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台海危机是1954~1955年台海危机的延续,通常被叫作第二次台海危机。
在化解第二次台海危机的过程中,毛泽东无疑是最后的决策者,而周恩来则是实际的组织者,他与毛泽东联手,最终神奇地化解了这场危机。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金马局势那么严重,整个环节都是我和总理搞的。”
冲破迷雾,揭穿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
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面对蒋介石不断升级的军事挑衅,中国政府下令对金门及其邻近岛礁实施猛烈炮击,数小时内即发射炮弹5万余发,使面积仅150平方公里的金门岛完全笼罩在硝烟之中。到8月30日,共发射炮弹近13万发。
台海危机爆发。
炮击开始以后,台湾当局的频频告急使美国非常紧张,认为中国政府此举是要攻占金门。8月26日,美国政府下令第七舰队处于紧急戒备状态,并从驻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出包括1艘航空母舰在内的7艘军舰驰援。这样,先后在台海集中的美国军舰有6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40余艘驱逐舰,4艘潜艇及其他数十艘辅助船只。随后,美军中最先进的几个F-100、F-104战斗机中队和近4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也进驻台湾。
9月初,中国政府军队完成对金门海空的封锁,台湾当局陷入一片惊慌之中。蒋介石强烈要求美国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参与防守金门和马祖,并授权美协防司令直接指挥美军对抗大陆的进攻。
9月3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台海局势严重”。
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会谈之后发表声明。他警告说:美国政府负有条约义务防守台湾,并获得国会授权使用美国军队防守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现在美国总统还未决定是否使用美国军队,一旦他作出决定,美国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的强硬立场表明,内部决策已确认防守中国沿海岛屿对台湾、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在内部方案中,美国甚至考虑到在必要时对大陆沿海军事设施使用小型核武器。但是,美国也意识到,一旦卷入中国沿海岛屿冲突,除非美国愿意支持蒋介石进攻大陆,否则台海局势仍无法控制。因此杜勒斯在声明中不得不重新向中国政府提出谈判的建议,表示美国不愿意放弃和平谈判的希望,愿意恢复1956年以来的中美会谈,来讨论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
在杜勒斯发表声明的同时,美国政府下令美国军舰为前往金门的台湾运输船只护航。
美国公开介入中国沿海岛屿冲突,使台海危机迅速升级。
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国政府毫不畏惧、沉着应对。
9月6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严厉谴责了杜勒斯声明。他义正辞严地说: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并且直接用武力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
同时,周恩来揭穿了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他在同一天会见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时说,美国的态度和目的已经很清楚地暴露出来,杜勒斯声明不外3个要点:一是美国将保护运输;二是希望中国共产党不会认真地打起来;三是美国不会放弃谈判的希望。
不惧美国的战争恐吓,冲破重重迷雾,周恩来揭穿了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
巧用舆论,迫使美国调整对台策略
9月15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复会。周恩来亲自领导了这次会谈。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图,指示我方代表王炳南“采取积极主动的方针”,即在美国不正面回答我方提案而继续主张停火的情况下,提出坚决要求美国从台湾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撤出一切武装力量,停止向中国领海领空的一切军事挑衅以及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动,以缓和、消除目前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建议。
于是,双方僵持不下。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坚持中美谈判不能干涉中国内政,并继续对金门实行炮击和封锁。
