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妇女头饰调查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ttuu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疆普通高等学校人文学科重点项目新疆蒙古族民间工艺器物形态艺术研究课题项目,编号:040812B02
  摘要: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妇女发饰、头饰的发明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并得以传承发扬的,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历史悠久,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特色。其中包括头饰、发套、发辫、胸饰等无一不展现着卫拉特蒙古人的才华与智慧,而头饰艺术的发辫形式、工艺形制和图案装饰都为美化卫拉特蒙古服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妇女;头饰艺术
  0 引言
  在2013年5月,调研小组又再一次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参加“首届万人萨吾尔登节”并获取第一手资料。博湖县民族节日丰富异常,几乎可以从年初排到年尾。萨尔吾登,在古老的蒙古语中是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唱起来、跳起来的意思,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舞蹈的形式之一,尤其在内蒙古阿拉善及新疆蒙古族地区涉及广泛。萨吾尔登是以蒙古族古老的弹拨乐器“托布秀尔”为伴奏,多以表现马的各种动态,如走马、行马、快马等,乐曲顿挫昂扬,沁人心脾。除了蒙古人一年一度的萨达慕大会以外,萨尔吾登节可谓是第二个全民参与,与族同庆的大节。当日,为了感受“万人萨吾尔登节”和“千人托布秀尔”的节日气氛,探究盛装的风貌,调研小组一早来到博湖县开都河景区广场节日举办地,找到了一个视角观察最佳的地貌进行拍摄记录,以便集合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所有服饰种类的资料,相互对照,互为补充。来参加节日的不仅有当地的艺人、手工艺传承者,还有博湖县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中小学的学生和年轻的姑娘们在母亲的陪伴下,身着盛装,头戴高冠,款款而来。随着节日的有序不紊进行,人越聚越多,萨吾尔登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场面异常壮观,人们的欢呼声、哄笑声此起彼伏,节日气息浓郁。在“萨吾尔登节”等重要节庆中,女性都保持了部分传统发式,主要体现在未婚和已婚两方面,简洁靓丽,并在一些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1 发式
  古代无论男女都续发不剪,把头发绾成髻,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普遍流行。在调查时,一位叫朗彩的额吉(母亲,今年50岁),亲自为我们示范了发髻的梳发,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1.1 订婚发式
  首先大体分前后两个发区,前发区中分,并以左右侧耳为前后发区分界线,前发区分出左右两片发区后,各留出一扎半长发,剩余部分剪掉,并在长度中间部分系绳紧固,绳子以下的部分自然下垂,呈流苏状。后发区全部头发合为一股垂于背后(如图1)。梳妆于此发型的姑娘皆表示订婚,男方则不得提出提婚要求。待结婚时,剪短的两片前发区的头发会再次长长,为婚礼造型做准备。
  1.2 结婚发式
  结婚发式一直会保持不变几十年,直到老年阶段才不需重复如此繁琐严格的习俗。因为这种发式梳挽一次就要保持长达一周的时间,不得散下松开,更不得洗理,入睡时为保持发型的整齐,不因睡觉而变得杂乱,只能平躺,仅仅为了保证第二天的发型仍然整洁秀丽,这也是自远古就有的一种习俗。因为此发型的自理有很大难度,儿媳的发式一般由婆婆来帮助梳理,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后,自己便也会梳理这种发型,并以后也帮助自己的儿媳打理梳洗。步骤具体如下(如图2):
  (1)头发整体分为前后发区,前发区的划分与订婚法式相同,后发区同样沿中分线分成左右两片发区。
  (2)当前发区左右两边的头发长长时,便将其各梳挽成半“U”型发髻用发胶定型,并绕耳后,加以固定,半掩太阳穴及脸颊的造型让姑娘多了一些温婉简约。此发式多与中晚唐时期普通妇女流行的“抛家髻”实为相近,发髻两鬓包面,一髻抛出于发顶,是后唐最为盛行的著名发式。
  (3)接下来是此款发型的亮点所在,也是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区别于其他部族发型特色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U”型发辫模具,蒙语称“秀日古勒”,意思为最顶部的位置。展开后长十扎左右,中间细并逐渐向两侧加粗,然后再逐渐向两端变细,此形制符合头颅的曲线走向,并有便于长发的缠绕与固定,其制作工艺简单实用,用黑色平绒或粗布做外套,内部填充棉花直至紧实,并与材质弹性好有韧性柳枝贯穿其中,置于头顶前后发区分界线处,两侧下垂掩耳。
  (4)将先前分好的后发区分别先由外侧向内侧再由上向下分几股依次缠绕于发辫模具,最后用黑色细布绳将发梢缠扎固定于发辫模具末端。不需要任何发卡和夹子就牢牢地把“U”型发辫模具固定在了头发里,并使其发容看上去饱满大方。
  辫子是卫拉特蒙古人美丽勤劳的象征,又粗又亮的长辫不仅美观,而且因为其造型的智慧不会影响休息和劳作,这与蒙古族高原文化和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蒙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发明创造适合自己民族的产物,并将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发展至今。
  2 发套、挂饰
  2.1 发套
