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铜管乐吹奏与学习钢琴奏不同,后者是一件制作好了的发音正常、齐全、完整的乐器,而前者不是。铜管乐的音是嘴唇与号嘴和气息在人的大脑的控制下配合产生的,而且是当场制作完成的。因此,其发音的难度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上的难度也大于其他乐器。尤其是教师的示范吹奏,学生无法看见其高低音是如何产生的吹奏状况。所以,学生只有先了解产生高低音的各种因素,然后才能有效的放矢地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一、风口的大小对产生高低音的作用
如何合理地使用风口的大小,对产生高低不同的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产生高低音的因素中,风口的大小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所谓的吹奏法,大部分指的就是在吹奏高低音时,如何使嘴唇改变风口的大小,从而扩大吹奏的音高范围的方法。
“风口”是指在吹奏时上下嘴唇间形成的小孔。它犹如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的鼓皮,起发声作用。比如,当我们呼出的气流摩擦的是放大了的嘴唇风口,
那么所产生的声音就低。因为将风口放大就等于扩大了振动体,从而使其振幅变小而产生音高。因此,吹奏时将风口的大小作调整,就像演奏弦乐器时通过手指按弦来改变琴弦的长度一样;吹奏时的嘴唇犹如打击乐器中鼓的鼓皮,调整风口的大小就像有了大小不同的爵士鼓一样,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音高的范围;音高的范围越大,吹奏高低音的能力越强。
然而,吹奏铜管乐时的嘴唇毕竟不是弦乐器的弦,也不是爵士鼓的鼓皮,它是号嘴里面的上下嘴唇呈现一个圆形的振动体,中间开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的大小变化不但能起到改变类似弦乐器弦的长度的作用,而且又能使嘴唇振动面积的大小也同时得到改变。如在吹奏低音时,在号嘴里的嘴唇几乎处于全面振动状态,而随着风口的缩小,嘴唇的振动面积就逐渐减小,振动点也因此移向中间,并使原来在风口外围振动的嘴唇部分不参与振动转而为缩小风口起传力和支持的作用。这种在吹奏中改变风口的大小和减少振动面积的动作是形成高音吹奏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吹奏高音失败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没有缩小嘴唇振动的面积,并继续在大面积振动的状况下蛮吹造成的。
二、结合力的强弱对产生高低音的作用
在吹奏铜管乐的高音时,必然会遇到嘴唇与号嘴结合产生的。一个结合力的问题。对于这个结合力,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吹奏时往往会出现两种错误现象:一种是由于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而犯的最原始的错误,那就是用增减号嘴低压嘴唇的力量来吹奏高低音;另一种是在认识了前一种错误以后所发生的更为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废除嘴唇与号嘴的结合力而只靠嘴唇的闭合力来吹奏高低音,结果是使其他也能产生高低音的众多因素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严重阻碍了高低音吹奏能力的提高。在铜管乐吹奏过程中,嘴唇与号嘴之间始终存在一个结合力。这个结合力的运用正确与否也是直接导致能否形成高音吹奏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去正确理解这个结合力呢?正确的结合力是指:为符合吹奏某个音的音高需要而使嘴唇与号嘴互相产生的一种均衡抵力,而不能将“结合力”错误的理解为“号嘴压嘴唇的力量”。任何一个人在没有掌握正确的结合力之前,遇到高音吹不出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拉紧铜管乐器给嘴唇增加压力来吹奏高音,但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用手拉号是一种常见病,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严格辅导,一般都会犯这个毛病。很多人由于错误地“用手拼命地拉号吹出需要的音高”,最终导致吹奏高音的失败。因为拉号所形成的是一种单向的使嘴唇受压的力量。由于牙床是呈半圆的,而来自号嘴的压力不但会使得嘴唇无法为吹奏高音缩小风口,反而会把吹奏的风口撑得更大而影响高音的产生。有些人因为手拉号吹出了高音,所以他会坚信自己的吹奏方法没错而永远停留在这个音区的吹奏能力上。殊不知,靠用手拉号吹奏时,不但号嘴会挤压嘴唇内侧而影响吹奏高音的持续性、而且用号嘴压嘴唇吹奏出来的声音紧张刺耳。所谓“正确的吹奏声音与错误的吹奏声音”的区别就在于此。
