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强/弱关系”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校友资源与高校之间“强关系”和“弱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利用不同类型校友资源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强/弱关系;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
基金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人才培养共建项目(GJ201305)。
作者简介:贾振全(1972- ),男,汉族,辽宁建平,北京科技大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与一般管理、企业成长与战略;李梦楠(1993- ),女,汉族,河北三河,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葛海晶(1975- ),女,汉族,黑龙江富锦,北京东城区职工大学,副校长,讲师。
校友资源作为高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以美国为例,2011年,在美国高等教育的所有获赠来源中,校友捐赠占25.7%,仅次于基金会捐赠的28.6%,高出排在第三位公司捐赠16.6%的9个百分点,校友捐赠成为美国高校尤其私立高校非常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1]。比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经费五分之三来自校友捐赠,而耶鲁大学的办学经费三分之二来自校友捐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限的国家教育经费已经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高校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中,清华大学累计接收的校友捐赠总额最多,高达13.23亿;北京大学校友累计捐赠12.93亿,排名第二[2]。校友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接受捐赠的主要来源,校友捐赠也成为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校友资源是高校办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我国高校校友资源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对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的研究也在探索中,从不同视角探讨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不同类型校友与高校的“强/弱关系”基础
广义来说,高校校友包括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在校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及相同状态的高校相关工作人员[3]。因此,校友资源的开发并不仅指对已毕业校友资源的开发,而应该将目光提前到校园内的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即将入学的大学生身上,即从招生宣传、在校学习到毕业离校,展开全过程的校友资源跟踪管理工作。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校友从即将进入高校(潜在校友)、成为在校人员(在校校友)、最终离开高校(离校校友),各方面情感、经历不断积累,信息、资源不断变化,校友与学校之间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必然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动,并进一步影响到高校对校友资源的管理工作。
(一)潜在校友与高校的关系
从“强/弱关系”的角度看,潜在校友与高校之间是一种“弱关系”,与高校就读的高中师兄师姐或老乡之间是一种“强关系”。因此,高校处理与潜在校友之间关系的好坏,必然会从招生宣传、未入学前安排、新生报到和军训等一系列工作中体现出来。学缘关系即潜在校友的“强关系”形成了高校内的非正式组织,一定程度上,这种“强关系”增进了潜在校友对高校的了解程度和亲切感、认同感,可以弥补高校对潜在校友沟通的不足。
(二)在校校友与高校的关系
任何一位同学在大学四年里都与高校建立了“强关系”。因此,高校为在校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均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毕业工作的处理和安排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在校生与高校之间的“强关系”。出色并具有人文关怀的毕业工作,对于留校工作和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来说,有助于增进其“强关系”,对于彻底离开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有助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顺利过渡。从长远看,毕业校友是学校最珍贵的校友资源,不但是潜在校友的直接介绍者,也是未来高校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社会影响力的直接提供者。
(三)离校校友与高校的关系
学生毕业后的管理,应该基于“弱关系”这一事实。毕业后,由于互动频率的降低,逐渐影响彼此的情感投入、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原有的“强关系”逐渐被“弱关系”所取代。而“弱关系”的信息桥角色,却能够使处在此关系网络中的主体获得溢出收益。通过校友会这一非官方组织,主动为毕业校友与母校之间开辟互动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弱关系”获得发展,并构建了一个外部公众准确深入了解高校动态的机会。分布广泛的“弱关系”对于高校扩展自己的社会资源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主动创造条件改善毕业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弱关系”,突出“弱关系”的纽带作用。
二、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弱关系”策略
高校校友资源管理工作应顺应校友与高校间“强/弱关系”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效发挥“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独特作用,通过“强/弱关系”的构建与维系,从制度层面上建立高校校友资源管理的策略体系。
(一)利用“强/弱关系”,维护潜在校友
1.让在校生和校内工作人员参与招生,夯实“强关系”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①把学校内的非正式组织老乡会纳入高校招生队伍,让在校生回到自己的高中,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或者信息不容易传递的地方,开展演讲或者宣传活动,让高考学生通过真实榜样了解大学。②辅导员和负责高校招生的老师按照自己的籍贯比较均匀的分配到各地区进行招生的宣传工作,在大城市设立较固定的招生咨询地点,并保证电话咨询畅通。③利用学校社团,特别是校际之间的公共关系平台,采取联合招生,让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信息,有比较、有选择的报考学校。④鼓励在校生、在校工作人员积极推荐亲戚、朋友、子女报考大学。⑤录取工作结束后,让新生党员,各省市区县高分考生提前入学报到,参与新生迎新活动;同时建立新生群沟通平台,让广大报考学生通过提前进入大学的同学了解真实的大学。
