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入主题以前,我们不妨简单地扫描一下,在所谓新课改下语文课中的一些镜头:
镜头一:教学《称象》一课,教师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名义,让学生空谈更多更好的“称象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名义,机械理解和复述曹冲称象的科学依据。其结果,语文课成了创新思维课,科学实践课。
镜头二: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看课文图片说话后,让学生做分组选择性学习:喜欢表演的学生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喜欢画画的学生画一画赠别的画……
新课标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如何根据母语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学习母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课的性质。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呢?
1 理想的课堂是求“真”的课堂
1.1 真“自主”。一提“自主学习”,不少教师便将之理解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挑,学习方法由学生自己选,结果走入了自主学习的误区。学生表面获得自主的权利,可都没有突现真正的自主。长此以往,反而造成了学生能力低下,智力发展一般。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如何,关键是教师的“导”,要导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导在学生的困惑迷茫时,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
1.2 抒真情。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学的“气”之所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从而让那种源于儿童本性的真情在课堂中汩汩流淌。
2 理想的课堂是求“实”的课堂
2.1 教学目标要从虚化转向实际。目前,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两张皮”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游离于目标之外。如一位教师在上《院子里的悄悄话》一课时,忙于解决学生的提问(如老槐树和小槐树为什么会讲话?小槐树为什么不问别的问题而要问老槐树的年龄?等等),师生把童话给真实化了,于是在这些问题中兜圈子,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思考的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心中没有教学目标,仅凭个人的主观愿望教学。其次,目标贪大贪全,游离于教学之外。有的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上,必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块分别列出几个小点,殊不知,过于注重教学目标的面面俱到,势必造成教学指向不明确,造成教学程序烦琐和公式化,呆板化。
2.2 教学过程要从时尚转向实效。
2.2.1 课堂教学要重“练”。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师对“训练”二字,讳莫如深,似乎一提训练就有违背新课程之嫌,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写字为例,如果不训练,就有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如果训练程度不够,就不可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因此,该让学生读的就要读,该背的就要背,该练的就要练,关键要看教师处理“训练”的方式与艺术。
2.2.2 课堂教学仍需“讲”。在感受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我们亦感到不少教师在“讲”上讳莫如深,他们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认为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讲”是在走烦琐分析的老路。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讲与少讲甚至不讲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处理?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于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
2.2.3 课堂教学要关注“实践”。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教学要求也越来越明确。但在现实的小学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对此,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2.2.3.1 教师要把激趣摆在重要位置,使学生真正爱读书。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爱表现自己、爱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诸如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图书推荐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感受到书籍可以带领我们跨越时空,进入无法亲历的奇妙世界,了解天下奇闻故事,增长见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2.2.3.2 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可以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即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外阅读所得,在互相补充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对作品的鉴赏水平;检查和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做读书文摘,培养学生读书时“动笔墨”的良好习惯,努力将学生随意性、消遣性的课外阅读提升到有计划研讨、积累性阅读和品位鉴赏层面上来,让学生真正读有所获。
总之,真实、实在、简单,是新课程、新时代对语文教学本质回归的热切期盼。把语文教学教得真实一些、实在一些、简单一些,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镜头一:教学《称象》一课,教师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名义,让学生空谈更多更好的“称象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名义,机械理解和复述曹冲称象的科学依据。其结果,语文课成了创新思维课,科学实践课。
镜头二: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看课文图片说话后,让学生做分组选择性学习:喜欢表演的学生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喜欢画画的学生画一画赠别的画……
新课标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如何根据母语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学习母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课的性质。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呢?
1 理想的课堂是求“真”的课堂
1.1 真“自主”。一提“自主学习”,不少教师便将之理解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挑,学习方法由学生自己选,结果走入了自主学习的误区。学生表面获得自主的权利,可都没有突现真正的自主。长此以往,反而造成了学生能力低下,智力发展一般。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如何,关键是教师的“导”,要导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导在学生的困惑迷茫时,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
1.2 抒真情。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学的“气”之所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从而让那种源于儿童本性的真情在课堂中汩汩流淌。
2 理想的课堂是求“实”的课堂
2.1 教学目标要从虚化转向实际。目前,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两张皮”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游离于目标之外。如一位教师在上《院子里的悄悄话》一课时,忙于解决学生的提问(如老槐树和小槐树为什么会讲话?小槐树为什么不问别的问题而要问老槐树的年龄?等等),师生把童话给真实化了,于是在这些问题中兜圈子,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思考的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心中没有教学目标,仅凭个人的主观愿望教学。其次,目标贪大贪全,游离于教学之外。有的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上,必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块分别列出几个小点,殊不知,过于注重教学目标的面面俱到,势必造成教学指向不明确,造成教学程序烦琐和公式化,呆板化。
2.2 教学过程要从时尚转向实效。
2.2.1 课堂教学要重“练”。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师对“训练”二字,讳莫如深,似乎一提训练就有违背新课程之嫌,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写字为例,如果不训练,就有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如果训练程度不够,就不可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因此,该让学生读的就要读,该背的就要背,该练的就要练,关键要看教师处理“训练”的方式与艺术。
2.2.2 课堂教学仍需“讲”。在感受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我们亦感到不少教师在“讲”上讳莫如深,他们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认为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讲”是在走烦琐分析的老路。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讲与少讲甚至不讲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处理?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于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
2.2.3 课堂教学要关注“实践”。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教学要求也越来越明确。但在现实的小学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对此,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2.2.3.1 教师要把激趣摆在重要位置,使学生真正爱读书。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爱表现自己、爱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诸如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图书推荐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感受到书籍可以带领我们跨越时空,进入无法亲历的奇妙世界,了解天下奇闻故事,增长见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2.2.3.2 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可以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即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外阅读所得,在互相补充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对作品的鉴赏水平;检查和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做读书文摘,培养学生读书时“动笔墨”的良好习惯,努力将学生随意性、消遣性的课外阅读提升到有计划研讨、积累性阅读和品位鉴赏层面上来,让学生真正读有所获。
总之,真实、实在、简单,是新课程、新时代对语文教学本质回归的热切期盼。把语文教学教得真实一些、实在一些、简单一些,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