  长时间的劳作和不能经常梳洗头发使卫拉特蒙古妇女更加爱惜自己的发辫,为其她们设计了一个具有保护功能和审美价值高度统一的发套,蒙语称“锡维勒克”,一般长度为两扎,套筒的直径为5~6厘米,由黑色绸缎为地带刺绣图案围合而成,竖向缝纳固定。两端一宽一窄,宽者为上,内缝有细绳系于发辫中间偏上方,以便固定发套上端。发套两端多用库锦缘边,有时用犬齿纹刺绣代替库锦,后接花绦,数量上下不等,上为2~9道,下为1~4道,呈上多下少的规律。花绦多以花草纹样和吉祥纹样为主,金银波浪丝线穿插排列其中,色彩明快强烈(如图3)。
  2.2 挂饰
  为了显示家族的兴旺富有和劳作的光荣与美丽,卫拉特妇女喜欢在发套下端垂挂一种叫“陶克格”的饰物。其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劳作期间常带的一种单股挂饰(如图4),整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比例为1:1:2或1:2:3。上段用两到四种颜色的彩线交叉编织而成,中段接十三种渐变色彩线平行缠绕而成,呈现出彩虹般的自然视觉,下段为飘逸摇曳的黑色长流苏,与以上绚丽夺目的彩色系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装饰手法在卫拉特蒙古族服饰中常有体现,如袖口和发套的黑地绸缎彩色刺绣,在单色的衬托下渐变彩色更加熠熠生光,而黑色也不显得沉闷压抑。
  其二,是佩戴于重大节日和婚嫁之时的银饰三股流苏挂饰,最为传统的是蝴蝶纹银镶宝石流苏,整体由上至下分为四部分,前两部分为小蝴蝶银饰下衔大蝴蝶纹银饰,两端系铃,蝴蝶造型为尾部朝上头部朝下,呈上窄下宽状。第三部分为三个一指长直径为2厘米的圆柱型银筒,等间距分布缀于大蝴蝶纹银饰下端,其中间用串成的珊瑚宝石进行连接,并分别下接黑色长流苏一股。此挂饰在王公贵族中非常盛行,所以挂饰的造型与形制也难免因为个人喜好发生微妙的变化,除了蝴蝶纹银镶宝石流苏外,还出现多种样式:如万字纹镶宝石银饰,花卉纹镶宝石银饰等。(如图5)
  3 小节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妇女法式和头饰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特色。如中分柱形发髻,施彩色刺绣黑地发套,精致贵气的陶克格挂饰都代表着民族的思想和信念,也是当时社会经济的反应。达官贵人的发式皆镶珠点翠,绸缎纳以金丝,丝帛贯以珠宝,无一不显示着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贵族品质;而未民百姓则一切从简,多以布帛材质为主,装饰物件极少,即使镶有珠宝的饰品也是质地拙劣、品相较差。但其头饰在百年以来一直保持独有的风格,虽然工艺饰品在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进行着微妙的变化,但至今仍在大型节日中穿戴传统服饰,其文化底蕴的挖掘还需要深入研究,如发式、头饰兴起与发展的时代更迭、佩戴方式和民俗礼仪等等还需要深入调查。
  参考文献:
  [1] 李薇.中国传统服饰图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2] 马大正,成崇德.卫拉特蒙古史刚[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 王瑜.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 乌恩琦.蒙古族图案花纹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王凡(1988—),女,学士学位,新疆师范大学学生。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的表达情况,评价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 1-2期组、CKD 3-4期组和CKD 5期组
目的 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被认为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1和Notch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SYNTAX积分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行冠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抽取空腹血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b A1c水平。采
以镍基纳米镀层作为功能层,采用表面镀覆的方法对汽车零件损伤进行修复。修复后对镀层的结合强度、表面形貌、镀层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表明,Ni-Al2O3纳米复合
MCeline创意总监Phoebe Phiio将离职的传言传了多年,这一次似乎要成真了。
马家窑文化以其光彩夺目的彩陶而著称于世。本文主要研究马家窑文化中彩陶纹饰艺术发展的演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BYS006  摘要:聋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身体上的不健全,导致缺乏了与人沟通的听觉能力,只能通过手语或者是字来与人沟通,在与人交流上显得比较吃力。同时聋人也是一个容易被人抛弃的人,他们生来聋或者是后来造成的,对于家庭来说他们身体上的不健全会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有些父母会选择遗弃聋儿,给聋儿的成长留下极大的阴影。聋人需
应和推断控制、实现合成氮变换工段工饱和热水塔极植温度的控制。
外语教师是外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习发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扮演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技能的培养。本文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实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期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CTP改变,为临床上颅骨修补治疗时机的选择及临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颅骨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