2.完善招生和迎新工作,发挥“弱关系”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①保证招生咨询电话畅通,建立招生工作的公共主页,启动以前的招生录取数据库,随时更新录取信息。②发放精美的、印有大学校园照片的录取通知书,配备完善详细的新生入学通知、大学生活攻略,给新生留下第一个好印象。③为每位新生开通和学号绑定的邮箱,并要求规范化保存以及长期使用,随时发送招生就业信息、学生生活工作新闻、校友管理工作动态,一方面让同学们随时可以收到学校的确切消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在大学里使用统一格式的邮箱联系,减少学习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④设置新生大学生活攻略主页,让新生在入学前可以了解学校学习、生活的概况。⑤开辟现代化、快捷的新生入学平台,实行身份证刷卡一次性报到,减少繁琐的报到手续。⑥做好新生家长的安置工作,为远道而来的家长提供短暂的生活便利。⑦改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比较好的住宿条件和军训条件。 (二)巩固“强关系”,培养在校校友
1.加强学生对母校认同感的培养,建立“强关系”。具体方法包括:①学生在大学的各个阶段因为经历不同,在大学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会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需求,因此优秀学长学姐亲身经历的讲座型指导对于启迪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非常重要。②完善学校在科研教学、文体活动、实习就业、后勤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服务,善待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工作便利。
2.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巩固“强关系”。具体方法包括:①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具体体现在学生对于导师及辅导员、对于同学、对于宿舍、对于班级、对于社团的感情中,所以在这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中,创造美好回忆,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带来未来的回归感和回馈感。②同系同专业的校友联谊,让在校生和已经毕业的校友直接联系,从纵向上规范了校友之间的关系,避免了断层,有利于校友资源管理的长远发展。
(三)利用“弱关系”,优化毕业行为
具体措施包括:①完善毕业离校手续,简化程序、改善服务,让同学们方便、安全、愉快地离开学校。②加强毕业教育,为学生们毕业之后的求职工作提供便利,为户口档案等安置问题排忧解难。③开展毕业活动,让同学们在“跳蚤市场”、“毕业照”、“毕业旅行”、“毕业酒会”、“毕业典礼”、“理想漂流瓶收集”等活动中尽情表达情感。④鼓励同学们写日志或者大学回忆录,收集装订存档,一方面成为珍贵的回忆,一方面了解同学对大学的真实感受,方便日后改善学生工作。⑤完善毕业生信息登记,方便日后联系校友,嘱咐大家常回家看看。⑥缓和毕业离校时间,给毕业生宽松的时间离开校园,寻求居住场所和工作地点。
(四)兼顾“强/弱关系”,优化离校后的关系
离校校友的管理是高校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中之重,可重点考虑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校友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化。具体体现在:①建立专门的校友资源管理办公室,聘用专职人员对校友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管理。②建立完善的管理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充分做到“专人、专门、专项”负责,例如可以采纳哈佛校友活动部门的例子,从校友教育、国际校友事务、校友聚会、班级通讯办公室、校友俱乐部和兴趣小组、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明确分工。③建立健全校友工作志愿者制度,缓解校友工作人员少、任务多的矛盾。④建立校友会工作部门绩效考核及反馈机制。⑤初步探索让校友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制度。
2.校友资源管理运行科学化。具体策略包括:①实行“统分结合”,在校长办公室下设专门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校友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校友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作为“一级管理”;在学校各个院系设立专门为校友资源管理服务的部门,作为“二级管理”,负责对具体内容的实施。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把校友资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②实行“分层分类”,针对“二级管理”,根据校友所处的区域不同、所在行业不同,对每个校友的信息资料建立校友信息卡片,进行分类管理。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建立不同的校友资源信息库,对校友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③采用“矩阵管理”模式,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建立“校友资源管理数据库”,基层工作点通过网络更新信息、发布活动、传播动态;指导工作点组织活动、协调各院系交流、把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从宏观上把握校友资源管理。④寻求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部门、图书馆等的联动协调合作。⑤正确处理重点校友与一般校友,个别校友与群体校友的关系,细分校友并提供详尽的个性化服务。
三、结束语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高校校友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已经引起当前国内各高校的重视。校友资源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及社会影响力,它更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的校友资源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在校友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借鉴成功经验,以此来丰富和完善我国校友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同时提升高校校友资源管理实践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Council for Aid to Education. 2011 Voluntary Support of Education[EB/OL].
http://www.Cae.org/content/publications.htm/, 2013.08.29.
[2] 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
http://www.cuaa.net/cur/2014/16.shtml/, 2014.03.20.
[3] 黄飞等. 我国高校校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5): 57-58.