而美国则声称,如果中国以武力攻占沿海岛屿,美国必将进行军事干涉。同时,美国还通过新闻媒介广泛散布它正在台湾加紧部署核武器的消息。此外,为了加强台湾的军事防御能力,美国开始将包括F-100型战斗机、响尾蛇导弹、远程重型火炮、各类海陆运载工具等在内的大批先进武器装备移交给台湾军队。
中美在台海的军事对抗进入最紧张时期。
虽然由于美方在谈判中坚持侵略立场,毫无诚意,致使会谈长时间没有进展,但周恩来指出:“中美会谈以进行下去为有利,可以拖住美国人,力求避免美方或其他西方国家把台湾海峡问题提到联合国去。”为此,在国际上,特别是对亚非朋友,“要把问题说清楚,免得他们不明真相,给我们帮倒忙”。
与此同时,针对美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散布谎言、欺骗世界舆论的做法,周恩来提出要在舆论和国际上加强工作。9月18日,杜勒斯在联合国大会第十三届会议上发表演说,一面为美国侵略台湾地区辩解,一面又拿出“停火”建议。对此,就在18日当晚,周恩来即与陈云、彭真、张闻天、廖承志等商量对策,组织了一个大规模的舆论配合外交行动:
一、准备一个驳斥杜勒斯联大演说的外长声明;
二、声明发表后,动员各地报纸、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广泛响应;
三、将我们的斗争策略如实转告赫鲁晓夫和葛罗米柯;
四、致电西哈努克,说明我们再次表明收复沿海岛屿、解放台湾的决心;
五、以外交备忘录形式通报各友好国家,唤其关注此事。
以舆论来促进会谈,其宗旨就是争取对中国政府提案的支持。美国从台湾海峡撤军,紧张局势自然消除。周恩来的上述设计与安排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肯定,毛泽东认为“这种新方针、新策略,是主动的、攻势的和有理的。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是我们外交斗争的必须形态”。 为了支持中国,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先后在9月7日和9月19日发出两封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信。赫鲁晓夫明确表示,中国完全有权力解放本国的领土台湾,造成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并试图将侵略扩大到沿海岛屿。他警告说,美国对中国使用原子弹恫吓不会有任何效果,侵犯中国就是侵犯苏联,苏中缔有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如果美国胆敢对中国发动核武器进攻,就将立即遭到应有的相类似武器的反击。苏联的声明对于抵制当时美国肆意渲染的核恫吓,对于促使美国更谨慎考虑使用核武器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到了9月中下旬,中美双方在华沙的谈判相持不下。金门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为蒋介石护航会冒很大的风险,大量兵舰集结台湾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影响也较大,而国际和美国国内舆论对美国政府卷入中国沿海岛屿冲突的批评则日益强烈,除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中立国家表示反对以外,英、法等美国的主要盟国也公开表示既不支持美国的行动,也不对这种行动承担任何义务。
美国不得不调整对台策略。
高屋建瓴,破解美国趁机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开始调整对中国沿海岛屿的政策。一方面,美国在台海的军事威胁呈增长趋势。美国继续在台海集结兵力,美国军舰和飞机日益频繁地在中国内海和领空示威。9月24日,台湾当局自炮击以来首次出动143架次装备有响尾蛇导弹的F-100型战斗机,在闽、粤、赣三省上空寻衅。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开始向中国政府试探和平解决沿海岛屿问题的可能性。艾森豪威尔在9月11日的电视演说中暗示,美国认为外交手段可以找出一条出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证这些沿海岛屿不会是危害和平的东西”。
9月下旬至10月初,随着美国向中国政府示意停火的意图日益明显,它对台湾当局的压力也日趋严厉。艾森豪威尔以及杜勒斯、赫脱等先后公开否定沿海岛屿在军事上对防守台湾具有的战略意义。9月30日,杜勒斯在答记者问中说:“我们没有保护沿海岛屿的法律义务,我们不想承担任何义务。如果美国认为放弃这些岛屿不会对保护台湾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我们就不会考虑在那里使用部队。”对于杜勒斯的谈话,蒋介石十分恼火。美、蒋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化和公开化。
针对美、蒋矛盾的激化,毛泽东和周恩来权衡利弊,适时主动调整策略。放弃原定封死金马、逼蒋撤退或打到一定程度相机登陆解放金门的方针。
9月22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对金门作战方针,仍以打而不登、断而不死,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为妥。海、空、炮联合作战确不易配合很好,且有触及美舰美空军的可能。我实施对金门轰炸更不适宜,因这样做,恰好给蒋介石空军以轰炸我大陆的机会。目前,美军还在控制蒋帮空军不许其轰炸我大陆,其原因是摸不透我空军回炸何地:金门还是台湾?既然美方还摸不清我方空炸动向,我就以不促成蒋空军向我大陆轰炸为有利。”
