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失语”和“文化认同”问题,在异质文化下第三世界女性从“失语”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一种自我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种文化逐步达到融合。
[關键词]接骨师之女;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47 — 02
后殖民女性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色彩以及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潮流。后殖民女性主义是将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使文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多彩。后殖民女性主义运用女权主义来解读第三世界女性话语权问题,在研究第三世界女性问题中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重要的意义。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一部反映异质文化下女性抗争的作品。它讲述了三代女性截然不同的又一脉相承的命运和故事,是一部两种不同文化交织并达到融合的小说——即传统的中国文化包括封建文化以及崇尚自由和自我的美国文化的融合。小说中接骨师之女宝姨在中国封建文化中深受夫权,父权等男权思想的压迫。宝姨由一个独立的、有学问的、曾经被当做“儿子”一样抚养的女性变成了一个面目丑陋可怕的失声哑巴。而茹灵被迫离家,在美国人开办的福利院里过着孤独的生活。母女两个的命运无不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此外茹灵和露丝母女在美国异质文化生活环境下由于语言文化以及种族的差异,不同程度上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一、母女三代不同概念下的“失语”
近百年来,东西方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西方人对中国人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中国人落后而愚昧。所以中国的女性在西方的文化中被边缘化,很难找到自我。 《接骨师之女》中的三代母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分别在生理上和精神上不同程度的丧失了话语权,经历了被“他者”化的痛苦与折磨。
1. 宝姨的“失语”
小说中的接骨师之女宝姨是茹灵的母亲。她从小聪明、伶俐、能干、思想独立、读书识字,不同于当时传统的女性,而正是她的这些特立独行不溶于那个时代,造成了很多悲剧。宝姨在结婚的当天父亲丈夫双双丧命,吞墨自杀未遂的宝姨丧失了说话能力,容颜尽毁,以茹灵保姆的身份住在刘家,经历了生理,精神,以及感情的多重压迫。
宝姨的“失声”有三层含义:第一,“失语”体现在身体的残缺上。吞墨事件使她永远无法开口说话,无法用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她的“失语”表现在失去自己的身份地位上。 宝姨不能以刘家儿媳的身份生活在刘家,不能告知亲生女儿自己的身份,心甘情愿的成为刘家的下人——茹灵的“保姆”,这是自我地位身份的“失语”。第三,她的“失语”体现在精神上。没有说话能力,没有身份认可的宝姨经历了一个母亲所能经历的最严酷的考验。她被剥夺了“话语权”,每个人都不愿意听到宝姨发出的声音,包括她自己的亲生女儿。最终宝姨被迫用自己的死来告诫女儿所犯的错误,她经历了“精神”失语。
2. 茹灵的“失语”
茹灵虽然没有像母亲一样成为哑巴,但是她作为生长在封建社会下和异质文化下的女性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失语”。
首先这种“失语”体现在身份的缺失上。小说开始就提到“宝姨,我们到底姓什么?我一直想找回那个姓氏。快来帮帮我吧”。茹灵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在母亲宝姨告知身份后又由于种种原因被赶出家门,缺失家族身份,遭遇的是“身份失语”。
其次这种“失语”体现在异质文化下与他人无法交流上。茹灵移居美国后,由于英语不好以及文化差异与周围的人无法顺畅交流。茹灵与自己的房客、女婿、外孙女、妹妹、甚至是自己的女儿都无法沟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比如每当遇到什么事情茹灵都会求助于沙盘和宝姨,借助于宝姨的灵魂来说话,借助于宝姨的灵魂来做决定等等,这些行为很难让那些身处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人理解。这种概念下的“失语”是文化冲突所导致的。
再次这种“失语”体现在茹灵晚年的“痴呆症”上。茹灵到了晚年,很多事情变得糊里糊涂,记忆力下降,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一方面是由于身体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茹灵下意识选择的对异质生活的一种“逃避”。无法沟通的高灵、露丝、女婿和外孙女等等,让她完全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这是另一种“失语”的表现。
3.露丝的“失语”