吹奏出令人紧张的、不悦耳的声音的原因无非是采用了错误的起因方法(闭着嘴唇起因),或者是采用了微笑形嘴形吹奏法和撇嘴性吹奏法。微笑形嘴形和瘪嘴形这两种吹奏法的弱点都是出现在结合力上。因为这两种方法在吹奏高音时都是将两嘴角往两边拉开,嘴唇与号嘴的结合点只有上下两点,而左右量嘴角却远离号嘴。这样,随着号嘴单方面对嘴唇压力的加重,会使唇尖肌肉分散并有触动感,从而导致唇尖肌肉力量的溃散并致使唇尖风口放大、振动频率降低,声音也随之开裂而导致刺耳,并且限制了高音的产生。这种吹奏,其明显的特征是;在吹到声音结束时音尾会呈“嘟—哇”往下掉的声音。这是因为原本想缩小的风口,由于号嘴对嘴唇的挤压反而被撑开所致用号嘴单方面长时间压嘴唇,还会造成嘴唇浮肿而影响振动发声,甚至破裂而不能继续吹奏。
三、气流速度的快慢对产生高低音的作用
在铜管乐吹奏中,气流速度的快慢对高低音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吹奏高音时气流的速度快,而吹奏低音时气流的速度慢,也就是说,造成吹奏高音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吹奏高音时没有相应地加快气流的速度,相反,造成吹奏低音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吹奏低音时没有相应地减缓气流的速度。因此,正确掌握、合理运用变换气流速度的方法也是吹奏高低音能力、拓展在高低音区出走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在吹奏高音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急速的气流做配合的话,吹奏的风口会因太小、太紧而难以使嘴唇振动发声,在吹奏低音时,如果没有相应缓慢的气流做配合的话,那么也难以使嘴唇振动发声。在实际训练中,有些人在吹奏高音时音准总是偏低,而在吹奏高音时音准总是偏低,原因之一就是对所要吹奏的音没有运用相应的气流速度 ,我们在吹奏时必须根据乐曲不同音高来相应地加快或降低呼出气流的速度,那么,如何才能合理的运用、控制呼出气流的速度呢?吹奏时腹部的扩撑力量与风口配合,犹如“气泵”和“水龙头”,两者协调能更有效地控制呼出气流的速度,如果两者缺一,那么流速就会减半。在高低音的形成过程中,这两种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又有各自的独立性。所以,在吹奏过程中,对于腹部的扩撑力量的使用和风口大小的改变,一定要协调配合,任何单一的行为,都不利于高低音吹奏能力的提高。
以上这些因素就是我对铜管乐吹奏中产生高低音的因素的一些初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多多加以指正!
一、风口的大小对产生高低音的作用
如何合理地使用风口的大小,对产生高低不同的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产生高低音的因素中,风口的大小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所谓的吹奏法,大部分指的就是在吹奏高低音时,如何使嘴唇改变风口的大小,从而扩大吹奏的音高范围的方法。
“风口”是指在吹奏时上下嘴唇间形成的小孔。它犹如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的鼓皮,起发声作用。比如,当我们呼出的气流摩擦的是放大了的嘴唇风口,
那么所产生的声音就低。因为将风口放大就等于扩大了振动体,从而使其振幅变小而产生音高。因此,吹奏时将风口的大小作调整,就像演奏弦乐器时通过手指按弦来改变琴弦的长度一样;吹奏时的嘴唇犹如打击乐器中鼓的鼓皮,调整风口的大小就像有了大小不同的爵士鼓一样,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音高的范围;音高的范围越大,吹奏高低音的能力越强。
然而,吹奏铜管乐时的嘴唇毕竟不是弦乐器的弦,也不是爵士鼓的鼓皮,它是号嘴里面的上下嘴唇呈现一个圆形的振动体,中间开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的大小变化不但能起到改变类似弦乐器弦的长度的作用,而且又能使嘴唇振动面积的大小也同时得到改变。如在吹奏低音时,在号嘴里的嘴唇几乎处于全面振动状态,而随着风口的缩小,嘴唇的振动面积就逐渐减小,振动点也因此移向中间,并使原来在风口外围振动的嘴唇部分不参与振动转而为缩小风口起传力和支持的作用。这种在吹奏中改变风口的大小和减少振动面积的动作是形成高音吹奏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吹奏高音失败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没有缩小嘴唇振动的面积,并继续在大面积振动的状况下蛮吹造成的。
二、结合力的强弱对产生高低音的作用