周恩来的策略完全围绕着针对金、马,而不扩大事态的宗旨。对此,毛泽东回复:“照此办理,使我们完全立于不败之地,完全立于主动地位。”
10月1日起,中共中央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杜勒斯答记者问的言论,研究台湾海峡的局势和对策。周恩来在发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杜勒斯的谈话,表明美国想趁目前这个机会制造‘两个中国’,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以此为条件,美国可能要台湾放弃所谓‘反攻大陆’的计划,并从金门、马祖撤退。杜勒斯这个政策,一句话就是以金、马换台、澎。”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会议同意毛泽东关于让金、马继续留在蒋介石手中的主张,继续坚持对金马“打而不登,断而不死”和“打打停停”的策略。周恩来后来总结说,我们打打停停,边谈边打,谈的是美国,打的是蒋介石,实际上打痛了美国,美国被拖住了。不管我们是打是停或打打停停,美国都不敢发动战争。
10月6日,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突然宣布以没有美国军舰护航运输补给线为条件,暂停炮击7天。彭德怀在文告中明确向台湾当局表示,炮击行动是对其袭扰大陆活动的警告,并指出,美国是靠不住的,中国人之间应当停火,通过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美国立即作出反应。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美国认为中国政府这一行动“看来是朝停火方向走的”,对暂停炮击表示欢迎。
蒋介石也立即作出反应,强调中共的行动完全是“骗局”,彭德怀的声明只是为了分裂美国与国民党,在一周后必将采取“第二步军事行动”。蒋介石立即召见史慕德,要求美国继续护航。
10月7日,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中国政府对台海局势的立场:一、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坚持解放台、澎、金、马是中国内政;二、中美之间无火可停,只有美国从台海撤出全部军队,台海才会风平浪静,否则“每天都有军事台风”。这就表明,在宣布暂停炮击以后,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军事行动已告一段落,对台海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已完全集中到抵制美国政府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在中国大陆暂停炮击金门以后,美国抓紧时间调整在台海的军事部署。一方面,宣布由于中国暂停炮击,没有必要用美国军舰参与对中国台湾运输船只的护航。另一方面,又继续向台湾当局移交“女神”式导弹,M41型坦克等大型先进武器装备,并在台湾部署了“力士”式导弹部队。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向台湾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其配合美国停火计划。
10月8日,美国宣布停止护航。
10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罗伊抵台,正式就美国的方案与蒋介石会谈。迫于美国的压力,台湾当局在台海局势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协议:“除非在取得共同协议的情况下,(台湾当局)不以武力打回大陆或攻击大陆。”
10月13日,中国政府又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布文告,宣布暂停炮击2周,并明确表示,暂停炮击是为了使金门军民得到充分补给以利其固守,有利于台、澎、金门的中国人和全体的中国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
10月14日,周恩来在会见外国人士时说:美国想以金、马换台、澎,在台湾海峡划一条线,隔海而治,像南北朝鲜、南北越南和东西德一样。我们决不能这样做,让美国人既作了好人,又争取主动。蒋介石不愿意撤出金马,我们也不要他撤出。我们的方针简单说来,就是要使台、澎、金马仍在蒋介石手里,不让其完全落到美国手里。叫美国人进退维谷,难以脱身,长期被动。清朝统治阶级的方针是“宁予外人,不给家奴”,我们则是“宁予家奴,不予外人”。台、澎、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那就总有一天会回来,因为5年也好,10年也好,台湾总是要起变化的。
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在他动身途中,中国政府又下令恢复猛烈炮击。在隆隆的炮声中,杜勒斯与蒋介石发表《会谈公报》。美国被迫承认“在目前情况下,金门连同马祖的防务,是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务密切相关的”,而台湾当局则被迫向美国保证,它“实现恢复大陆上人民自由使命的主要手段是实行三民主义而不是使用武力”。至此,台湾当局正式宣布放弃以武力作为“反攻大陆”的主要手段。
次日,中国政府宣布对金门实行无限期的单日炮击,断断续续的金门炮战已经转变为纯粹的政治仗。
至此,持续了2个多月的波涛汹涌的台海危机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联手作用下化解了。
