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课堂成本浪费屡见不鲜
综观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结构,我们欣喜地发现:音乐课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年轻的教师正在茁壮成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伴随着发展,也显现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譬如音乐课教学非音乐内容过多,形式繁杂,虚多实少;盲目使用多媒体,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音乐艺术;师生精力投入大,却事倍功半。在大量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投入多产出少的课堂成本浪费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镜头一:只求热闹的情境创设——形成感情浪费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唱《小红帽》时,先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了一遍:有一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讲完后,老师问:“好听吗?”学生说:“好听!”“有位能干的叔叔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好!”孩子们大声回答。接下来一起学唱歌曲。歌曲才听一遍,老师又开始编童话了……
孩子们天生喜欢故事,他们是与故事生活在一起的。我们从这点出发,把音乐课的各个环节联成一堂有趣的唱游课,即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是一种两全齐美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在整堂课中,童话的情境占了很多时间,相应的,孩子们音乐活动的时间就少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通过认真的聆听才能意会。靠口头说说即使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很多时候,我们创设情境动不动就是高高兴兴“森林里开舞会”、“快乐逛动物园”,连一些简单的歌唱教学也搞得轰轰烈烈,过度的生活化会由于没有与音乐教学建立本质的联系而流于形式,浪费了学生许多感情。
镜头二:只求奢华的媒体运用——带来精力浪费
例如:一位教师在《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教学中中,课始,教师用课件播放了电子琴演奏家用电子琴演奏的《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北京的金山上》这三首民歌的录像,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一首歌是藏族民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了一些藏族风光的图片,并用课件介绍了藏族的民族服饰、人文习俗等。接下来就一直让学生反复看丰富多彩的画面,反复听歌曲并以跟唱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整堂课下来,听不到教师动听的琴声和范唱。
多媒体课件以其声、形色的统一,形象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显示了现代科技的巨大魅力。然而,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虽然在行为上操纵着媒体,但精神却被媒体所操纵,学生视听显然是被媒体所吸引,思维被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这样的媒体运用,与其说是给与学生直观感受,不如说是给大家带来了精力的浪费。
镜头三:只求形式的方式选择一一造成时间浪费
例如:在一堂《跳起舞》的音乐课中,学生在了解了蒙古族的舞蹈、蒙古族的风俗,学唱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后,又到了表演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这位教师的意图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但是在表述与引导时不到位,这下可乐坏了这帮小鬼们。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摔跤,有的更像是在打架,两个一组三个一群的迅速抱成一团,整个课堂霎时变成了摔跤场,那个场面真是乱啊!只见这位老师急的满头大汗,又是拍手又是引导,费了好大的劲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案例中的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蒙古族的歌曲,对蒙古族的风俗也不是了解很深,教师如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顺利、恰当地进行渗透教学,并在提问上讲究些技能技巧,恰当地引导学生明白蒙古族的风俗有哪些,并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创编的蒙古族的活动最有特色,并与别组不一样等,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创编,那么这堂课便不会以这样的尴尬局面收场了。
面对种种现状,我们觉得应该将音乐课返璞归真,还其音乐本色,不再让孩子们两手空空地走出音乐课堂。返璞归真并非说走老路,以前怎么上的现在仍旧怎么上,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让音乐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展现出音乐课本来就应有的魅力。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十余年来,根据自己所听、所看、所思,我们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课堂进行“减肥”,有效降低音乐课堂教学成本,让我们的音乐课不忘音乐来时路,冗繁削尽留清瘦。
[行动]三项有效的实践——从三个维度有效降低课堂教学成本
所谓课堂成本,我们认为并不单指是为课堂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是课堂效果与投入资源的比。关注课堂成本,是“经营”课堂的基础。
关注课堂,关注实效,才是每一位老师最根本的出发点。降低课堂教学成本,走进真实课堂更是每一位教师最朴素的愿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和许多教师一起探寻着最佳策略与组合。
策略一:降低时间成本
1、集体备课节约备课时间
倡导教师备详案,广泛查阅教学资料,但同时避免教师把所有的生活时间也投入工作。一个教师只有劳逸结合,才能更持久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只有心情愉快,才有更多的教育灵感。备课的关键在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着重考虑这两个问题。我们采用同一年级组集体备课,不仅使备课更全面细致,也大大地节约了老师的时间,避免了时间的重复浪费。
2、压缩讲解节约课堂时间
灌输讲授法在当今的音乐课堂上仍大行其道,我们不否认此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该看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和他们在课前所进行的思考。我们尝试让学生先充分聆听,教师后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自身“学力”,获得尝试的喜悦。
策略二:降低语言成本
1、语言要求简约不简单
在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显然故事的讲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音乐课不知不觉演变成了故事课、语文课,课堂当中出现的音乐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削减了。
