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谓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因此,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的了解国家治理能力的价值意义所在。
[关键词]治理能力;公共管理;价值体系;现代化;法制化;公务员治理
中图分类号:T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4-01
一、引言
没有好的制度,国家难以实现善治;没有卓越的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也会落空。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如何认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做出了深刻阐述,这也是我们准确的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二、公共管理和国家现代化治理相结合,迸发出巨大的意义
首先,公共管理和国家现代化治理相结合,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变革。通过政社分离、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厉行法度、反腐扬清打造法制中国。逐步实现政府的有效权限、放权、分权体系,构建国家和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要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相辅相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其次,体现我国在制度现代化方面的努力。长期以来,我国比较强调物质文明层面、精神文明层面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国家现代化治理过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现代化制度体系之上,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制度保驾护航。制度现代化可以使政府、社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路线提出要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要与实践相连接。这充分显示出国家在治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六项领域的治理能力,以便于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公共管理具有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了一些国家治理的责任,而公共管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机结合,恰恰说明了它们有着巨大的价值意义[1]。
三、公共管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加强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如何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如何与公共管理有效结合,如何积极有效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成为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亟须关注的领域。
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等因素的制约,“五位一體”发展的实效不是很理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弊病。总体来看,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国家治理来自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方面的挑战:
其一,网络治理层面。目前,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虚拟网络空间正在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于建设新型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党对网络的驾驭不当,也使得网络的发展显现出极大地弊端。因此,网络政治参与并不必然增进国家治理及其安全。
其二,现实治理层面。在政治上,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不高、公共权力的使用状况不理想、官员“四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仍然存在、政治体制不健全、公正公平的政治实践有待加强等等。文化体制不健全、文化产品版权争端、学术期刊管理问题、国学与西学的衔接困境等,在社会上,社会心理结构急剧变化、文明失范现象常有发生彰显了社会领域中的治理问题;在生态上,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恢复事业成效不大,彰显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堪忧以及加强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2] 。
四、解决公共管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在公共管理方面,要使市场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市场的功能,加强政府管制来影响利益的分配,由政府设立独立的机构来负责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或通过外包的方式来提供服务,以此消除信息不对称,维护平衡与防治偏差行为。
在建构党的国家治理思路和价值取向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多元化的治理思路和价值取向,努力推动党、政府与社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使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推动和实施。坚持系统化与一体化的治理思路。党在领导国家治理过程中,将党、政府和社会的活力充分调动,依靠三者的力量实现全方位治理。
加强“五位一体”建设,提高党的公共治理能力。当前,国家五位一体建设中存在的诸种挑战,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成效,而且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有针对性地提高党的公共治理能力,增强党对“五位一体”建设事业的领导,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意义。“五位一体”建设的好坏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真正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努力抓好各项道德建设,优化道德社会生态。在经济建设上,优化国内经济治理,发展环保低碳产业,缩小收入差距,确保金融和能源安全。在社会建设上,优化国内社会治理,保障社会结构有序变动,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利益格局的合理化,建构法治解决社会阶层矛盾的机制,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在生态建设上,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完善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环保技术创新,突破环境瓶颈,全力提高党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3]。
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其价值意义也存在着重大的突破性。因此,在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时,中国共产党应将公共管理与国家现实国情紧密的结合起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意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2] 杨雪冬.张萌萌.《大国治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01.
[3] 褚松燕.论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当代世界》,2015,5(402):54-57.
[关键词]治理能力;公共管理;价值体系;现代化;法制化;公务员治理
中图分类号:T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4-01
一、引言
没有好的制度,国家难以实现善治;没有卓越的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也会落空。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如何认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做出了深刻阐述,这也是我们准确的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二、公共管理和国家现代化治理相结合,迸发出巨大的意义
首先,公共管理和国家现代化治理相结合,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变革。通过政社分离、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厉行法度、反腐扬清打造法制中国。逐步实现政府的有效权限、放权、分权体系,构建国家和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要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相辅相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其次,体现我国在制度现代化方面的努力。长期以来,我国比较强调物质文明层面、精神文明层面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国家现代化治理过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现代化制度体系之上,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制度保驾护航。制度现代化可以使政府、社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路线提出要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要与实践相连接。这充分显示出国家在治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六项领域的治理能力,以便于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公共管理具有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了一些国家治理的责任,而公共管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机结合,恰恰说明了它们有着巨大的价值意义[1]。
三、公共管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加强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如何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如何与公共管理有效结合,如何积极有效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成为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亟须关注的领域。
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等因素的制约,“五位一體”发展的实效不是很理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弊病。总体来看,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国家治理来自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方面的挑战:
其一,网络治理层面。目前,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虚拟网络空间正在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于建设新型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党对网络的驾驭不当,也使得网络的发展显现出极大地弊端。因此,网络政治参与并不必然增进国家治理及其安全。
其二,现实治理层面。在政治上,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不高、公共权力的使用状况不理想、官员“四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仍然存在、政治体制不健全、公正公平的政治实践有待加强等等。文化体制不健全、文化产品版权争端、学术期刊管理问题、国学与西学的衔接困境等,在社会上,社会心理结构急剧变化、文明失范现象常有发生彰显了社会领域中的治理问题;在生态上,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恢复事业成效不大,彰显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堪忧以及加强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2] 。
四、解决公共管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在公共管理方面,要使市场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市场的功能,加强政府管制来影响利益的分配,由政府设立独立的机构来负责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或通过外包的方式来提供服务,以此消除信息不对称,维护平衡与防治偏差行为。
在建构党的国家治理思路和价值取向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多元化的治理思路和价值取向,努力推动党、政府与社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使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推动和实施。坚持系统化与一体化的治理思路。党在领导国家治理过程中,将党、政府和社会的活力充分调动,依靠三者的力量实现全方位治理。
加强“五位一体”建设,提高党的公共治理能力。当前,国家五位一体建设中存在的诸种挑战,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成效,而且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有针对性地提高党的公共治理能力,增强党对“五位一体”建设事业的领导,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意义。“五位一体”建设的好坏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真正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努力抓好各项道德建设,优化道德社会生态。在经济建设上,优化国内经济治理,发展环保低碳产业,缩小收入差距,确保金融和能源安全。在社会建设上,优化国内社会治理,保障社会结构有序变动,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利益格局的合理化,建构法治解决社会阶层矛盾的机制,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在生态建设上,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完善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环保技术创新,突破环境瓶颈,全力提高党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3]。
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其价值意义也存在着重大的突破性。因此,在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时,中国共产党应将公共管理与国家现实国情紧密的结合起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意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2] 杨雪冬.张萌萌.《大国治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01.
[3] 褚松燕.论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当代世界》,2015,5(40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