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上完课或听完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与反思,总会有些成败得失的感触,如果能及时地记下经验和教训,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一、总结“精彩”之处,日积月累
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精彩”之处。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鸣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实施“二次备课”,调整教案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写教学后记的素材。例如,我为教学“8、7、6加几”一课后,学生有创造性地计算方法给我们全体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反思中记下了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把成人意识中的最优的计算方法硬塞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学生合作探究出了见大数拆小数、看小数分大数、把大数先想成10、接数法等多种方法。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我觉得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反思“失败”,“吃一堑,长一智”
课堂教学是件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地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如我曾经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有过一次尝试,但基本上还是忠实于教材的。当时我试图“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证明1/2=2/4=3/6……”来引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为此,我大胆改革教材。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分数最大,当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组分子分母各不相同竟然都相等时,他们既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惊异:数学是多么奇妙!总结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我让他们在“若干个分数”这样一个开放的背景中进行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去找出相等的分数。这样,不仅弥补了教材内容单薄、方法单一的不足,而且给学生创设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创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情景,为展示答案及过程的多彩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调控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料。
三、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说“不”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权威”,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学生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学习情景中,久而久之,学生便因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现在的课堂教学非常需要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平等对话,教学必须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与主体性格的形成。
在有些时候,根据实际教材需要,教师可以故意出现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纠正。教学“平均分”这一课中,我将例1图说成老师摆的,(图:橘子都是3个一份,但有一份是4个,一份是2个),并问学生:“老师摆得怎么样?”有学生回答:“不怎么样。”接着我又说:“你看,你准备帮老师怎么摆一摆?”学生说:“把4个橘子里的一个放在2个橘子的那一份,现在每份都是3个,就每份同样多了。”我觉得这样不但没有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反而使教师不在居高临下,师生关系平等了,学生觉得自己还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自然就发生了变化。就这样,学生的手也举起来了,也敢说出独立的想法了,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这一切,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生活沃土。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写教学反思,对于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训练写作能力,都很有必要,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总结“精彩”之处,日积月累
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精彩”之处。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鸣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实施“二次备课”,调整教案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写教学后记的素材。例如,我为教学“8、7、6加几”一课后,学生有创造性地计算方法给我们全体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反思中记下了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把成人意识中的最优的计算方法硬塞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学生合作探究出了见大数拆小数、看小数分大数、把大数先想成10、接数法等多种方法。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我觉得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反思“失败”,“吃一堑,长一智”
课堂教学是件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地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如我曾经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有过一次尝试,但基本上还是忠实于教材的。当时我试图“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证明1/2=2/4=3/6……”来引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为此,我大胆改革教材。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分数最大,当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组分子分母各不相同竟然都相等时,他们既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惊异:数学是多么奇妙!总结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我让他们在“若干个分数”这样一个开放的背景中进行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去找出相等的分数。这样,不仅弥补了教材内容单薄、方法单一的不足,而且给学生创设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创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情景,为展示答案及过程的多彩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调控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料。
三、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说“不”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权威”,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学生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学习情景中,久而久之,学生便因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现在的课堂教学非常需要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平等对话,教学必须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与主体性格的形成。
在有些时候,根据实际教材需要,教师可以故意出现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纠正。教学“平均分”这一课中,我将例1图说成老师摆的,(图:橘子都是3个一份,但有一份是4个,一份是2个),并问学生:“老师摆得怎么样?”有学生回答:“不怎么样。”接着我又说:“你看,你准备帮老师怎么摆一摆?”学生说:“把4个橘子里的一个放在2个橘子的那一份,现在每份都是3个,就每份同样多了。”我觉得这样不但没有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反而使教师不在居高临下,师生关系平等了,学生觉得自己还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自然就发生了变化。就这样,学生的手也举起来了,也敢说出独立的想法了,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这一切,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生活沃土。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写教学反思,对于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训练写作能力,都很有必要,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