例如:一次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的执教的《只怕不抵抗》,该教师一开始给学生看一些关于抗日小英雄的视频,进而又开始讲起了放牛娃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在导入部分教师可谓是费尽心机、费尽口舌。大半节课过去了,教师才切入主题,引出歌曲,这时课堂上才传来等候已久的歌声。
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音乐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串联成一堂生动有趣的唱游课,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好一种的教学方式,但是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的语言讲述所占的时间多了,学生音乐活动的时间就相对少了。
设计简约语言,使之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
2、提问要求画龙要点睛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已经改掉了“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时间少且珍贵,就要做到有效提问,这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引路人”和“导火索”,教师的提问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对提问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多提滥问,如“听懂了吗?…‘会 唱了吗?”……学生的回答没得选择,非但不见效,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
其实,课堂语言不够凝练实效,提问不够精准到位。这也是我们很多音乐教师的通病,如想突破,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多跨学科听课,向语文老师学习语言的诗意,向数学老师学习语言的精准,向英语老师学习语言的美感……一堂课有导人语、过渡语、提示语、生成语、总结语……课堂语言丰富多彩而变化无穷,而教师独特个性、精准凝练的提问艺术一定能为一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策略三:降低手段成本
1、方法要求删繁就简
现在的优质课、展示课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拓展内容,整堂课看上去是热闹了,可是学生并没有能静下心来去认真学唱歌曲,结果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了。
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也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
2、综合要求紧绕核心
音乐课程理念之一:提倡学科综合。随之,许多音乐课堂出现了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的大聚会。音乐课堂上出现了离谱的内容拓展。尤其是音乐综合课变成了班会课、思品课。
例如:一位年轻老师上了一堂音乐课,题目是《金孔雀轻轻跳》,首先引导孩子们进行了有趣的模仿小动物动作后,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对傣族的了解。接着在屏幕上出现图片展示:花枝招展的傣族姑娘们、有趣的吊脚楼、热闹的泼水节……一系列活动后,开始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这时离下课不远了,孩子们跟音乐、跟着琴就唱了几遍,也谈不上什么歌曲的指导演唱、音乐情绪的启发。然后请孩子们学跳孔雀舞,还请他们画画小孔雀……后来听课的几位老师在评课时指出:这堂音乐课虽然丰富,但是每个环节好似走马观花,少了实质性的东西。
学科综合:音乐是核心,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必须对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演、创造音乐有帮助,否则就变成了画蛇添足。
[反思]一份殷实的收获——节约成本带来低投入多产出
在实施实践研究之前,每当我们为一堂堂公开课击节叫好之时,也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精品包装的课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高昂,而真的可以借用到真实课堂中的课实在是少而又少。为此,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关注课堂成本与课堂效率的对等和适切。
收获一: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通过该项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音乐组老师在学习中不断地对过去教学进行反思,对每次上过的课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意识到教学成败得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于是教学形式开始多样,教学方式得到了改换,改变了灌输知识,以教师主讲的倾向,从过去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同时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相信学生,关爱学生。
收获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音乐教学一刻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应从宏观角度掌控好课堂中生成问题,立足于促进学生音乐思考,调整教学进程,放眼全体学生,机智地变换教学方式,才能营造出高效的音乐课堂。这其中也不乏教师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启化性、简洁法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磨练,一方面学会割舍一些不必要的提问与过渡语言,让教学语言干净利落,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学会追求高效的语句,让教学语言准确到位,清晰易懂,还要让自己语言幽默风趣,亲近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收获三: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在简约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刻意的“作秀”,更没有那些加上过多背离教育真谛的表层的技巧性的东西,不花里胡哨、不夸夸其谈,在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关注音乐,实实在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简约、有效”的本色回归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我们上课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一同进步!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对于一名音乐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在无数次删繁就简的过程中,通过传承、创新、发展的扬弃过程,在不断探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音乐教学逐步回归到其本质——简约。
当然,有效降低音乐课堂成本,决不是“偷懒”。“大道至简”,它看上去是挺“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提升和锻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与音乐基础知识!
