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中激趣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走进历史的殿堂,有着文明,有着杀戮,悲欢离合尽在其中。要想当好一名历史老师就必须学会情境再现,这样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在此,凭借几年教学经验谈谈我对情境教学见解。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历史 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 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第一、 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想了又想,后受一本书上的启发,上课时,我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 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 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在2005年,我参加 “教学能手”比赛中,我的讲课题目是:《重庆谈判》。当讲到毛泽东出乎意料到达重庆进行谈判这一事件时,我打出了一张毛泽东到重庆机场的幻灯片,并配之一段深情的描述:“‘毛泽东来了,毛泽东来了’。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山城沸腾了。这时,风含情,水含笑,山城人民无不为毛泽东的弥天大勇所感动。”一个历史情境的创设,把共产党真和平、蒋介石假和谈的真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校李翠芬老师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而精心准备的,问到了“点”上,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有坡度、有層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了发现的快乐。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第四、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第五、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第六、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七、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第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第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戰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开创一片更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埃及大金字塔虽然于近5000年前建成,但仍然有大量的秘密。科学家通过利用宇宙射线的威力,证实了胡夫金字塔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空间,这个空隙表明可能存在一个暗室。  想想古埃及,我们已经有那么多的伟大考古发现,可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说明,还有很多内容在等待我们去挖掘。金字塔内的神秘空间  对吉萨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内部结构的调查,揭示了其结构内部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难以进入的“空隙”。此项
期刊
宇宙岛和岛宇宙是历史上天文学家对星系的两种称呼,如今我们很少去区分它们。从语源学的角度看,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文字倒置其实大有深意。在前一个称呼中,人们将宇宙比作浩瀚的海洋,将星系比作散落的岛屿;后一个称呼则反映了某种旧观念的残留,因为100多年前,许多天文学家还以为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因而将河外星系视为“岛屿”一样的其他宇宙,简称“岛宇宙”。  的确,每当我们用天文望远镜凝望遥远星空的时候,总会看
期刊
免疫系统清除了调节睡眠的细胞  我干过很多工作,第一份工作是监视狮子。有些职业不适合未经治愈的嗜睡症患者,监视狮子是其中之一。我22岁时,刚考上动物学研究生不久,在南非卡拉哈里沙漠研究猫鼬。我们两人一组,一个徒步跟踪猫鼬,另一个开着吉普车扫视地平线,留意遭遇狮子的危险。很多时候,我都会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额头上有方向盘的印记,意识到猫鼬和同事早已不在眼前。我会寻找生命的迹象,随着恐慌的增加,寻找
期刊
摘 要:通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和运用历史知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发展,曾一度被否定、被打倒的中国传统道德又成了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兴趣对学生的智力起着促进作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本文从七个方面做了比较具体的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那么,
期刊
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  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艰辛而又复杂的,但也是有乐趣的。十年的班主任生活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喜欢自己的学生,热爱这份工作,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真爱,看到学生在自己精心培养下一天天成长,那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是其他人永远也无法品味的。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管理 育人为先  班主任工作苦在表象,乐在心灵。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呢?关键在于用良好的心态去工作,用心和脑去体会。  一、教师
期刊
摘 要:有人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作为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选择的读书方法、读书内容不同,其阅读后的收获也是各有千秋,不尽相同。  关键词:课堂教学 阅读 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信任,是班主任教育成功的保证,教育信任策略:了解学生心理,宽容学生问题,激励学生成长,敞开教师心灵。  关键词:信任 策略 了解 宽容 激励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在纪律、学习、思想诸方面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由于中等职业教育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支持,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自觉低人一等,因为他们在初中由于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不突出,往往
期刊
摘 要: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对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任何能力都不是先天具备的。教师不管是在预习、授课,还是在让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都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有意识  引文:新时期,新社会,企业需要新的人才。企业需求的变化带动了教育的改革,教育大纲根据教材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