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方法上,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应提倡用启发式.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他说:“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的工作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我也认为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以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之目的。
一、讨论的重要性
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一改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被动的听,而是积极参与,表示自己的态度,以增强主体意识。讨论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同,从小受的教育和接受的影响不同,学生的知识面,实践经验差异较大,某些学生思维可能是狭窄的,片面的;而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可能是畅通全面的。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讨论的实际操作
1.抓住讨论重点。文章的中心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或赞扬,或批评,或揭示某种道理等。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围绕中心进行讨论。
2.注重讨论深度。讨论是为了解决疑难,集思广益。如果讨论的问题太容易,不需要熟读精思,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因此,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突破课文的难点,使学生用心思索之后才得以回答,像摘桃子那样跳一跳就够得到。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深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提出心的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
3.引领讨论范围。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鸟语花香,也有喜怒哀乐,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意境并非附着于表面,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启发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课文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大讨论范围,才得以体会。
三、讨论注意的问题
1.讨论必须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一篇好文章好比一顿营养丰富的美餐,不能只有老师吃的津津有味。而不让学生去咀嚼,去品尝,汲取营养。学生自觉地汲取文章中的营养,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应在阅读过程中教给学生边读边想,圈画批注等一系列读书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主体”。討论虽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但教师的发言不是目的,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可越俎代庖,同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作出不同的评价。
3.及时评价。为提高讨论质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讨论结果,掌握信息反馈,及时引导纠正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争辩,待学生争得面红而赤,教师再参与讨论,进行评价。评价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要形成一种民主型的课堂气氛,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情况,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唤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讨论状态,自觉、主动、乐意地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讨论的重要性
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一改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被动的听,而是积极参与,表示自己的态度,以增强主体意识。讨论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同,从小受的教育和接受的影响不同,学生的知识面,实践经验差异较大,某些学生思维可能是狭窄的,片面的;而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可能是畅通全面的。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讨论的实际操作
1.抓住讨论重点。文章的中心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或赞扬,或批评,或揭示某种道理等。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围绕中心进行讨论。
2.注重讨论深度。讨论是为了解决疑难,集思广益。如果讨论的问题太容易,不需要熟读精思,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因此,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突破课文的难点,使学生用心思索之后才得以回答,像摘桃子那样跳一跳就够得到。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深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提出心的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
3.引领讨论范围。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鸟语花香,也有喜怒哀乐,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意境并非附着于表面,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启发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课文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大讨论范围,才得以体会。
三、讨论注意的问题
1.讨论必须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一篇好文章好比一顿营养丰富的美餐,不能只有老师吃的津津有味。而不让学生去咀嚼,去品尝,汲取营养。学生自觉地汲取文章中的营养,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应在阅读过程中教给学生边读边想,圈画批注等一系列读书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主体”。討论虽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但教师的发言不是目的,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可越俎代庖,同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作出不同的评价。
3.及时评价。为提高讨论质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讨论结果,掌握信息反馈,及时引导纠正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争辩,待学生争得面红而赤,教师再参与讨论,进行评价。评价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要形成一种民主型的课堂气氛,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情况,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唤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讨论状态,自觉、主动、乐意地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