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是了解有关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探讨手足口病在中医方面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做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0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標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1-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近年在我国广泛流行,以5~7月为高发期,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最流行的病毒是柯萨奇病毒。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手足口病以来,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2008年在国内局部范围引起了大流行,少数重症患儿死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同时中医药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展现了中医临床优势与特点[6]。现将有关手足口病方面知识进行综述。
1 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张立秋[7]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时行邪毒,经口鼻而入,客蕴肺脾,波及营分,外发肌肤而成。肖达民等[8]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加之嗜食甘肥之品,素体内热偏盛,复感夏秋时令湿热邪毒;主要病机是心脾积热,湿热蒸腾。高英等[9]认为手足口病因感受疫毒时邪与内伤湿热蕴结所致。基本病机为卫表被遏和肺气失宣,故发热、头痛、身楚、咳嗽、流涕;心胃火盛,上蒸口舌,故口舌溃疡;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则发疱疹;毒邪耗伤气阴,则心悸、胸闷、气短;邪毒炽盛,逆传心包,内陷厥阴,故壮热、神昏、抽搐。
总之,中医基本认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外感时邪疫毒,内伤湿热蕴结,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心脾积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脾、心三脏,严重病例可累及心包经和肝经;疾病存在卫气营血传变,但很少深入血分。
2 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
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具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达高峰或易流行。有周期流行特点,间隔2~4年。
3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5]
患者和隐性传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便、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3.1 易发场所。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的主要场所。调查发现,幼托儿童接触病人后,37%出现显性临床感染。家庭与散居接触者出现显性感染极少,约5%~10%。
3.2 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3.3 传播方式。手足口病容易传染,病菌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玩具等。
4 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主要感染对象为4岁以下幼儿,发病率可高达14.23%~32.85%。
5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该病有自愈特点,一般轻者常可自愈。病程最短3天,最长8天,3~6天者占90.6%。
5.1 中医对其治疗的基本方[4]: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黄连。若疼痛重、牙龈红肿则改用或配用板蓝根、黄芩、白藓皮、金银花、竹叶、薄荷等煎水漱口;若手足红肿明显则用黄芩、黄连、丹皮、红花煎水漱口;若患部瘙痒则用生地、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部。
5.2 中医对其治疗的参考处方[2]。
处方一:白菊花6g、芦根15g、白茅根15g、生甘草6g;该处方用于舌苔发红的清热解毒。
处方二:金银花6g、麦冬10g、生薏苡仁10g、生甘草6g;该处方用于舌苔发白、发腻的清热利湿。
5.3 中医对其预防的措施[1]。
(1)用布做个中药香囊,把藿香、艾叶、肉桂烘干磨成细粉装入其内,每天让孩子挂在胸前,睡觉时放在枕边,每半个月更换一次香囊内的中药。
(2)把中药藿香、艾叶放入敞开的容器内,加入少量水,每天加热熏蒸房间30分钟。
(3)艾条1支,每天燃熏房间10分钟至15分钟。
6 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3]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多引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同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接触婴幼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7 结语[9]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手足口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是辨证施治、内外兼顾,起到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等作用。但目前国内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基本上是各专家小样本、回顾性的总结。今后,将挖掘更为有效的、便于推广的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莉,裴静怡.避手足口病有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1
[2] 郑筱倩.河南省公布预防手足口病中药参考处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1
[3] 记者,徐亚静.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必慌[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7
[4] 陈国权.手足口病属中医浸淫疮[N].中国中医药报.2009-03-05
[5] 陈晰.手足口病小常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7
[6] 张国梁,李泽庚,刘键.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12)
[7] 张立秋.加味解毒散治愈手足口病58例[J].中医药信息,2000(2):24
[8] 肖达民,刘艳霞.清心导赤散治疗d,JL手足口病30例[J].新中医,2002,34(8):51
[9] 高英,朱吉惠.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7):632—633
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0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標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1-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近年在我国广泛流行,以5~7月为高发期,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最流行的病毒是柯萨奇病毒。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手足口病以来,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2008年在国内局部范围引起了大流行,少数重症患儿死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同时中医药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展现了中医临床优势与特点[6]。现将有关手足口病方面知识进行综述。
1 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张立秋[7]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时行邪毒,经口鼻而入,客蕴肺脾,波及营分,外发肌肤而成。肖达民等[8]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加之嗜食甘肥之品,素体内热偏盛,复感夏秋时令湿热邪毒;主要病机是心脾积热,湿热蒸腾。高英等[9]认为手足口病因感受疫毒时邪与内伤湿热蕴结所致。基本病机为卫表被遏和肺气失宣,故发热、头痛、身楚、咳嗽、流涕;心胃火盛,上蒸口舌,故口舌溃疡;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则发疱疹;毒邪耗伤气阴,则心悸、胸闷、气短;邪毒炽盛,逆传心包,内陷厥阴,故壮热、神昏、抽搐。
总之,中医基本认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外感时邪疫毒,内伤湿热蕴结,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心脾积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脾、心三脏,严重病例可累及心包经和肝经;疾病存在卫气营血传变,但很少深入血分。
2 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
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具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达高峰或易流行。有周期流行特点,间隔2~4年。
3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5]
患者和隐性传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便、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3.1 易发场所。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的主要场所。调查发现,幼托儿童接触病人后,37%出现显性临床感染。家庭与散居接触者出现显性感染极少,约5%~10%。
3.2 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3.3 传播方式。手足口病容易传染,病菌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玩具等。
4 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主要感染对象为4岁以下幼儿,发病率可高达14.23%~32.85%。
5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该病有自愈特点,一般轻者常可自愈。病程最短3天,最长8天,3~6天者占90.6%。
5.1 中医对其治疗的基本方[4]: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黄连。若疼痛重、牙龈红肿则改用或配用板蓝根、黄芩、白藓皮、金银花、竹叶、薄荷等煎水漱口;若手足红肿明显则用黄芩、黄连、丹皮、红花煎水漱口;若患部瘙痒则用生地、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部。
5.2 中医对其治疗的参考处方[2]。
处方一:白菊花6g、芦根15g、白茅根15g、生甘草6g;该处方用于舌苔发红的清热解毒。
处方二:金银花6g、麦冬10g、生薏苡仁10g、生甘草6g;该处方用于舌苔发白、发腻的清热利湿。
5.3 中医对其预防的措施[1]。
(1)用布做个中药香囊,把藿香、艾叶、肉桂烘干磨成细粉装入其内,每天让孩子挂在胸前,睡觉时放在枕边,每半个月更换一次香囊内的中药。
(2)把中药藿香、艾叶放入敞开的容器内,加入少量水,每天加热熏蒸房间30分钟。
(3)艾条1支,每天燃熏房间10分钟至15分钟。
6 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3]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多引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同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接触婴幼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7 结语[9]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手足口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是辨证施治、内外兼顾,起到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等作用。但目前国内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基本上是各专家小样本、回顾性的总结。今后,将挖掘更为有效的、便于推广的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莉,裴静怡.避手足口病有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1
[2] 郑筱倩.河南省公布预防手足口病中药参考处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1
[3] 记者,徐亚静.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必慌[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7
[4] 陈国权.手足口病属中医浸淫疮[N].中国中医药报.2009-03-05
[5] 陈晰.手足口病小常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7
[6] 张国梁,李泽庚,刘键.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12)
[7] 张立秋.加味解毒散治愈手足口病58例[J].中医药信息,2000(2):24
[8] 肖达民,刘艳霞.清心导赤散治疗d,JL手足口病30例[J].新中医,2002,34(8):51
[9] 高英,朱吉惠.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7):6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