综观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结构,我们欣喜地发现:音乐课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年轻的教师正在茁壮成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伴随着发展,也显现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譬如音乐课教学非音乐内容过多,形式繁杂,虚多实少;盲目使用多媒体,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音乐艺术;师生精力投入大,却事倍功半。在大量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投入多产出少的课堂成本浪费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镜头一:只求热闹的情境创设——形成感情浪费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唱《小红帽》时,先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了一遍:有一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讲完后,老师问:“好听吗?”学生说:“好听!”“有位能干的叔叔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好!”孩子们大声回答。接下来一起学唱歌曲。歌曲才听一遍,老师又开始编童话了……
孩子们天生喜欢故事,他们是与故事生活在一起的。我们从这点出发,把音乐课的各个环节联成一堂有趣的唱游课,即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是一种两全齐美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在整堂课中,童话的情境占了很多时间,相应的,孩子们音乐活动的时间就少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通过认真的聆听才能意会。靠口头说说即使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很多时候,我们创设情境动不动就是高高兴兴“森林里开舞会”、“快乐逛动物园”,连一些简单的歌唱教学也搞得轰轰烈烈,过度的生活化会由于没有与音乐教学建立本质的联系而流于形式,浪费了学生许多感情。
镜头二:只求奢华的媒体运用——带来精力浪费
例如:一位教师在《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教学中中,课始,教师用课件播放了电子琴演奏家用电子琴演奏的《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北京的金山上》这三首民歌的录像,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一首歌是藏族民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了一些藏族风光的图片,并用课件介绍了藏族的民族服饰、人文习俗等。接下来就一直让学生反复看丰富多彩的画面,反复听歌曲并以跟唱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整堂课下来,听不到教师动听的琴声和范唱。
多媒体课件以其声、形色的统一,形象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显示了现代科技的巨大魅力。然而,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虽然在行为上操纵着媒体,但精神却被媒体所操纵,学生视听显然是被媒体所吸引,思维被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这样的媒体运用,与其说是给与学生直观感受,不如说是给大家带来了精力的浪费。
镜头三:只求形式的方式选择一一造成时间浪费
例如:在一堂《跳起舞》的音乐课中,学生在了解了蒙古族的舞蹈、蒙古族的风俗,学唱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后,又到了表演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这位教师的意图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但是在表述与引导时不到位,这下可乐坏了这帮小鬼们。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摔跤,有的更像是在打架,两个一组三个一群的迅速抱成一团,整个课堂霎时变成了摔跤场,那个场面真是乱啊!只见这位老师急的满头大汗,又是拍手又是引导,费了好大的劲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案例中的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蒙古族的歌曲,对蒙古族的风俗也不是了解很深,教师如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顺利、恰当地进行渗透教学,并在提问上讲究些技能技巧,恰当地引导学生明白蒙古族的风俗有哪些,并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创编的蒙古族的活动最有特色,并与别组不一样等,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创编,那么这堂课便不会以这样的尴尬局面收场了。
面对种种现状,我们觉得应该将音乐课返璞归真,还其音乐本色,不再让孩子们两手空空地走出音乐课堂。返璞归真并非说走老路,以前怎么上的现在仍旧怎么上,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让音乐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展现出音乐课本来就应有的魅力。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十余年来,根据自己所听、所看、所思,我们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课堂进行“减肥”,有效降低音乐课堂教学成本,让我们的音乐课不忘音乐来时路,冗繁削尽留清瘦。
[行动]三项有效的实践——从三个维度有效降低课堂教学成本
所谓课堂成本,我们认为并不单指是为课堂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是课堂效果与投入资源的比。关注课堂成本,是“经营”课堂的基础。
关注课堂,关注实效,才是每一位老师最根本的出发点。降低课堂教学成本,走进真实课堂更是每一位教师最朴素的愿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和许多教师一起探寻着最佳策略与组合。
策略一:降低时间成本
1、集体备课节约备课时间
倡导教师备详案,广泛查阅教学资料,但同时避免教师把所有的生活时间也投入工作。一个教师只有劳逸结合,才能更持久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只有心情愉快,才有更多的教育灵感。备课的关键在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着重考虑这两个问题。我们采用同一年级组集体备课,不仅使备课更全面细致,也大大地节约了老师的时间,避免了时间的重复浪费。
2、压缩讲解节约课堂时间
灌输讲授法在当今的音乐课堂上仍大行其道,我们不否认此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该看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和他们在课前所进行的思考。我们尝试让学生先充分聆听,教师后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自身“学力”,获得尝试的喜悦。
策略二:降低语言成本
1、语言要求简约不简单
在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显然故事的讲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音乐课不知不觉演变成了故事课、语文课,课堂当中出现的音乐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削减了。
