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主张师生同题作文,因为同题作文可以贯穿整个作文过程——选题、审题、指导写作和反馈评价,因为有了全程的参与,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效果更理想。当然限于老师的教学精力,不是每布置一篇作文都需要同题写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写作的过程中,诸如写片断、列提纲。
关键词: 同题作文 可写度 批改 评价
在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热衷师生同题作文,对于老师来说,这无疑给自己增加了压力。通常我们在作文试卷的参考答案的作文部分只看到“略”字,只看学生怎么写,然而细细体味,我觉得这其中,老师缺失了一个体验的过程,许多要考虑的、有助于教学的问题被忽略了,这可能是产生作文教学盲区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教师有了体验,才会知道教学如何进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师生同题作文就是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那些在作文教学中成绩斐然的老师,首先是勤于笔耕者,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在和学生分享写作经验,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信服、获取收益。所以,自己觉得有益的压力还是需要的,它能促使自己深入思考,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在共同参与体验中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人说:教别人东西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感觉在玩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常常为学生不愿学、不愿做而困惑、苦恼,尤其听到写作文便“怨声载道”。对于作文,学生往往把其归结为“要我写”,所以他们大都只求完成,作文质量可想而知。显然学生没有把作文作为兴趣来做,自然效果不佳。任何事情当觉得“要我做”的时候都是被动、牵强的;只有“我要做”时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记得我的老师曾说过,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言下之意是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练就、提升。只有有了兴趣的东西,他才会主动去做、全心投入去做。我认为,同题作文于师生双方都大有裨益,是一种很好的教与学双方平等交流的方法。
一、同题作文让教师把握文章可写度
有时,老师出一个题目很容易,但也有老师会感叹,这个题目蛮难写的。于是,我就想,老师都会感到难以成文,那么对学生是否就意味着是勉为其难的事,造成学生畏写、厌写也就不奇怪了。
当老师要出题目让学生写时,如果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我写,会怎么去构思、准备,这样就能了解这个题目的可写性,也便于指导学生写作。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我首先引导学生审题。审题很重要,如果不仔细看题,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牛头不对马尾。然后帮学生打开思路,学习选材。我出示范例,指导学生选材应该适合、新颖、独到。
实例1:
四川地震,人们纷纷援助,
奥运支援者,无偿服务
一高考女生快迟到,巡警来帮忙
实例2:
那天上抄本的时候,我的钢笔突然写不出字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体转。这时,贺亚宇同学看见了,借给了我一支,我心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还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记着他。
实例3:
我们班的贺亚宇同学特别热心助人。那天上抄本的时候,我的钢笔突然写不出字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体转。这时,贺亚宇同学看见了,借给了我一支,我心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还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记着他。
最后出示自己的下水文。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是否造成程式化的八股文,学生被引入老师的框架,缺乏主观能动。但我以为,对于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一味放任的话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放弃;何况思路的引导并不扼杀学生自我主张,他可以因借鉴而受到启发进而找到发挥自我见解的空间。当学会思考之后,才会体验到思考和表达是有趣、有意义的事,为自己的观点能述诸文字而感受到“成就感”,这是学生“乐写”的前提。
我始终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连老师都认为无话可说、不想多说的话题,又怎么可能让学生侃侃而谈、言之成理呢?写作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
二、同题作文让批改更具实效
“师生同批作文,同享作文乐趣”。师生同批作文的目的不是减轻老师的负担,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别人的优秀文章,如何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问题,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所以要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批改同学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否则学生拿到其他同学的作文,根本无从着手。可在学生习作交上去后,挑选几本有代表性的习作,在课堂上师生同批同改。指导学生依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比如审题、立意、材料运用等进行批改,还可以从调整思路、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批改,这样就降低了学生批改的难度,让学生对批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通过课堂修改,学生形成了更为明确的写作要求,接着就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课堂集体批改的经验,再批时学生相对轻松、自主,批改的信度也大大提高。师生同批同改,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架起了一座沟通融合的桥梁,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这种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批同改方法运用得好与坏,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什么样的作文作为例文,二是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到批改作文这项活动中来。例文没有代表性,学生不能积极阅读,不能进行充分探讨,这种批改将不能取得成功。
三、同题作文让评价更客观
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反馈,这是影响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因素。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作文本发下来时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那么分数就是学生的一个刺激点。曾听到有语文老师说,语文为什么就不可以有高分,我们常常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吝于给分,难得给个八十多分就非常“阔绰”了。连高考都可以有满分作文,我们为什么那么苛刻,难道满分作文就完美无缺吗?作文评价本身有主观因素,更罔论满分作文到了另一考官手里沦为不及格作文了。同题作文之后再来看学生的文章,会发现许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从而对学生文章不再一味苛求。应给学生一个相对高的分数,就因为文中某一方面的出彩,就因为有老师自己没有及时发现。