“八年以来,每年八月十二日起,露丝﹒杨就开始失声,说不出话来。”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露丝有意选择“失语”。露丝在别人看来是个成功而独立的美国女性,但事实上她也是个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第三世界女性,在美国这样的地方同样被边缘化。她缺少对自己的肯定,缺少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对爱情不够确信等等都是其被边缘化的表现。
除此之外,露丝的失语还表现在其职业地位上。露丝是一个作家,但是她的工作并不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是帮助别人写书,传达别人的思想,甚至在帮别人写书时还会遇到沟通不畅等等问题。虽然从表面上看来,露丝已经融入了美国社会,但事实上露丝没有“职业话语权”,仍然是被边缘化的女性,遭遇的是“职业失语”。
4. 三代母女相互之间的“失语”及沉默
小说中对三代母女之间的“失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失语”首先体现在宝姨和茹灵之间的沉默上。宝姨是个哑巴,无法用言语与茹灵沟通。在女儿选择嫁给张老板儿子的时候,宝姨选择了用沉默和死亡的方式与女儿进行对抗。而茹灵和露丝之间的沉默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露丝不想与母亲沟通,把心里话都写在日记上等等。三代母女之间在处理矛盾时都不同程度的采用“沉默”这一方式,这是代际间的“失语”。
二、异质文化下华裔女性的“声音”
1. 自我身份的重构
茹灵在发现自己记忆力减退时,曾经亲手写了一部记录自己家族历史的文稿,让“过去”
永远的存在下去。茹灵对过去的描写打破了美国社会中华裔女性的沉默。而对于家族和民族历史的追忆正是茹灵寻找自我身份的一个过程。自己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不能忘,所以她用别人不熟悉的自己民族的文字重构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露丝从小生活在美国,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不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然而在她努力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却无形的被“边缘化”、“他者化”。露丝对她的血脉文化——中华文化缺少了解,对养育她的美国文化也无法融入其中,遭遇的是双重“边缘化”的命运。在面对模糊的文化身份时,是母亲的手稿让她明白了中国的文化和家族历史的传承,进而走出了身份缺失的困境。在阅读母亲手稿的过程中,露丝重新认识了缠绕他们这么多年的鬼魂——宝姨,重新认识了母亲以及她所生长的文化,确立了家族的身份。
2. “反抗”的声音
《接骨师之女》阐述了第三世界女性的沉默和失语,同时也为异质文化下的华裔女性发出了自己“反抗”的声音。
小说中,三代母女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身体甚至生命进行反抗。宝姨在封建社会中,由于思想独立,追求自己的爱情而丧失了丈夫和父亲。她首先选择了吞墨自尽的方式对这一社会进行反抗,这是她的声音。在劝说女儿不要嫁给张老板儿子未果时,她再度选择了自杀,让所有的人包括茹灵听到了她的“声音”。露丝小的时候和茹灵争吵,茹灵多次要跳海自尽也是其中的证明。处于封建礼教和异质文化下的女性往往采取这些极端的方式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说中三代母女分别用文字发出了自己反抗的“声音”。宝姨用文字告诉了茹灵自己的身世之谜,茹灵也用手稿记录了家族的血泪史,这些都是在封建和异质文化下华裔女性发出的声音。而露丝本身就是作家,她总是替他人执笔来写作。在小说的结尾我们惊喜的发现露丝从母亲的文字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走出了自我的迷茫,找到了自信,开始提笔书写母亲与外祖母的故事,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认同,是异质文化下华裔女性发出的最有力的“声音”。
三、异质文化下华裔文化的认同
美国是一个拥有很多种族的国家,在美国存在了多种文化形式。除了白人的主流文化外还包括许多边缘文化形式,其中包括华裔文化。华裔文化往往被视为边缘文化、弱势文化,遭受各种各样的歧视。如果華裔中国人抛弃了自己的文化去一味的追寻美国主流文化,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归属感,无法找到自己,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丧失了“根本”,正如小说开始时露丝的状态:她失语,对与白人的爱情不确信,没有职业话语权等等。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异质文化认同的途径。
1.语言上的认同。茹灵的英语一直乱七八糟,夹杂着很多中国话,露丝作为唯一的女儿,总是被迫当成母亲的“传声筒”,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露丝的观念里,中文汉字的音节有限,多产生歧义,很难理解,所以她在开始决定读母亲文稿的时候很难进行下去。可是后来露丝在阅读家族史的过程中,却认为多意同音的中国文字使语言丰富有趣。看似诡秘复杂的中国语言也逐渐融入了从小就出生在美国的露丝的文化中,这是一种语言的认同。
