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就是导演。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创设教学氛围,搭建活动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学方法,培养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尽力把学生放在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中遨游,它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注意力; 吸引力;锻炼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乐于学习,快乐、主动参与学习,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说唱儿歌或饶口令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7课《酸的和甜的》时,上課前孩子们还正在互相聊着课间好玩的游戏,我便打开视屏让孩子们观看动画和听《狐狸和葡萄》的儿童歌谣,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注意一下子回到了老师这儿。
2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在教学秩序比较差的班级,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几乎都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的思考。为了迅速处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教学实践证明,猜谜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直观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6课《风娃娃》时,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我开始念起了谜面:小树见它招手……云儿见它让路。孩子们立刻活跃来,各自开动着脑筋,并互相商量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据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1)利用游戏、比赛。低段语文教学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自选商场》时我将游戏和比赛同时进行,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自选商场的场景,请4位孩子代表各自的小组自由选购物品,看谁选的多,并告诉大家自己选了哪些商品(面向所有孩子读卡片)这样每个孩子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的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易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11课《我多想去看看》时,教师可以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有关北京的一些视频,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更激发学生到北京去的愿望。除此之外,简笔画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
(3)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教师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转,并积极参与思考。
(4)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效地继续学习,注意力就会最大限度、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4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光有兴趣和动机是不够的,必须磨练意志,增强自制力,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上完一课的第一课时后,进行听写上一课的生字,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表扬。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使老师不能从素质教育考虑,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这就转移了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使学生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注意于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乐学。因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一个整体和谐的班集体,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才能形成普遍全神贯注的大气候,有了这种大气候,注意才能真正地入神,教学效益也才会从整体上真正地提高。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从外部获得信息的90%以上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在语文课堂上,正是由于教师的声情并茂、讲做结合,才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语文课上学生能否专心学习是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促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4期,北京教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4期,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注意力; 吸引力;锻炼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乐于学习,快乐、主动参与学习,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说唱儿歌或饶口令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7课《酸的和甜的》时,上課前孩子们还正在互相聊着课间好玩的游戏,我便打开视屏让孩子们观看动画和听《狐狸和葡萄》的儿童歌谣,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注意一下子回到了老师这儿。
2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在教学秩序比较差的班级,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几乎都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的思考。为了迅速处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教学实践证明,猜谜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直观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6课《风娃娃》时,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我开始念起了谜面:小树见它招手……云儿见它让路。孩子们立刻活跃来,各自开动着脑筋,并互相商量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据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1)利用游戏、比赛。低段语文教学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自选商场》时我将游戏和比赛同时进行,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自选商场的场景,请4位孩子代表各自的小组自由选购物品,看谁选的多,并告诉大家自己选了哪些商品(面向所有孩子读卡片)这样每个孩子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的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易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11课《我多想去看看》时,教师可以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有关北京的一些视频,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更激发学生到北京去的愿望。除此之外,简笔画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
(3)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教师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转,并积极参与思考。
(4)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效地继续学习,注意力就会最大限度、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4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光有兴趣和动机是不够的,必须磨练意志,增强自制力,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上完一课的第一课时后,进行听写上一课的生字,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表扬。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使老师不能从素质教育考虑,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这就转移了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使学生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注意于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乐学。因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一个整体和谐的班集体,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才能形成普遍全神贯注的大气候,有了这种大气候,注意才能真正地入神,教学效益也才会从整体上真正地提高。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从外部获得信息的90%以上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在语文课堂上,正是由于教师的声情并茂、讲做结合,才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语文课上学生能否专心学习是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促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4期,北京教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4期,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