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利亚东古塔地区2018年4月7日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后,美国等西方多国反应强烈,直接把矛头指向叙利亚政府,局势日益紧张。在叙利亚内战中,化武阴影一直存在,对于各类疑似化武究竟从何而来、是谁投放的,叙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俄罗斯与西方各执一词。
叙利亚化武从何而来?
一名熟悉相关情况的中国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般来说化学武器所涉及的毒剂主要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六大类。目前被指控出现在叙利亚战场的化学武器,主要以神经性毒剂为主,包括沙林、VX等,也有少量报告称发现过芥子气等糜烂性毒剂,此外还有氯气等有毒物质据称也被用于战场。
叙利亚战场上出现的化学武器究竟来自何方?会是叙利亚政府原有的库存吗?2013年10月,叙利亚正式成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缔约国,并与联合国合作,销毁其库存的化学武器和生产设备。2014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宣布,已经将叙利亚上缴的化学武器全部销毁。不过专家介绍说,被销毁的化武是叙利亚政府向禁化武组织宣布的和被禁化武组织核查过的那部分,不排除少量化武被反对派或其他组织所控制,而没有对外公开。这种情况此前也出现过,例如利比亚曾宣布上缴所有化武并销毁,但后来新政府上台后又发现了前政府没有对外宣布的化学武器。
不过禁化武组织专家此前的实地考察显示,在叙利亚各种疑似化武袭击事件中,使用的化学炮弹明显带有“手工作坊制品”的特点,似乎并非军方制式装备。它们大都是用陈旧的老式炮弹改造的,包括迫击炮弹、火箭弹和榴弹,甚至在一次化武袭击中就会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炮弹。这种特点在专业人士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化学炮弹危险性极高,通常都有非常严格的统一军用标准以便保管维护,同时还有鲜明标识以标明具体的毒剂种类。即便是二战中的日军所使用的化学武器,同时也采用这种做法。
因此专家表示,叙利亚战乱中,虽然政府军、反政府武装乃至“伊斯兰国”都被指控使用了化學武器,但禁化武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只确认了“叙利亚境内存在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但对于“谁是使用者”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明。
各种毒剂威胁有多大?
在叙利亚战乱中,被指控使用最多的化学武器是沙林。2013年8月21日,发生在大马士革市郊的一次沙林毒剂袭击致使大量人员伤亡。美国随即展开军事干预谴责阿萨德政府,英法等西方国家也纷纷支持美国的立场,指控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并以此作为军事打击叙利亚的理由。此后叙利亚的多起化武袭击事件也大都以沙林为主。
作为臭名昭著的神经性毒剂之一,沙林可以通过炮弹或航空炸弹投掷,其毒性反应极快,在短时间较难有效的控制。它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受害者会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缩小和剧烈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几分钟就会窒息而死,即便没有当场死亡,也容易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2015年禁化武组织专家确认,“非国家行为体”于当年8月在叙利亚阿勒颇北部的马里亚镇使用糜烂性毒剂“芥子气”。它可以通过气体或液体的形式造成人员伤害,中毒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沾染或呼吸道侵入肌体,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对皮肤、黏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由于时至今日仍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芥子气受害者终身将与痛苦为伴。西方媒体分析认为,那次袭击很可能是“伊斯兰国”所为,经由土耳其或伊拉克获得了这些芥子气。
除了这些被国际认定的化学武器外,一些有毒物质也被指控用于发动化学袭击。2014年,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就发布视频称,政府军使用直升机投掷装满氯气的黄色包装桶。叙利亚东古塔7日发生的疑似化武事件也被传可能使用了氯气。据介绍,高浓度的氯气吸入肺中会形成盐酸,造成内部烫伤和肺水肿而致死。虽然早在一战中,氯气就作为毒剂被广泛使用,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它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毒性相比新一代化武要弱得多,因此氯气并不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附表化学品目录中。
能否控制住化武流失?
叙利亚频发的化武袭击事件,让国际社会充满忧虑。除了不断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外,这些化学武器及其制造技术会不会流失到其他国家甚至恐怖组织手中?能否控制住这种趋势呢?
中国专家介绍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彻底截断叙利亚化武的供应很难。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战乱,无论是全面查找叙利亚境内的化武库存或生产设备,还是监控边境地区的化武原料走私渠道,难度都非常大。另一方面,叙利亚境内出现的几种化学武器制造难度都不高。例如使用最多的沙林毒剂,只要具备生产含磷农药能力的化工厂就有可能生产类似的有毒物质。在著名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几名邪教徒只凭借简陋的设施就制造了相当数量的沙林毒剂。更让人担心的是,随着氯气等有毒物质也被投入战场,未来的化武袭击门槛有可能会逐渐降低。
叙利亚化武从何而来?
