再创造”过程,是一种基于操作的主动建构。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吸收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建立数学概念,我们通常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精心设计千万不要是我们事先建造好数学概念的逻辑体系,然后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靠我们直接或间接的代替进行快体验、快抽象地建立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知识基础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并通过深入探究对概念进行解构和重构,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是一个“建构——解构——重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建构数学概念,实行数学概念的导入教学
概念的导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成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数学概念是在思维的概括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考察数学概念的发展中,就必须联系数学的概括过程。从总体上看,小学学生的能力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的概括能力经历着从直观形象到形象抽象水平,再到本质抽象水平的过渡,概括能力不断提高。作为这种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小学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在不断地发展,他们在学习中渐渐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概念,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数学概念系统。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直观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数学概念。
二、解构数学概念,开展数学概念的应用教学
数型结合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丰富的感性资料。在小学数学概念中,如果能够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像的联系,把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用恰当的图形演示出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建构数学概念奠定基础。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如小学应用题中常常涉及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如何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对“倍”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用图形演示的方法是最简单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利用实物来演示,第一行排出3根一组的红色小木棒,再在第二行排出3根一组的蓝色的小木棒,第二行一共排4组蓝色小木棒。结合演示,让学生观察比较第一行和第二行小木棒的数量特征,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蓝色小木棒和红色小木棒比较,红色小木棒是1个3根,蓝色小木棒是4个3根;把1个3根比作1份,则红色小木棒是1份,而蓝色小木棒就有4份。用数学语言:蓝色小木棒与红色小木棒比,把红色小木棒当作1倍,蓝色小木棒的根数就是红色小木棒的4倍。这样,从演示图形中让学生看到从“个数”到“份数”,再引出倍数,很快就触及了概念的本质。
三、重构数学概念,深化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学
以数学实践操作中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讲清数学概念的含义,突破难点以后,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方法。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讲,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精练。我常常在讲完一个数学概念之后,就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要求学生逐字逐句推敲,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
如在学习“体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扔到同样的圆柱水杯中,然后观察两个水杯水的高度来展现石头体积的大小。这样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就转变为了水具体的高度,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掌握。
总之,从概念引入深化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引入——理解——巩固——深化的途径形成概念。并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巩固新概念。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纠正小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概念的方法。学生掌握概念不仅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概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运用、验证、加深、丰富和巩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