[4] 李政云, 邹琴. 在校大学生校友情结的培育--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225(1): 17-20.
关键词:强/弱关系;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
基金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人才培养共建项目(GJ201305)。
作者简介:贾振全(1972- ),男,汉族,辽宁建平,北京科技大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与一般管理、企业成长与战略;李梦楠(1993- ),女,汉族,河北三河,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葛海晶(1975- ),女,汉族,黑龙江富锦,北京东城区职工大学,副校长,讲师。
校友资源作为高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以美国为例,2011年,在美国高等教育的所有获赠来源中,校友捐赠占25.7%,仅次于基金会捐赠的28.6%,高出排在第三位公司捐赠16.6%的9个百分点,校友捐赠成为美国高校尤其私立高校非常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1]。比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经费五分之三来自校友捐赠,而耶鲁大学的办学经费三分之二来自校友捐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限的国家教育经费已经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高校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中,清华大学累计接收的校友捐赠总额最多,高达13.23亿;北京大学校友累计捐赠12.93亿,排名第二[2]。校友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接受捐赠的主要来源,校友捐赠也成为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校友资源是高校办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我国高校校友资源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对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的研究也在探索中,从不同视角探讨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不同类型校友与高校的“强/弱关系”基础
广义来说,高校校友包括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在校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及相同状态的高校相关工作人员[3]。因此,校友资源的开发并不仅指对已毕业校友资源的开发,而应该将目光提前到校园内的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即将入学的大学生身上,即从招生宣传、在校学习到毕业离校,展开全过程的校友资源跟踪管理工作。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校友从即将进入高校(潜在校友)、成为在校人员(在校校友)、最终离开高校(离校校友),各方面情感、经历不断积累,信息、资源不断变化,校友与学校之间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必然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动,并进一步影响到高校对校友资源的管理工作。
(一)潜在校友与高校的关系
从“强/弱关系”的角度看,潜在校友与高校之间是一种“弱关系”,与高校就读的高中师兄师姐或老乡之间是一种“强关系”。因此,高校处理与潜在校友之间关系的好坏,必然会从招生宣传、未入学前安排、新生报到和军训等一系列工作中体现出来。学缘关系即潜在校友的“强关系”形成了高校内的非正式组织,一定程度上,这种“强关系”增进了潜在校友对高校的了解程度和亲切感、认同感,可以弥补高校对潜在校友沟通的不足。
(二)在校校友与高校的关系
任何一位同学在大学四年里都与高校建立了“强关系”。因此,高校为在校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均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毕业工作的处理和安排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在校生与高校之间的“强关系”。出色并具有人文关怀的毕业工作,对于留校工作和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来说,有助于增进其“强关系”,对于彻底离开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有助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顺利过渡。从长远看,毕业校友是学校最珍贵的校友资源,不但是潜在校友的直接介绍者,也是未来高校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社会影响力的直接提供者。
(三)离校校友与高校的关系
学生毕业后的管理,应该基于“弱关系”这一事实。毕业后,由于互动频率的降低,逐渐影响彼此的情感投入、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原有的“强关系”逐渐被“弱关系”所取代。而“弱关系”的信息桥角色,却能够使处在此关系网络中的主体获得溢出收益。通过校友会这一非官方组织,主动为毕业校友与母校之间开辟互动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弱关系”获得发展,并构建了一个外部公众准确深入了解高校动态的机会。分布广泛的“弱关系”对于高校扩展自己的社会资源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主动创造条件改善毕业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弱关系”,突出“弱关系”的纽带作用。
二、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弱关系”策略
高校校友资源管理工作应顺应校友与高校间“强/弱关系”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效发挥“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独特作用,通过“强/弱关系”的构建与维系,从制度层面上建立高校校友资源管理的策略体系。
(一)利用“强/弱关系”,维护潜在校友
1.让在校生和校内工作人员参与招生,夯实“强关系”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①把学校内的非正式组织老乡会纳入高校招生队伍,让在校生回到自己的高中,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或者信息不容易传递的地方,开展演讲或者宣传活动,让高考学生通过真实榜样了解大学。②辅导员和负责高校招生的老师按照自己的籍贯比较均匀的分配到各地区进行招生的宣传工作,在大城市设立较固定的招生咨询地点,并保证电话咨询畅通。③利用学校社团,特别是校际之间的公共关系平台,采取联合招生,让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信息,有比较、有选择的报考学校。④鼓励在校生、在校工作人员积极推荐亲戚、朋友、子女报考大学。⑤录取工作结束后,让新生党员,各省市区县高分考生提前入学报到,参与新生迎新活动;同时建立新生群沟通平台,让广大报考学生通过提前进入大学的同学了解真实的大学。