在化解第二次台海危机的过程中,毛泽东无疑是最后的决策者,而周恩来则是实际的组织者,他与毛泽东联手,最终神奇地化解了这场危机。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金马局势那么严重,整个环节都是我和总理搞的。”
冲破迷雾,揭穿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
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面对蒋介石不断升级的军事挑衅,中国政府下令对金门及其邻近岛礁实施猛烈炮击,数小时内即发射炮弹5万余发,使面积仅150平方公里的金门岛完全笼罩在硝烟之中。到8月30日,共发射炮弹近13万发。
台海危机爆发。
炮击开始以后,台湾当局的频频告急使美国非常紧张,认为中国政府此举是要攻占金门。8月26日,美国政府下令第七舰队处于紧急戒备状态,并从驻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出包括1艘航空母舰在内的7艘军舰驰援。这样,先后在台海集中的美国军舰有6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40余艘驱逐舰,4艘潜艇及其他数十艘辅助船只。随后,美军中最先进的几个F-100、F-104战斗机中队和近4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也进驻台湾。
9月初,中国政府军队完成对金门海空的封锁,台湾当局陷入一片惊慌之中。蒋介石强烈要求美国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参与防守金门和马祖,并授权美协防司令直接指挥美军对抗大陆的进攻。
9月3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台海局势严重”。
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会谈之后发表声明。他警告说:美国政府负有条约义务防守台湾,并获得国会授权使用美国军队防守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现在美国总统还未决定是否使用美国军队,一旦他作出决定,美国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的强硬立场表明,内部决策已确认防守中国沿海岛屿对台湾、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在内部方案中,美国甚至考虑到在必要时对大陆沿海军事设施使用小型核武器。但是,美国也意识到,一旦卷入中国沿海岛屿冲突,除非美国愿意支持蒋介石进攻大陆,否则台海局势仍无法控制。因此杜勒斯在声明中不得不重新向中国政府提出谈判的建议,表示美国不愿意放弃和平谈判的希望,愿意恢复1956年以来的中美会谈,来讨论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
在杜勒斯发表声明的同时,美国政府下令美国军舰为前往金门的台湾运输船只护航。
美国公开介入中国沿海岛屿冲突,使台海危机迅速升级。
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国政府毫不畏惧、沉着应对。
9月6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严厉谴责了杜勒斯声明。他义正辞严地说: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并且直接用武力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
同时,周恩来揭穿了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他在同一天会见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时说,美国的态度和目的已经很清楚地暴露出来,杜勒斯声明不外3个要点:一是美国将保护运输;二是希望中国共产党不会认真地打起来;三是美国不会放弃谈判的希望。
不惧美国的战争恐吓,冲破重重迷雾,周恩来揭穿了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
巧用舆论,迫使美国调整对台策略
9月15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复会。周恩来亲自领导了这次会谈。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图,指示我方代表王炳南“采取积极主动的方针”,即在美国不正面回答我方提案而继续主张停火的情况下,提出坚决要求美国从台湾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撤出一切武装力量,停止向中国领海领空的一切军事挑衅以及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动,以缓和、消除目前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建议。
于是,双方僵持不下。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坚持中美谈判不能干涉中国内政,并继续对金门实行炮击和封锁。
而美国则声称,如果中国以武力攻占沿海岛屿,美国必将进行军事干涉。同时,美国还通过新闻媒介广泛散布它正在台湾加紧部署核武器的消息。此外,为了加强台湾的军事防御能力,美国开始将包括F-100型战斗机、响尾蛇导弹、远程重型火炮、各类海陆运载工具等在内的大批先进武器装备移交给台湾军队。
