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兴趣是检验区域活动内容、材料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区域活动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这对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而应加强其游戏性。
首先,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什么是活动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活动区的名称与含义。活动区又可叫游戏角、活动角,它的根本特征便是游戏性。如果我们把活动区活动演变成由教师控制的搞结构的活动,那么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可能只会在教师的控制下到活动区活动,其他时间活动区很可能成了摆设。但搞结构化肯定不是活动区活动的根本特征。有了活动区以后,我们的教育实践已经从形式上逐步摆脱了幼儿被动活动,活动课堂化、小学化的倾向。从本质上说,活动区教师为幼儿自主游戏和活动而专门创建的空间,它既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平台。对中班幼儿来说,活动区幼儿即符合他们的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体验规则满足自主游戏与个性化发展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形式的前提下,应允许发挥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使活动区不再是一个辅助的教育手段,而是一个真正满是幼儿自主游戏与探索需要的空间,从而使活动区活动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如何看待幼儿的活动区活动。“在用泡沫制成的几何图形拼图的孩子,合作玩了一会儿,但很快他们好像就没了兴趣,纷纷玩起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教师是不太认同幼儿的这些游戏的,因为幼儿没有按老师的意图做事。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对幼儿而言,什么是有价值的游戏?什么是没有价值的游戏?玩“石头剪子布”游戏没有意义吗?二、如何理解教育目标与儿童发展的关系?虽然我们都认同游戏是幼儿生命的表现形式,但很多老师仍然更关注幼儿认识与能力提高,所以很多老师无时无刻不在要求幼儿做这做那。事实上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想做什么。就活动区的教育目标而言,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大多数是任务性的,甚至把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混为一谈,如把“做水汽车”、“表演拔萝卜”、“认识春天”作为教育目标,其实这些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内容或手段。教师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安排的内容才是幼儿发展所必要的,似乎不做汽车、不表演拔萝卜、不认识春天,幼儿就没有收获,就没有发展。平时,他们看重的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上课”和那些规范性较强的程序性活动,而不把满足幼儿游戏的天性,让幼儿游戏中快乐成长视为教育目标。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儿童观与教育观,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真正认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在实践中我们要明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据此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载体。
第三,教师在幼儿的活动区活动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幼儿园的确不完全是任由幼儿自己玩耍的地方。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做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这是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提出的较高要求。
既然是支持者,就要发挥主动性。教师的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可能性越大。教师因为经深思熟虑,没能为幼儿创建真正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活动区,因此难以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需要,幼儿才会游离于教师所提供的环境。
既然是鼓励者,就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判断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给幼儿布置的要求与任务才是有价值的。要知道,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充分的理解与鼓励,才是教师最应该做的事。
既然是合作者,就要学会与幼儿一起玩。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的游戏需要与教育目标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交叉点,只有学会了与幼儿合作的游戏,合作活动的教师才能找到这种交叉点。
既然是引导者,就要学会在看到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或需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提供能为幼儿接受与理解的指导,促使幼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我认为,幼儿园教师引导需要讲究艺术,要以符合幼儿的游戏需要、情感需要,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为原则。教师的教育艺术全在“方法”二字上,这方法要使幼儿感到有趣,能使幼儿积极参与;这方法也要有效,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活动中成长。
首先,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什么是活动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活动区的名称与含义。活动区又可叫游戏角、活动角,它的根本特征便是游戏性。如果我们把活动区活动演变成由教师控制的搞结构的活动,那么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可能只会在教师的控制下到活动区活动,其他时间活动区很可能成了摆设。但搞结构化肯定不是活动区活动的根本特征。有了活动区以后,我们的教育实践已经从形式上逐步摆脱了幼儿被动活动,活动课堂化、小学化的倾向。从本质上说,活动区教师为幼儿自主游戏和活动而专门创建的空间,它既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平台。对中班幼儿来说,活动区幼儿即符合他们的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体验规则满足自主游戏与个性化发展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形式的前提下,应允许发挥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使活动区不再是一个辅助的教育手段,而是一个真正满是幼儿自主游戏与探索需要的空间,从而使活动区活动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如何看待幼儿的活动区活动。“在用泡沫制成的几何图形拼图的孩子,合作玩了一会儿,但很快他们好像就没了兴趣,纷纷玩起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教师是不太认同幼儿的这些游戏的,因为幼儿没有按老师的意图做事。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对幼儿而言,什么是有价值的游戏?什么是没有价值的游戏?玩“石头剪子布”游戏没有意义吗?二、如何理解教育目标与儿童发展的关系?虽然我们都认同游戏是幼儿生命的表现形式,但很多老师仍然更关注幼儿认识与能力提高,所以很多老师无时无刻不在要求幼儿做这做那。事实上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想做什么。就活动区的教育目标而言,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大多数是任务性的,甚至把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混为一谈,如把“做水汽车”、“表演拔萝卜”、“认识春天”作为教育目标,其实这些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内容或手段。教师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安排的内容才是幼儿发展所必要的,似乎不做汽车、不表演拔萝卜、不认识春天,幼儿就没有收获,就没有发展。平时,他们看重的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上课”和那些规范性较强的程序性活动,而不把满足幼儿游戏的天性,让幼儿游戏中快乐成长视为教育目标。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儿童观与教育观,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真正认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在实践中我们要明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据此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载体。
第三,教师在幼儿的活动区活动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幼儿园的确不完全是任由幼儿自己玩耍的地方。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做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这是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提出的较高要求。
既然是支持者,就要发挥主动性。教师的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可能性越大。教师因为经深思熟虑,没能为幼儿创建真正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活动区,因此难以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需要,幼儿才会游离于教师所提供的环境。
既然是鼓励者,就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判断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给幼儿布置的要求与任务才是有价值的。要知道,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充分的理解与鼓励,才是教师最应该做的事。
既然是合作者,就要学会与幼儿一起玩。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的游戏需要与教育目标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交叉点,只有学会了与幼儿合作的游戏,合作活动的教师才能找到这种交叉点。
既然是引导者,就要学会在看到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或需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提供能为幼儿接受与理解的指导,促使幼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我认为,幼儿园教师引导需要讲究艺术,要以符合幼儿的游戏需要、情感需要,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为原则。教师的教育艺术全在“方法”二字上,这方法要使幼儿感到有趣,能使幼儿积极参与;这方法也要有效,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活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