2.完善招生和迎新工作,发挥“弱关系”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①保证招生咨询电话畅通,建立招生工作的公共主页,启动以前的招生录取数据库,随时更新录取信息。②发放精美的、印有大学校园照片的录取通知书,配备完善详细的新生入学通知、大学生活攻略,给新生留下第一个好印象。③为每位新生开通和学号绑定的邮箱,并要求规范化保存以及长期使用,随时发送招生就业信息、学生生活工作新闻、校友管理工作动态,一方面让同学们随时可以收到学校的确切消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在大学里使用统一格式的邮箱联系,减少学习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④设置新生大学生活攻略主页,让新生在入学前可以了解学校学习、生活的概况。⑤开辟现代化、快捷的新生入学平台,实行身份证刷卡一次性报到,减少繁琐的报到手续。⑥做好新生家长的安置工作,为远道而来的家长提供短暂的生活便利。⑦改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比较好的住宿条件和军训条件。 (二)巩固“强关系”,培养在校校友
1.加强学生对母校认同感的培养,建立“强关系”。具体方法包括:①学生在大学的各个阶段因为经历不同,在大学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会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需求,因此优秀学长学姐亲身经历的讲座型指导对于启迪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非常重要。②完善学校在科研教学、文体活动、实习就业、后勤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服务,善待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工作便利。
2.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巩固“强关系”。具体方法包括:①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具体体现在学生对于导师及辅导员、对于同学、对于宿舍、对于班级、对于社团的感情中,所以在这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中,创造美好回忆,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带来未来的回归感和回馈感。②同系同专业的校友联谊,让在校生和已经毕业的校友直接联系,从纵向上规范了校友之间的关系,避免了断层,有利于校友资源管理的长远发展。
(三)利用“弱关系”,优化毕业行为
具体措施包括:①完善毕业离校手续,简化程序、改善服务,让同学们方便、安全、愉快地离开学校。②加强毕业教育,为学生们毕业之后的求职工作提供便利,为户口档案等安置问题排忧解难。③开展毕业活动,让同学们在“跳蚤市场”、“毕业照”、“毕业旅行”、“毕业酒会”、“毕业典礼”、“理想漂流瓶收集”等活动中尽情表达情感。④鼓励同学们写日志或者大学回忆录,收集装订存档,一方面成为珍贵的回忆,一方面了解同学对大学的真实感受,方便日后改善学生工作。⑤完善毕业生信息登记,方便日后联系校友,嘱咐大家常回家看看。⑥缓和毕业离校时间,给毕业生宽松的时间离开校园,寻求居住场所和工作地点。
(四)兼顾“强/弱关系”,优化离校后的关系
离校校友的管理是高校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中之重,可重点考虑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校友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化。具体体现在:①建立专门的校友资源管理办公室,聘用专职人员对校友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管理。②建立完善的管理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充分做到“专人、专门、专项”负责,例如可以采纳哈佛校友活动部门的例子,从校友教育、国际校友事务、校友聚会、班级通讯办公室、校友俱乐部和兴趣小组、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明确分工。③建立健全校友工作志愿者制度,缓解校友工作人员少、任务多的矛盾。④建立校友会工作部门绩效考核及反馈机制。⑤初步探索让校友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制度。
2.校友资源管理运行科学化。具体策略包括:①实行“统分结合”,在校长办公室下设专门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校友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校友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作为“一级管理”;在学校各个院系设立专门为校友资源管理服务的部门,作为“二级管理”,负责对具体内容的实施。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把校友资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②实行“分层分类”,针对“二级管理”,根据校友所处的区域不同、所在行业不同,对每个校友的信息资料建立校友信息卡片,进行分类管理。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建立不同的校友资源信息库,对校友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③采用“矩阵管理”模式,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建立“校友资源管理数据库”,基层工作点通过网络更新信息、发布活动、传播动态;指导工作点组织活动、协调各院系交流、把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从宏观上把握校友资源管理。④寻求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部门、图书馆等的联动协调合作。⑤正确处理重点校友与一般校友,个别校友与群体校友的关系,细分校友并提供详尽的个性化服务。
三、结束语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高校校友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已经引起当前国内各高校的重视。校友资源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及社会影响力,它更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的校友资源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在校友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借鉴成功经验,以此来丰富和完善我国校友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同时提升高校校友资源管理实践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Council for Aid to Education. 2011 Voluntary Support of Education[EB/OL].
http://www.Cae.org/content/publications.htm/, 2013.08.29.
[2] 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
http://www.cuaa.net/cur/2014/16.shtml/, 2014.03.20.
[3] 黄飞等. 我国高校校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5): 57-58.
[4] 李政云, 邹琴. 在校大学生校友情结的培育--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225(1):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