例如:一次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的执教的《只怕不抵抗》,该教师一开始给学生看一些关于抗日小英雄的视频,进而又开始讲起了放牛娃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在导入部分教师可谓是费尽心机、费尽口舌。大半节课过去了,教师才切入主题,引出歌曲,这时课堂上才传来等候已久的歌声。
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音乐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串联成一堂生动有趣的唱游课,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好一种的教学方式,但是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的语言讲述所占的时间多了,学生音乐活动的时间就相对少了。
设计简约语言,使之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
2、提问要求画龙要点睛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已经改掉了“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时间少且珍贵,就要做到有效提问,这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引路人”和“导火索”,教师的提问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对提问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多提滥问,如“听懂了吗?…‘会 唱了吗?”……学生的回答没得选择,非但不见效,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
其实,课堂语言不够凝练实效,提问不够精准到位。这也是我们很多音乐教师的通病,如想突破,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多跨学科听课,向语文老师学习语言的诗意,向数学老师学习语言的精准,向英语老师学习语言的美感……一堂课有导人语、过渡语、提示语、生成语、总结语……课堂语言丰富多彩而变化无穷,而教师独特个性、精准凝练的提问艺术一定能为一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策略三:降低手段成本
1、方法要求删繁就简
现在的优质课、展示课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拓展内容,整堂课看上去是热闹了,可是学生并没有能静下心来去认真学唱歌曲,结果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了。
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也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
2、综合要求紧绕核心
音乐课程理念之一:提倡学科综合。随之,许多音乐课堂出现了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的大聚会。音乐课堂上出现了离谱的内容拓展。尤其是音乐综合课变成了班会课、思品课。
例如:一位年轻老师上了一堂音乐课,题目是《金孔雀轻轻跳》,首先引导孩子们进行了有趣的模仿小动物动作后,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对傣族的了解。接着在屏幕上出现图片展示:花枝招展的傣族姑娘们、有趣的吊脚楼、热闹的泼水节……一系列活动后,开始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这时离下课不远了,孩子们跟音乐、跟着琴就唱了几遍,也谈不上什么歌曲的指导演唱、音乐情绪的启发。然后请孩子们学跳孔雀舞,还请他们画画小孔雀……后来听课的几位老师在评课时指出:这堂音乐课虽然丰富,但是每个环节好似走马观花,少了实质性的东西。
学科综合:音乐是核心,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必须对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演、创造音乐有帮助,否则就变成了画蛇添足。
[反思]一份殷实的收获——节约成本带来低投入多产出
在实施实践研究之前,每当我们为一堂堂公开课击节叫好之时,也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精品包装的课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高昂,而真的可以借用到真实课堂中的课实在是少而又少。为此,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关注课堂成本与课堂效率的对等和适切。
收获一: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通过该项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音乐组老师在学习中不断地对过去教学进行反思,对每次上过的课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意识到教学成败得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于是教学形式开始多样,教学方式得到了改换,改变了灌输知识,以教师主讲的倾向,从过去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同时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相信学生,关爱学生。
收获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音乐教学一刻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应从宏观角度掌控好课堂中生成问题,立足于促进学生音乐思考,调整教学进程,放眼全体学生,机智地变换教学方式,才能营造出高效的音乐课堂。这其中也不乏教师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启化性、简洁法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磨练,一方面学会割舍一些不必要的提问与过渡语言,让教学语言干净利落,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学会追求高效的语句,让教学语言准确到位,清晰易懂,还要让自己语言幽默风趣,亲近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收获三: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在简约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刻意的“作秀”,更没有那些加上过多背离教育真谛的表层的技巧性的东西,不花里胡哨、不夸夸其谈,在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关注音乐,实实在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简约、有效”的本色回归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我们上课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一同进步!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对于一名音乐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在无数次删繁就简的过程中,通过传承、创新、发展的扬弃过程,在不断探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音乐教学逐步回归到其本质——简约。
当然,有效降低音乐课堂成本,决不是“偷懒”。“大道至简”,它看上去是挺“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提升和锻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与音乐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