2.文化上的认同。露丝与母亲在美国这样的异质文化下各自用自己的文化标准以及价值观来评判对方的行事举止,只是片面的看到了对方文化的缺陷,所以母女两个矛盾冲突不断。究其原因是双方都只片面的了解对方文化,没有看到对方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露丝从母亲的回忆录中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并不是露丝童年中所想象的只有鬼神和封建迷信。在了解的过程中,露丝开始理解母亲的爱,那是一种中国式的,不善于表达的,隐晦的又无处不在的爱。露丝开始接受并理解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的甲骨文化、制墨文化、书法、绘画以及抗日战争历史等,并使这种文化融入到她从小所接受的美国教育中,达到一种融合。
文化认同同时还表现在亚特与露丝的关系中。露丝身上所存在的挥之不去的华裔文化因素导致了亚特和露丝恋爱关系中的很多隔阂,使他们一度分居。然而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我们欣喜的看到,虽然有文化上的差异,亚特还是表现出了对露丝的真爱,这种爱跨越了种族和文化,这是美国文化对于华裔文化的一种认同。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茹灵在晚年八十几岁高龄的时候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使她走出了几十年来文化冲突所导致的困境,最后竟想起了自己的姓氏,这是文化融合后而产生的文化自信。
《接骨师之女》是一部阐述第三世界女性在异质文化下由“失语”到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说中三代母女从“失语”到自我身份地位的重构,是第三世界女性地位提高的标志,是时代进步的象征,也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处理跨文化交际矛盾的过程中,对抗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冲突愈演愈烈。我们知道文化的包容性是巨大的,融合才是异质文化下的人们找到自我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 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邹建军. 谭恩美长篇小说理论思想的核心〔J〕. 外国文学研究,2008,(04).
〔3〕 徐娴.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4〕 王晓平. 从“隐身”、“失声”到奋力抗争〔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06).
〔责任编辑:冯延臣〕
[關键词]接骨师之女;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47 — 02
后殖民女性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色彩以及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潮流。后殖民女性主义是将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使文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多彩。后殖民女性主义运用女权主义来解读第三世界女性话语权问题,在研究第三世界女性问题中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重要的意义。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一部反映异质文化下女性抗争的作品。它讲述了三代女性截然不同的又一脉相承的命运和故事,是一部两种不同文化交织并达到融合的小说——即传统的中国文化包括封建文化以及崇尚自由和自我的美国文化的融合。小说中接骨师之女宝姨在中国封建文化中深受夫权,父权等男权思想的压迫。宝姨由一个独立的、有学问的、曾经被当做“儿子”一样抚养的女性变成了一个面目丑陋可怕的失声哑巴。而茹灵被迫离家,在美国人开办的福利院里过着孤独的生活。母女两个的命运无不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此外茹灵和露丝母女在美国异质文化生活环境下由于语言文化以及种族的差异,不同程度上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一、母女三代不同概念下的“失语”
近百年来,东西方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西方人对中国人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中国人落后而愚昧。所以中国的女性在西方的文化中被边缘化,很难找到自我。 《接骨师之女》中的三代母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分别在生理上和精神上不同程度的丧失了话语权,经历了被“他者”化的痛苦与折磨。
1. 宝姨的“失语”
小说中的接骨师之女宝姨是茹灵的母亲。她从小聪明、伶俐、能干、思想独立、读书识字,不同于当时传统的女性,而正是她的这些特立独行不溶于那个时代,造成了很多悲剧。宝姨在结婚的当天父亲丈夫双双丧命,吞墨自杀未遂的宝姨丧失了说话能力,容颜尽毁,以茹灵保姆的身份住在刘家,经历了生理,精神,以及感情的多重压迫。
