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管理处处长王伟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数字印刷与网络流转的有机结合,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大的市场空间,带给传统纸媒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数字印刷技术及其普及,将带来传统出版物流形态与信息流形态相结合的统一,而这个统一是世界出版前所未有的传媒飞跃,将为传统纸媒切入数字出版并及时走进国内、国际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量,优化组合大市场。
而数字出版本身也应理清数字出版与网络、手机出版的关系定位。在这个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平台上,所有信息流转都是基于数字化科技、使用数字化编程的,“数字”像细胞一样成为全球网络构成的基本元素。不仅如此,“数字”还是构成整个网络诸多元素的核心。所以“数字”和数字科技成就了整个互联网。
数字出版的革命性变化在于彻底解放了出版生产力,标志着出版产业社会信息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出版从生产到传播由手工作坊式、手工作坊与社会流转相结合式,一举跨越了一般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直接步入到社会信息化大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必然要求出版人全面实现理论、观念、实践相统一的转变。自觉达成这一根本性转变,才能适应社会信息化大生产的需要,才能收获生产力解放带来的效能倍增,不被社会信息化大生产所淘汰。
刘浩:动漫产业发展需尊重市场规律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编辑刘浩在国家动漫产业网撰文:在我国,动漫展会目前还没有走上商业化发展的正轨。在很多展会的宣传中,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国际化、专业化、顶级化”的空洞字眼,听到的仅仅是关于场地规模、展位数量、成交总额的简单罗列,动漫爱好者们很难从媒体千篇一律的描述中找到感兴趣的关注点,主办方希望突出的“地域特色”往往随着过于粗放的办展模式而消泯。
曾有活动承办方称,目前国内很多动漫展就是“新闻发布会+同人展销会”,企业自顾自地去谈“高端合作”,观众则是一副业余交流加逛小摊的心态,企业的商业价值完全没有传达给消费者。
要想让文化精髓转化为产业动力,终究要靠市场的力量才能实现。只有尊重市场规律,采取与产业现状相符合的运作方式,才能培育出优质作品的创作土壤,促进良性商业模式形成,使中国动漫产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海飞:推动儿童作家走向国际
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海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采访时表示:在与国际友人的长期交往中,感觉到中国少儿出版与国际少儿出版的落差越来越小。他回忆,1994年第一次到日内瓦书展,当时深刻地感觉到差距太大:“我们的少儿图书装帧设计很糟糕,印刷纸张很差,也没有英文说明……”针对当时少儿出版的问题:封面灰暗、开本无型、书名陈旧、版式呆板,他建议少儿图书应该“四个起来”:封面鲜亮起来、开本丰富起来、书名响亮起来、版式活跃起来。“现在,我国的少儿图书在这几个方面基本能做到与国际接轨。”
在海飞看来,制约中国少儿图书走出去的一个因素是翻译,另一个制约因素在于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中西方儿童文学研究者的部分关注点不一样,中国的很多儿童文学题材在西方人看来太浅。中国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有了国内品牌,但国际知名度还不高,缺乏像安徒生、林格伦、罗琳等世界级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品。在与国际友人的交往中,丹麦大使曾向海飞表示自己只是丹麦的“小大使”,而安徒生才是丹麦永恒的文化大使。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是先认识安徒生,再认识丹麦;先认识安徒生,再认识欧洲。对此,海飞认为儿童文学大有文章可做,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世界文明的共同成果,可以将儿童文学演绎得丰富多彩、尽善尽美。
于慧:农家书屋与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互动现状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馆员于慧在《出版广角》撰文:通过对重庆市农家书屋的调查发现,许多农家书屋对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考虑较少,不能满足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未能实现其与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良性互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馆藏资源和馆藏结构上,大多数农家书屋中的馆藏资料都以当地的特色产业为主,目的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针对老人和儿童的资料普遍偏少。老年人往往更倾向于欣赏传统文化书籍,农家书屋很少能见到这些图书。
