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的转移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68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兴趣是检验区域活动内容、材料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区域活动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这对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而应加强其游戏性。
  首先,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什么是活动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活动区的名称与含义。活动区又可叫游戏角、活动角,它的根本特征便是游戏性。如果我们把活动区活动演变成由教师控制的搞结构的活动,那么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可能只会在教师的控制下到活动区活动,其他时间活动区很可能成了摆设。但搞结构化肯定不是活动区活动的根本特征。有了活动区以后,我们的教育实践已经从形式上逐步摆脱了幼儿被动活动,活动课堂化、小学化的倾向。从本质上说,活动区教师为幼儿自主游戏和活动而专门创建的空间,它既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平台。对中班幼儿来说,活动区幼儿即符合他们的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体验规则满足自主游戏与个性化发展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形式的前提下,应允许发挥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使活动区不再是一个辅助的教育手段,而是一个真正满是幼儿自主游戏与探索需要的空间,从而使活动区活动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如何看待幼儿的活动区活动。“在用泡沫制成的几何图形拼图的孩子,合作玩了一会儿,但很快他们好像就没了兴趣,纷纷玩起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教师是不太认同幼儿的这些游戏的,因为幼儿没有按老师的意图做事。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对幼儿而言,什么是有价值的游戏?什么是没有价值的游戏?玩“石头剪子布”游戏没有意义吗?二、如何理解教育目标与儿童发展的关系?虽然我们都认同游戏是幼儿生命的表现形式,但很多老师仍然更关注幼儿认识与能力提高,所以很多老师无时无刻不在要求幼儿做这做那。事实上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想做什么。就活动区的教育目标而言,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大多数是任务性的,甚至把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混为一谈,如把“做水汽车”、“表演拔萝卜”、“认识春天”作为教育目标,其实这些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内容或手段。教师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安排的内容才是幼儿发展所必要的,似乎不做汽车、不表演拔萝卜、不认识春天,幼儿就没有收获,就没有发展。平时,他们看重的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上课”和那些规范性较强的程序性活动,而不把满足幼儿游戏的天性,让幼儿游戏中快乐成长视为教育目标。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儿童观与教育观,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真正认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在实践中我们要明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据此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载体。
  第三,教师在幼儿的活动区活动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幼儿园的确不完全是任由幼儿自己玩耍的地方。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做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这是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提出的较高要求。
  既然是支持者,就要发挥主动性。教师的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可能性越大。教师因为经深思熟虑,没能为幼儿创建真正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活动区,因此难以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需要,幼儿才会游离于教师所提供的环境。
  既然是鼓励者,就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判断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给幼儿布置的要求与任务才是有价值的。要知道,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充分的理解与鼓励,才是教师最应该做的事。
  既然是合作者,就要学会与幼儿一起玩。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的游戏需要与教育目标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交叉点,只有学会了与幼儿合作的游戏,合作活动的教师才能找到这种交叉点。
  既然是引导者,就要学会在看到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或需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提供能为幼儿接受与理解的指导,促使幼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我认为,幼儿园教师引导需要讲究艺术,要以符合幼儿的游戏需要、情感需要,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为原则。教师的教育艺术全在“方法”二字上,这方法要使幼儿感到有趣,能使幼儿积极参与;这方法也要有效,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活动中成长。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
期刊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立体式艺术。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只是文字的组合,因而只须注解文字,体悟内涵即可。传统的语文教师也只凭着一支粉笔、几幅图画就能驰骋于三尺讲台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产生于平凡的粉笔和寻常的课本中。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全面,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多媒体教学成为时尚也是必然。他能够把大量直观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
期刊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笔者认为: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
期刊
我们知道,研究选题并不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选题价值是否重大与研究的成果是否重大也不成正比。为了使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课题研究报告更清晰、更全面,也就是研究成果更有价值,我们不妨使表述从分析开始。  一、建构理论框架  实际上,建构理论框架的工作在于选课题、分析有关的资料,对结果做出初步的判断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这既是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有理论支撑的研究和无理论支撑的研究是
期刊
幼教工作者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给孩子们一些暗示,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那么,怎样在美术课中给孩子们一些暗示呢?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幼儿美术课要暗示孩子的自信心  有时候一句“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是个绘画天才!”在他们拿起笔作画的时候,你用这样的话暗示给孩子, 久而久之, 也许一个新的绘画天才在你的身边诞生了。相反, 当孩子做手工时, 你一句“这孩子手笨”或是当他满墙涂鸦时, 你打他
期刊
今天一位来自北京的华老师给我们用情境教学讲了一堂数学示范课,真是让我们受益非浅啊!这是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因为数学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是十分枯燥的,要想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集中注意力的上完整堂课,是十分困难的,而情境教学却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讲,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内部有,现实生活中也存
期刊
家长是孩子的依靠,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做为家长我们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这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任务。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并从以下四点来培养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意识。  一、培养学做家长的意识  在一些家长的观念里,学做家长的意识比较淡漠,似乎只要有了子女,便能教育子女,至于自己是否具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和修养,怎样学做称职的家长等都很少考虑,家长缺乏自觉
期刊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问的设计  明确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主要是决定于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提问上,你给孩子多大的展示空间,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提问的設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问题可以提,这样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
期刊
面对急剧变化、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知识经济的日益迫近,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创造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以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即通过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