宝姨的“失声”有三层含义:第一,“失语”体现在身体的残缺上。吞墨事件使她永远无法开口说话,无法用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她的“失语”表现在失去自己的身份地位上。 宝姨不能以刘家儿媳的身份生活在刘家,不能告知亲生女儿自己的身份,心甘情愿的成为刘家的下人——茹灵的“保姆”,这是自我地位身份的“失语”。第三,她的“失语”体现在精神上。没有说话能力,没有身份认可的宝姨经历了一个母亲所能经历的最严酷的考验。她被剥夺了“话语权”,每个人都不愿意听到宝姨发出的声音,包括她自己的亲生女儿。最终宝姨被迫用自己的死来告诫女儿所犯的错误,她经历了“精神”失语。
2. 茹灵的“失语”
茹灵虽然没有像母亲一样成为哑巴,但是她作为生长在封建社会下和异质文化下的女性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失语”。
首先这种“失语”体现在身份的缺失上。小说开始就提到“宝姨,我们到底姓什么?我一直想找回那个姓氏。快来帮帮我吧”。茹灵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在母亲宝姨告知身份后又由于种种原因被赶出家门,缺失家族身份,遭遇的是“身份失语”。
其次这种“失语”体现在异质文化下与他人无法交流上。茹灵移居美国后,由于英语不好以及文化差异与周围的人无法顺畅交流。茹灵与自己的房客、女婿、外孙女、妹妹、甚至是自己的女儿都无法沟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比如每当遇到什么事情茹灵都会求助于沙盘和宝姨,借助于宝姨的灵魂来说话,借助于宝姨的灵魂来做决定等等,这些行为很难让那些身处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人理解。这种概念下的“失语”是文化冲突所导致的。
再次这种“失语”体现在茹灵晚年的“痴呆症”上。茹灵到了晚年,很多事情变得糊里糊涂,记忆力下降,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一方面是由于身体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茹灵下意识选择的对异质生活的一种“逃避”。无法沟通的高灵、露丝、女婿和外孙女等等,让她完全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这是另一种“失语”的表现。
3.露丝的“失语”
“八年以来,每年八月十二日起,露丝﹒杨就开始失声,说不出话来。”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露丝有意选择“失语”。露丝在别人看来是个成功而独立的美国女性,但事实上她也是个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第三世界女性,在美国这样的地方同样被边缘化。她缺少对自己的肯定,缺少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对爱情不够确信等等都是其被边缘化的表现。
除此之外,露丝的失语还表现在其职业地位上。露丝是一个作家,但是她的工作并不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是帮助别人写书,传达别人的思想,甚至在帮别人写书时还会遇到沟通不畅等等问题。虽然从表面上看来,露丝已经融入了美国社会,但事实上露丝没有“职业话语权”,仍然是被边缘化的女性,遭遇的是“职业失语”。
4. 三代母女相互之间的“失语”及沉默
小说中对三代母女之间的“失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失语”首先体现在宝姨和茹灵之间的沉默上。宝姨是个哑巴,无法用言语与茹灵沟通。在女儿选择嫁给张老板儿子的时候,宝姨选择了用沉默和死亡的方式与女儿进行对抗。而茹灵和露丝之间的沉默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露丝不想与母亲沟通,把心里话都写在日记上等等。三代母女之间在处理矛盾时都不同程度的采用“沉默”这一方式,这是代际间的“失语”。
二、异质文化下华裔女性的“声音”
1. 自我身份的重构
茹灵在发现自己记忆力减退时,曾经亲手写了一部记录自己家族历史的文稿,让“过去”
永远的存在下去。茹灵对过去的描写打破了美国社会中华裔女性的沉默。而对于家族和民族历史的追忆正是茹灵寻找自我身份的一个过程。自己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不能忘,所以她用别人不熟悉的自己民族的文字重构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露丝从小生活在美国,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不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然而在她努力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却无形的被“边缘化”、“他者化”。露丝对她的血脉文化——中华文化缺少了解,对养育她的美国文化也无法融入其中,遭遇的是双重“边缘化”的命运。在面对模糊的文化身份时,是母亲的手稿让她明白了中国的文化和家族历史的传承,进而走出了身份缺失的困境。在阅读母亲手稿的过程中,露丝重新认识了缠绕他们这么多年的鬼魂——宝姨,重新认识了母亲以及她所生长的文化,确立了家族的身份。
2. “反抗”的声音
《接骨师之女》阐述了第三世界女性的沉默和失语,同时也为异质文化下的华裔女性发出了自己“反抗”的声音。