同样,如果只有分数而没有评语,或者刻板的寥寥数语,恐怕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反之,老师的一些分析、一点肯定、一处商讨,都足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同题作文因为有了思考写作的过程,老师在评语中的补充见解亦能言之有物,不至于泛泛而谈,让学生不知所云,因为那样无法达到评语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 同题作文 可写度 批改 评价
在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热衷师生同题作文,对于老师来说,这无疑给自己增加了压力。通常我们在作文试卷的参考答案的作文部分只看到“略”字,只看学生怎么写,然而细细体味,我觉得这其中,老师缺失了一个体验的过程,许多要考虑的、有助于教学的问题被忽略了,这可能是产生作文教学盲区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教师有了体验,才会知道教学如何进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师生同题作文就是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那些在作文教学中成绩斐然的老师,首先是勤于笔耕者,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在和学生分享写作经验,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信服、获取收益。所以,自己觉得有益的压力还是需要的,它能促使自己深入思考,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在共同参与体验中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人说:教别人东西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感觉在玩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常常为学生不愿学、不愿做而困惑、苦恼,尤其听到写作文便“怨声载道”。对于作文,学生往往把其归结为“要我写”,所以他们大都只求完成,作文质量可想而知。显然学生没有把作文作为兴趣来做,自然效果不佳。任何事情当觉得“要我做”的时候都是被动、牵强的;只有“我要做”时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记得我的老师曾说过,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言下之意是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练就、提升。只有有了兴趣的东西,他才会主动去做、全心投入去做。我认为,同题作文于师生双方都大有裨益,是一种很好的教与学双方平等交流的方法。
一、同题作文让教师把握文章可写度
有时,老师出一个题目很容易,但也有老师会感叹,这个题目蛮难写的。于是,我就想,老师都会感到难以成文,那么对学生是否就意味着是勉为其难的事,造成学生畏写、厌写也就不奇怪了。
当老师要出题目让学生写时,如果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我写,会怎么去构思、准备,这样就能了解这个题目的可写性,也便于指导学生写作。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我首先引导学生审题。审题很重要,如果不仔细看题,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牛头不对马尾。然后帮学生打开思路,学习选材。我出示范例,指导学生选材应该适合、新颖、独到。
实例1:
四川地震,人们纷纷援助,
奥运支援者,无偿服务
一高考女生快迟到,巡警来帮忙
实例2:
那天上抄本的时候,我的钢笔突然写不出字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体转。这时,贺亚宇同学看见了,借给了我一支,我心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还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记着他。
实例3:
我们班的贺亚宇同学特别热心助人。那天上抄本的时候,我的钢笔突然写不出字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体转。这时,贺亚宇同学看见了,借给了我一支,我心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还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记着他。
最后出示自己的下水文。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是否造成程式化的八股文,学生被引入老师的框架,缺乏主观能动。但我以为,对于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一味放任的话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放弃;何况思路的引导并不扼杀学生自我主张,他可以因借鉴而受到启发进而找到发挥自我见解的空间。当学会思考之后,才会体验到思考和表达是有趣、有意义的事,为自己的观点能述诸文字而感受到“成就感”,这是学生“乐写”的前提。
我始终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连老师都认为无话可说、不想多说的话题,又怎么可能让学生侃侃而谈、言之成理呢?写作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
二、同题作文让批改更具实效
“师生同批作文,同享作文乐趣”。师生同批作文的目的不是减轻老师的负担,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别人的优秀文章,如何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问题,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所以要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批改同学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否则学生拿到其他同学的作文,根本无从着手。可在学生习作交上去后,挑选几本有代表性的习作,在课堂上师生同批同改。指导学生依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比如审题、立意、材料运用等进行批改,还可以从调整思路、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批改,这样就降低了学生批改的难度,让学生对批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通过课堂修改,学生形成了更为明确的写作要求,接着就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课堂集体批改的经验,再批时学生相对轻松、自主,批改的信度也大大提高。师生同批同改,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架起了一座沟通融合的桥梁,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这种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批同改方法运用得好与坏,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什么样的作文作为例文,二是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到批改作文这项活动中来。例文没有代表性,学生不能积极阅读,不能进行充分探讨,这种批改将不能取得成功。
三、同题作文让评价更客观
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反馈,这是影响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因素。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作文本发下来时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那么分数就是学生的一个刺激点。曾听到有语文老师说,语文为什么就不可以有高分,我们常常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吝于给分,难得给个八十多分就非常“阔绰”了。连高考都可以有满分作文,我们为什么那么苛刻,难道满分作文就完美无缺吗?作文评价本身有主观因素,更罔论满分作文到了另一考官手里沦为不及格作文了。同题作文之后再来看学生的文章,会发现许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从而对学生文章不再一味苛求。应给学生一个相对高的分数,就因为文中某一方面的出彩,就因为有老师自己没有及时发现。
同样,如果只有分数而没有评语,或者刻板的寥寥数语,恐怕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反之,老师的一些分析、一点肯定、一处商讨,都足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同题作文因为有了思考写作的过程,老师在评语中的补充见解亦能言之有物,不至于泛泛而谈,让学生不知所云,因为那样无法达到评语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