中美在台海的军事对抗进入最紧张时期。
虽然由于美方在谈判中坚持侵略立场,毫无诚意,致使会谈长时间没有进展,但周恩来指出:“中美会谈以进行下去为有利,可以拖住美国人,力求避免美方或其他西方国家把台湾海峡问题提到联合国去。”为此,在国际上,特别是对亚非朋友,“要把问题说清楚,免得他们不明真相,给我们帮倒忙”。
与此同时,针对美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散布谎言、欺骗世界舆论的做法,周恩来提出要在舆论和国际上加强工作。9月18日,杜勒斯在联合国大会第十三届会议上发表演说,一面为美国侵略台湾地区辩解,一面又拿出“停火”建议。对此,就在18日当晚,周恩来即与陈云、彭真、张闻天、廖承志等商量对策,组织了一个大规模的舆论配合外交行动:
一、准备一个驳斥杜勒斯联大演说的外长声明;
二、声明发表后,动员各地报纸、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广泛响应;
三、将我们的斗争策略如实转告赫鲁晓夫和葛罗米柯;
四、致电西哈努克,说明我们再次表明收复沿海岛屿、解放台湾的决心;
五、以外交备忘录形式通报各友好国家,唤其关注此事。
以舆论来促进会谈,其宗旨就是争取对中国政府提案的支持。美国从台湾海峡撤军,紧张局势自然消除。周恩来的上述设计与安排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肯定,毛泽东认为“这种新方针、新策略,是主动的、攻势的和有理的。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是我们外交斗争的必须形态”。 为了支持中国,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先后在9月7日和9月19日发出两封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信。赫鲁晓夫明确表示,中国完全有权力解放本国的领土台湾,造成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并试图将侵略扩大到沿海岛屿。他警告说,美国对中国使用原子弹恫吓不会有任何效果,侵犯中国就是侵犯苏联,苏中缔有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如果美国胆敢对中国发动核武器进攻,就将立即遭到应有的相类似武器的反击。苏联的声明对于抵制当时美国肆意渲染的核恫吓,对于促使美国更谨慎考虑使用核武器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到了9月中下旬,中美双方在华沙的谈判相持不下。金门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为蒋介石护航会冒很大的风险,大量兵舰集结台湾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影响也较大,而国际和美国国内舆论对美国政府卷入中国沿海岛屿冲突的批评则日益强烈,除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中立国家表示反对以外,英、法等美国的主要盟国也公开表示既不支持美国的行动,也不对这种行动承担任何义务。
美国不得不调整对台策略。
高屋建瓴,破解美国趁机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开始调整对中国沿海岛屿的政策。一方面,美国在台海的军事威胁呈增长趋势。美国继续在台海集结兵力,美国军舰和飞机日益频繁地在中国内海和领空示威。9月24日,台湾当局自炮击以来首次出动143架次装备有响尾蛇导弹的F-100型战斗机,在闽、粤、赣三省上空寻衅。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开始向中国政府试探和平解决沿海岛屿问题的可能性。艾森豪威尔在9月11日的电视演说中暗示,美国认为外交手段可以找出一条出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证这些沿海岛屿不会是危害和平的东西”。
9月下旬至10月初,随着美国向中国政府示意停火的意图日益明显,它对台湾当局的压力也日趋严厉。艾森豪威尔以及杜勒斯、赫脱等先后公开否定沿海岛屿在军事上对防守台湾具有的战略意义。9月30日,杜勒斯在答记者问中说:“我们没有保护沿海岛屿的法律义务,我们不想承担任何义务。如果美国认为放弃这些岛屿不会对保护台湾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我们就不会考虑在那里使用部队。”对于杜勒斯的谈话,蒋介石十分恼火。美、蒋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化和公开化。
针对美、蒋矛盾的激化,毛泽东和周恩来权衡利弊,适时主动调整策略。放弃原定封死金马、逼蒋撤退或打到一定程度相机登陆解放金门的方针。
9月22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对金门作战方针,仍以打而不登、断而不死,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为妥。海、空、炮联合作战确不易配合很好,且有触及美舰美空军的可能。我实施对金门轰炸更不适宜,因这样做,恰好给蒋介石空军以轰炸我大陆的机会。目前,美军还在控制蒋帮空军不许其轰炸我大陆,其原因是摸不透我空军回炸何地:金门还是台湾?既然美方还摸不清我方空炸动向,我就以不促成蒋空军向我大陆轰炸为有利。”
周恩来的策略完全围绕着针对金、马,而不扩大事态的宗旨。对此,毛泽东回复:“照此办理,使我们完全立于不败之地,完全立于主动地位。”