一名熟悉相关情况的中国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般来说化学武器所涉及的毒剂主要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六大类。目前被指控出现在叙利亚战场的化学武器,主要以神经性毒剂为主,包括沙林、VX等,也有少量报告称发现过芥子气等糜烂性毒剂,此外还有氯气等有毒物质据称也被用于战场。
叙利亚战场上出现的化学武器究竟来自何方?会是叙利亚政府原有的库存吗?2013年10月,叙利亚正式成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缔约国,并与联合国合作,销毁其库存的化学武器和生产设备。2014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宣布,已经将叙利亚上缴的化学武器全部销毁。不过专家介绍说,被销毁的化武是叙利亚政府向禁化武组织宣布的和被禁化武组织核查过的那部分,不排除少量化武被反对派或其他组织所控制,而没有对外公开。这种情况此前也出现过,例如利比亚曾宣布上缴所有化武并销毁,但后来新政府上台后又发现了前政府没有对外宣布的化学武器。
不过禁化武组织专家此前的实地考察显示,在叙利亚各种疑似化武袭击事件中,使用的化学炮弹明显带有“手工作坊制品”的特点,似乎并非军方制式装备。它们大都是用陈旧的老式炮弹改造的,包括迫击炮弹、火箭弹和榴弹,甚至在一次化武袭击中就会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炮弹。这种特点在专业人士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化学炮弹危险性极高,通常都有非常严格的统一军用标准以便保管维护,同时还有鲜明标识以标明具体的毒剂种类。即便是二战中的日军所使用的化学武器,同时也采用这种做法。
因此专家表示,叙利亚战乱中,虽然政府军、反政府武装乃至“伊斯兰国”都被指控使用了化學武器,但禁化武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只确认了“叙利亚境内存在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但对于“谁是使用者”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明。
各种毒剂威胁有多大?
在叙利亚战乱中,被指控使用最多的化学武器是沙林。2013年8月21日,发生在大马士革市郊的一次沙林毒剂袭击致使大量人员伤亡。美国随即展开军事干预谴责阿萨德政府,英法等西方国家也纷纷支持美国的立场,指控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并以此作为军事打击叙利亚的理由。此后叙利亚的多起化武袭击事件也大都以沙林为主。
作为臭名昭著的神经性毒剂之一,沙林可以通过炮弹或航空炸弹投掷,其毒性反应极快,在短时间较难有效的控制。它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受害者会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缩小和剧烈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几分钟就会窒息而死,即便没有当场死亡,也容易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2015年禁化武组织专家确认,“非国家行为体”于当年8月在叙利亚阿勒颇北部的马里亚镇使用糜烂性毒剂“芥子气”。它可以通过气体或液体的形式造成人员伤害,中毒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沾染或呼吸道侵入肌体,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对皮肤、黏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由于时至今日仍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芥子气受害者终身将与痛苦为伴。西方媒体分析认为,那次袭击很可能是“伊斯兰国”所为,经由土耳其或伊拉克获得了这些芥子气。
除了这些被国际认定的化学武器外,一些有毒物质也被指控用于发动化学袭击。2014年,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就发布视频称,政府军使用直升机投掷装满氯气的黄色包装桶。叙利亚东古塔7日发生的疑似化武事件也被传可能使用了氯气。据介绍,高浓度的氯气吸入肺中会形成盐酸,造成内部烫伤和肺水肿而致死。虽然早在一战中,氯气就作为毒剂被广泛使用,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它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毒性相比新一代化武要弱得多,因此氯气并不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附表化学品目录中。
能否控制住化武流失?
叙利亚频发的化武袭击事件,让国际社会充满忧虑。除了不断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外,这些化学武器及其制造技术会不会流失到其他国家甚至恐怖组织手中?能否控制住这种趋势呢?
中国专家介绍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彻底截断叙利亚化武的供应很难。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战乱,无论是全面查找叙利亚境内的化武库存或生产设备,还是监控边境地区的化武原料走私渠道,难度都非常大。另一方面,叙利亚境内出现的几种化学武器制造难度都不高。例如使用最多的沙林毒剂,只要具备生产含磷农药能力的化工厂就有可能生产类似的有毒物质。在著名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几名邪教徒只凭借简陋的设施就制造了相当数量的沙林毒剂。更让人担心的是,随着氯气等有毒物质也被投入战场,未来的化武袭击门槛有可能会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