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标的着重点之一。本文拟在论述教师如何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利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备课流程,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科学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方案更趋科学合理,让历史课堂更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 多维备课 资源整合 学生主体 有效教学
备课是教师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实况,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案。所以新课程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挑战传统,大胆创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论的备课理念和方法,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实现多维度备课,使编写出来的教案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蓝图。在此,我就如何进行多维度备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资源
合理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但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取舍、和补充,使教学的核心内容更加凸显。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中,教材将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革命纲领按时间顺序分别放在前后两个阶段,如按教材的顺序教学,必然不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两个不同时期的纲领进行比较和联系,因此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后,把这两个革命纲领的教学设计成表格对比的形式重点讲述,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理解掌握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最佳境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对学生特有心理的分析,把教法体现出来。教师备课就应首先考虑到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自主学习起来,充分发挥其主体优势。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民族、和谐、互动、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不要吝惜对学生的鼓励,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以顺利地进行。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掌握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中,针对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概况,我设计了几个由浅如深的问题:1、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商人,有意投资办厂,你会把积累额财富用于创办哪一类型的工业?(轻工业)你会选择中国的什么地方作为办厂的地点?(东南沿海)为什么 (所需资金较少,技术要求不高等;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市场等)2、办厂过程中你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资金,劳动力,设备问题)3、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他有什么优势? (资金雄厚,设备先进,关税特权等)。通过这三个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思考回答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民族工业一开始基本限于轻工业,而且分布的地域范围和数量都很有限。
三、指导预习,发现问题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提倡把问题的提出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充分的预习,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可适当的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教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对在预习中提出问题保持热情和兴趣,我设立奖励机制,对一些提出既独到又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者一定的奖励。以上做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预习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神权下的自我一课中,有一个平时学习一般的学生针对教材中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这是一个联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问题。这本是教师必备和必须回答的问题,但为了鼓励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特意说这是同学提出来的,很有创意。受到表扬的那个学生在此后的学习中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成绩不断的进步。
四、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还要掌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预存许多教学资源和信息,通过影像,视频片段,音响,动态画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稳定和长久,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灵丹“,因为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课使用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会更好。因此,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信息的选择和容量,避免因为超量多余的信息冲淡教学的重点,结果出现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下来,学生却不知所云的情况。
总之,新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努力构建新的备课模式,探讨其方法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历史教学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2]程晓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高中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4]刘旭东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关键词:课程标准 多维备课 资源整合 学生主体 有效教学
备课是教师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实况,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案。所以新课程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挑战传统,大胆创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论的备课理念和方法,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实现多维度备课,使编写出来的教案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蓝图。在此,我就如何进行多维度备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资源
合理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但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取舍、和补充,使教学的核心内容更加凸显。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中,教材将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革命纲领按时间顺序分别放在前后两个阶段,如按教材的顺序教学,必然不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两个不同时期的纲领进行比较和联系,因此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后,把这两个革命纲领的教学设计成表格对比的形式重点讲述,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理解掌握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最佳境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对学生特有心理的分析,把教法体现出来。教师备课就应首先考虑到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自主学习起来,充分发挥其主体优势。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民族、和谐、互动、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不要吝惜对学生的鼓励,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以顺利地进行。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掌握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中,针对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概况,我设计了几个由浅如深的问题:1、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商人,有意投资办厂,你会把积累额财富用于创办哪一类型的工业?(轻工业)你会选择中国的什么地方作为办厂的地点?(东南沿海)为什么 (所需资金较少,技术要求不高等;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市场等)2、办厂过程中你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资金,劳动力,设备问题)3、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他有什么优势? (资金雄厚,设备先进,关税特权等)。通过这三个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思考回答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民族工业一开始基本限于轻工业,而且分布的地域范围和数量都很有限。
三、指导预习,发现问题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提倡把问题的提出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充分的预习,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可适当的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教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对在预习中提出问题保持热情和兴趣,我设立奖励机制,对一些提出既独到又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者一定的奖励。以上做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预习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神权下的自我一课中,有一个平时学习一般的学生针对教材中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这是一个联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问题。这本是教师必备和必须回答的问题,但为了鼓励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特意说这是同学提出来的,很有创意。受到表扬的那个学生在此后的学习中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成绩不断的进步。
四、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还要掌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预存许多教学资源和信息,通过影像,视频片段,音响,动态画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稳定和长久,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灵丹“,因为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课使用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会更好。因此,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信息的选择和容量,避免因为超量多余的信息冲淡教学的重点,结果出现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下来,学生却不知所云的情况。
总之,新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努力构建新的备课模式,探讨其方法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历史教学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2]程晓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高中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4]刘旭东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