另外,对于一些有照看留守儿童任务的老人来说,农家书屋中适合儿童阅读、亲子共读的书籍也相对较少。这既不能满足儿童阅读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留守老人在教育方面自我提高的需要。在服务方式上,农家书屋服务形式单一,仅限于传统的图书借还,宣传活动甚少,难以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在管理方式上,大多数农家书屋都是由村干部兼职管理,由于他们精力有限,难以对留守老人实施主动服务。
而数字出版本身也应理清数字出版与网络、手机出版的关系定位。在这个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平台上,所有信息流转都是基于数字化科技、使用数字化编程的,“数字”像细胞一样成为全球网络构成的基本元素。不仅如此,“数字”还是构成整个网络诸多元素的核心。所以“数字”和数字科技成就了整个互联网。
数字出版的革命性变化在于彻底解放了出版生产力,标志着出版产业社会信息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出版从生产到传播由手工作坊式、手工作坊与社会流转相结合式,一举跨越了一般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直接步入到社会信息化大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必然要求出版人全面实现理论、观念、实践相统一的转变。自觉达成这一根本性转变,才能适应社会信息化大生产的需要,才能收获生产力解放带来的效能倍增,不被社会信息化大生产所淘汰。
刘浩:动漫产业发展需尊重市场规律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编辑刘浩在国家动漫产业网撰文:在我国,动漫展会目前还没有走上商业化发展的正轨。在很多展会的宣传中,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国际化、专业化、顶级化”的空洞字眼,听到的仅仅是关于场地规模、展位数量、成交总额的简单罗列,动漫爱好者们很难从媒体千篇一律的描述中找到感兴趣的关注点,主办方希望突出的“地域特色”往往随着过于粗放的办展模式而消泯。
曾有活动承办方称,目前国内很多动漫展就是“新闻发布会+同人展销会”,企业自顾自地去谈“高端合作”,观众则是一副业余交流加逛小摊的心态,企业的商业价值完全没有传达给消费者。
要想让文化精髓转化为产业动力,终究要靠市场的力量才能实现。只有尊重市场规律,采取与产业现状相符合的运作方式,才能培育出优质作品的创作土壤,促进良性商业模式形成,使中国动漫产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海飞:推动儿童作家走向国际
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海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采访时表示:在与国际友人的长期交往中,感觉到中国少儿出版与国际少儿出版的落差越来越小。他回忆,1994年第一次到日内瓦书展,当时深刻地感觉到差距太大:“我们的少儿图书装帧设计很糟糕,印刷纸张很差,也没有英文说明……”针对当时少儿出版的问题:封面灰暗、开本无型、书名陈旧、版式呆板,他建议少儿图书应该“四个起来”:封面鲜亮起来、开本丰富起来、书名响亮起来、版式活跃起来。“现在,我国的少儿图书在这几个方面基本能做到与国际接轨。”
在海飞看来,制约中国少儿图书走出去的一个因素是翻译,另一个制约因素在于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中西方儿童文学研究者的部分关注点不一样,中国的很多儿童文学题材在西方人看来太浅。中国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有了国内品牌,但国际知名度还不高,缺乏像安徒生、林格伦、罗琳等世界级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品。在与国际友人的交往中,丹麦大使曾向海飞表示自己只是丹麦的“小大使”,而安徒生才是丹麦永恒的文化大使。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是先认识安徒生,再认识丹麦;先认识安徒生,再认识欧洲。对此,海飞认为儿童文学大有文章可做,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世界文明的共同成果,可以将儿童文学演绎得丰富多彩、尽善尽美。
于慧:农家书屋与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互动现状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馆员于慧在《出版广角》撰文:通过对重庆市农家书屋的调查发现,许多农家书屋对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考虑较少,不能满足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未能实现其与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良性互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馆藏资源和馆藏结构上,大多数农家书屋中的馆藏资料都以当地的特色产业为主,目的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针对老人和儿童的资料普遍偏少。老年人往往更倾向于欣赏传统文化书籍,农家书屋很少能见到这些图书。
另外,对于一些有照看留守儿童任务的老人来说,农家书屋中适合儿童阅读、亲子共读的书籍也相对较少。这既不能满足儿童阅读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留守老人在教育方面自我提高的需要。在服务方式上,农家书屋服务形式单一,仅限于传统的图书借还,宣传活动甚少,难以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在管理方式上,大多数农家书屋都是由村干部兼职管理,由于他们精力有限,难以对留守老人实施主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