小说中,三代母女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身体甚至生命进行反抗。宝姨在封建社会中,由于思想独立,追求自己的爱情而丧失了丈夫和父亲。她首先选择了吞墨自尽的方式对这一社会进行反抗,这是她的声音。在劝说女儿不要嫁给张老板儿子未果时,她再度选择了自杀,让所有的人包括茹灵听到了她的“声音”。露丝小的时候和茹灵争吵,茹灵多次要跳海自尽也是其中的证明。处于封建礼教和异质文化下的女性往往采取这些极端的方式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说中三代母女分别用文字发出了自己反抗的“声音”。宝姨用文字告诉了茹灵自己的身世之谜,茹灵也用手稿记录了家族的血泪史,这些都是在封建和异质文化下华裔女性发出的声音。而露丝本身就是作家,她总是替他人执笔来写作。在小说的结尾我们惊喜的发现露丝从母亲的文字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走出了自我的迷茫,找到了自信,开始提笔书写母亲与外祖母的故事,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认同,是异质文化下华裔女性发出的最有力的“声音”。
三、异质文化下华裔文化的认同
美国是一个拥有很多种族的国家,在美国存在了多种文化形式。除了白人的主流文化外还包括许多边缘文化形式,其中包括华裔文化。华裔文化往往被视为边缘文化、弱势文化,遭受各种各样的歧视。如果華裔中国人抛弃了自己的文化去一味的追寻美国主流文化,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归属感,无法找到自己,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丧失了“根本”,正如小说开始时露丝的状态:她失语,对与白人的爱情不确信,没有职业话语权等等。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异质文化认同的途径。
1.语言上的认同。茹灵的英语一直乱七八糟,夹杂着很多中国话,露丝作为唯一的女儿,总是被迫当成母亲的“传声筒”,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露丝的观念里,中文汉字的音节有限,多产生歧义,很难理解,所以她在开始决定读母亲文稿的时候很难进行下去。可是后来露丝在阅读家族史的过程中,却认为多意同音的中国文字使语言丰富有趣。看似诡秘复杂的中国语言也逐渐融入了从小就出生在美国的露丝的文化中,这是一种语言的认同。
2.文化上的认同。露丝与母亲在美国这样的异质文化下各自用自己的文化标准以及价值观来评判对方的行事举止,只是片面的看到了对方文化的缺陷,所以母女两个矛盾冲突不断。究其原因是双方都只片面的了解对方文化,没有看到对方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露丝从母亲的回忆录中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并不是露丝童年中所想象的只有鬼神和封建迷信。在了解的过程中,露丝开始理解母亲的爱,那是一种中国式的,不善于表达的,隐晦的又无处不在的爱。露丝开始接受并理解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的甲骨文化、制墨文化、书法、绘画以及抗日战争历史等,并使这种文化融入到她从小所接受的美国教育中,达到一种融合。
文化认同同时还表现在亚特与露丝的关系中。露丝身上所存在的挥之不去的华裔文化因素导致了亚特和露丝恋爱关系中的很多隔阂,使他们一度分居。然而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我们欣喜的看到,虽然有文化上的差异,亚特还是表现出了对露丝的真爱,这种爱跨越了种族和文化,这是美国文化对于华裔文化的一种认同。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茹灵在晚年八十几岁高龄的时候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使她走出了几十年来文化冲突所导致的困境,最后竟想起了自己的姓氏,这是文化融合后而产生的文化自信。
《接骨师之女》是一部阐述第三世界女性在异质文化下由“失语”到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说中三代母女从“失语”到自我身份地位的重构,是第三世界女性地位提高的标志,是时代进步的象征,也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处理跨文化交际矛盾的过程中,对抗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冲突愈演愈烈。我们知道文化的包容性是巨大的,融合才是异质文化下的人们找到自我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 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邹建军. 谭恩美长篇小说理论思想的核心〔J〕. 外国文学研究,2008,(04).
〔3〕 徐娴.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4〕 王晓平. 从“隐身”、“失声”到奋力抗争〔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06).
〔责任编辑:冯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