10月1日起,中共中央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杜勒斯答记者问的言论,研究台湾海峡的局势和对策。周恩来在发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杜勒斯的谈话,表明美国想趁目前这个机会制造‘两个中国’,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以此为条件,美国可能要台湾放弃所谓‘反攻大陆’的计划,并从金门、马祖撤退。杜勒斯这个政策,一句话就是以金、马换台、澎。”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会议同意毛泽东关于让金、马继续留在蒋介石手中的主张,继续坚持对金马“打而不登,断而不死”和“打打停停”的策略。周恩来后来总结说,我们打打停停,边谈边打,谈的是美国,打的是蒋介石,实际上打痛了美国,美国被拖住了。不管我们是打是停或打打停停,美国都不敢发动战争。
10月6日,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突然宣布以没有美国军舰护航运输补给线为条件,暂停炮击7天。彭德怀在文告中明确向台湾当局表示,炮击行动是对其袭扰大陆活动的警告,并指出,美国是靠不住的,中国人之间应当停火,通过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美国立即作出反应。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美国认为中国政府这一行动“看来是朝停火方向走的”,对暂停炮击表示欢迎。
蒋介石也立即作出反应,强调中共的行动完全是“骗局”,彭德怀的声明只是为了分裂美国与国民党,在一周后必将采取“第二步军事行动”。蒋介石立即召见史慕德,要求美国继续护航。
10月7日,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中国政府对台海局势的立场:一、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坚持解放台、澎、金、马是中国内政;二、中美之间无火可停,只有美国从台海撤出全部军队,台海才会风平浪静,否则“每天都有军事台风”。这就表明,在宣布暂停炮击以后,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军事行动已告一段落,对台海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已完全集中到抵制美国政府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在中国大陆暂停炮击金门以后,美国抓紧时间调整在台海的军事部署。一方面,宣布由于中国暂停炮击,没有必要用美国军舰参与对中国台湾运输船只的护航。另一方面,又继续向台湾当局移交“女神”式导弹,M41型坦克等大型先进武器装备,并在台湾部署了“力士”式导弹部队。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向台湾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其配合美国停火计划。
10月8日,美国宣布停止护航。
10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罗伊抵台,正式就美国的方案与蒋介石会谈。迫于美国的压力,台湾当局在台海局势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协议:“除非在取得共同协议的情况下,(台湾当局)不以武力打回大陆或攻击大陆。”
10月13日,中国政府又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布文告,宣布暂停炮击2周,并明确表示,暂停炮击是为了使金门军民得到充分补给以利其固守,有利于台、澎、金门的中国人和全体的中国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
10月14日,周恩来在会见外国人士时说:美国想以金、马换台、澎,在台湾海峡划一条线,隔海而治,像南北朝鲜、南北越南和东西德一样。我们决不能这样做,让美国人既作了好人,又争取主动。蒋介石不愿意撤出金马,我们也不要他撤出。我们的方针简单说来,就是要使台、澎、金马仍在蒋介石手里,不让其完全落到美国手里。叫美国人进退维谷,难以脱身,长期被动。清朝统治阶级的方针是“宁予外人,不给家奴”,我们则是“宁予家奴,不予外人”。台、澎、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那就总有一天会回来,因为5年也好,10年也好,台湾总是要起变化的。
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在他动身途中,中国政府又下令恢复猛烈炮击。在隆隆的炮声中,杜勒斯与蒋介石发表《会谈公报》。美国被迫承认“在目前情况下,金门连同马祖的防务,是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务密切相关的”,而台湾当局则被迫向美国保证,它“实现恢复大陆上人民自由使命的主要手段是实行三民主义而不是使用武力”。至此,台湾当局正式宣布放弃以武力作为“反攻大陆”的主要手段。
次日,中国政府宣布对金门实行无限期的单日炮击,断断续续的金门炮战已经转变为纯粹的政治仗。
至此,持续了2个多月的波涛汹涌的台海危机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联手作用下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