在吹奏铜管乐的高音时,必然会遇到嘴唇与号嘴结合产生的。一个结合力的问题。对于这个结合力,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吹奏时往往会出现两种错误现象:一种是由于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而犯的最原始的错误,那就是用增减号嘴低压嘴唇的力量来吹奏高低音;另一种是在认识了前一种错误以后所发生的更为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废除嘴唇与号嘴的结合力而只靠嘴唇的闭合力来吹奏高低音,结果是使其他也能产生高低音的众多因素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严重阻碍了高低音吹奏能力的提高。在铜管乐吹奏过程中,嘴唇与号嘴之间始终存在一个结合力。这个结合力的运用正确与否也是直接导致能否形成高音吹奏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去正确理解这个结合力呢?正确的结合力是指:为符合吹奏某个音的音高需要而使嘴唇与号嘴互相产生的一种均衡抵力,而不能将“结合力”错误的理解为“号嘴压嘴唇的力量”。任何一个人在没有掌握正确的结合力之前,遇到高音吹不出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拉紧铜管乐器给嘴唇增加压力来吹奏高音,但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用手拉号是一种常见病,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严格辅导,一般都会犯这个毛病。很多人由于错误地“用手拼命地拉号吹出需要的音高”,最终导致吹奏高音的失败。因为拉号所形成的是一种单向的使嘴唇受压的力量。由于牙床是呈半圆的,而来自号嘴的压力不但会使得嘴唇无法为吹奏高音缩小风口,反而会把吹奏的风口撑得更大而影响高音的产生。有些人因为手拉号吹出了高音,所以他会坚信自己的吹奏方法没错而永远停留在这个音区的吹奏能力上。殊不知,靠用手拉号吹奏时,不但号嘴会挤压嘴唇内侧而影响吹奏高音的持续性、而且用号嘴压嘴唇吹奏出来的声音紧张刺耳。所谓“正确的吹奏声音与错误的吹奏声音”的区别就在于此。
吹奏出令人紧张的、不悦耳的声音的原因无非是采用了错误的起因方法(闭着嘴唇起因),或者是采用了微笑形嘴形吹奏法和撇嘴性吹奏法。微笑形嘴形和瘪嘴形这两种吹奏法的弱点都是出现在结合力上。因为这两种方法在吹奏高音时都是将两嘴角往两边拉开,嘴唇与号嘴的结合点只有上下两点,而左右量嘴角却远离号嘴。这样,随着号嘴单方面对嘴唇压力的加重,会使唇尖肌肉分散并有触动感,从而导致唇尖肌肉力量的溃散并致使唇尖风口放大、振动频率降低,声音也随之开裂而导致刺耳,并且限制了高音的产生。这种吹奏,其明显的特征是;在吹到声音结束时音尾会呈“嘟—哇”往下掉的声音。这是因为原本想缩小的风口,由于号嘴对嘴唇的挤压反而被撑开所致用号嘴单方面长时间压嘴唇,还会造成嘴唇浮肿而影响振动发声,甚至破裂而不能继续吹奏。
三、气流速度的快慢对产生高低音的作用
在铜管乐吹奏中,气流速度的快慢对高低音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吹奏高音时气流的速度快,而吹奏低音时气流的速度慢,也就是说,造成吹奏高音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吹奏高音时没有相应地加快气流的速度,相反,造成吹奏低音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吹奏低音时没有相应地减缓气流的速度。因此,正确掌握、合理运用变换气流速度的方法也是吹奏高低音能力、拓展在高低音区出走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在吹奏高音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急速的气流做配合的话,吹奏的风口会因太小、太紧而难以使嘴唇振动发声,在吹奏低音时,如果没有相应缓慢的气流做配合的话,那么也难以使嘴唇振动发声。在实际训练中,有些人在吹奏高音时音准总是偏低,而在吹奏高音时音准总是偏低,原因之一就是对所要吹奏的音没有运用相应的气流速度 ,我们在吹奏时必须根据乐曲不同音高来相应地加快或降低呼出气流的速度,那么,如何才能合理的运用、控制呼出气流的速度呢?吹奏时腹部的扩撑力量与风口配合,犹如“气泵”和“水龙头”,两者协调能更有效地控制呼出气流的速度,如果两者缺一,那么流速就会减半。在高低音的形成过程中,这两种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又有各自的独立性。所以,在吹奏过程中,对于腹部的扩撑力量的使用和风口大小的改变,一定要协调配合,任何单一的行为,都不利于高低音吹奏能力的提高。
以上这些因素就是我对铜管乐吹奏中产生高低音的因素的一些初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多多加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