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等对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有利于推动独立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朝着科学、规范、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1 研究意义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起步较西方国家晚,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期望通过本研究,了解独立院校在实施俱乐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以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向多层次发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独立学院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学生、教师为调查对象,得出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本文撰写奠定基础。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资源查阅和检索俱乐部教学模式关键词的电子文献,以及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年鉴、报刊等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全面分析现状和研究前沿动态,为本文的调查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测试教师、被测试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测试主体对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态度及认真,为本文奠定大量的理论基础。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数据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
3 结果及建议
3.1 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3.1.1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如表1所示),51.8%的学生在参加体育俱乐部教学过程中是积极的,42.9%的同学被动参加,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方面,主要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预防疾病为主,占92.0%;其次以娱乐、陶冶情操为目标占67.7%;65.9%的同学参加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为了掌握运动技能,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同学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持积极的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这与医学院学生课程压力重,业余时间少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在组织俱乐部教学的时候,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预防疾病为初衷,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娱乐、陶冶情操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
3.1.2 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
独立学院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的调查显示(如表2所示),有43.8%的学生认为尚有不足,33.6%认为基本完善,认为不完善的占16.4%,十分完善的仅占4.4%。通过访谈,学生认为在独立学院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尚有不足的地方,特别在课程设置及场地设施等问题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1.3 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如表3所示),影响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因素中,体育锻炼的氛围所占比例最大为66.4%,其次为场馆的限制占64.1%,专业人士的指导占51.3%,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占48.2%,组织管理措施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分别占47.8和43.8%。通过以上数据,在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过程中,独立学院要加大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宣传,制造体育锻炼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感受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魅力。此外,独立学院要加大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开放,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加强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重视程度等来促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
3.1.4公共体育课师资情况
師资力量是制约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如表4所示),体育教师在学历上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师资队伍平均年龄不满35周岁,这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方面优势较大,能够满足学生对新兴体育课程开设的需求,但体育教师职称普遍不高。此外,现阶段学院体育所开设的项目多为传统类的项目,各项目最多由两名体育教师承担,专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上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如表5所示)。
3.1.5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器材情况
体育场馆设施是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调查了解(如表6所示),认为尚有不足的占40.3%,严重不足占29.6%,基本满足占24.8%,由此看见,目前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尚不能满足俱乐部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的需求。
3.2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独立院校的发展策略
3.2.1 加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科学化管理
学校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保障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加强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监督和管理;体育专任教师作为俱乐部教学直接的管理者,要在做好俱乐部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促进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科学发展。
3.2.2 完善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设置
现阶段,传统体育类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多样化的需求,研究发现,女生多对形体类运动项目感兴趣,男生则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感兴趣。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独立学院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最终目标,结合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喜爱的课程,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参与度,促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
3.2.3 加强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建设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结构组成及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增加相关项目专任教师数量,完善师资结构。教师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改善自身专业水平,提高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3.2.4 加大场馆设施的开放和建设
目前场馆设施不足及部分场馆不能免费向学生开放是制约学生参加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学生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并不断完善场馆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
3.2.5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在学生的考核方面,可以在原有学分制评价基础之上,采用过程评价和相对变化幅度评价的方法,如果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达到一定程度体育成绩就可以给予合格,其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阶段时间内身体素质及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进一步评价标准。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考试,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课题: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课题(KD2019KYJJYB012)。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体育部)
1 研究意义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起步较西方国家晚,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期望通过本研究,了解独立院校在实施俱乐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以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向多层次发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独立学院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学生、教师为调查对象,得出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本文撰写奠定基础。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资源查阅和检索俱乐部教学模式关键词的电子文献,以及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年鉴、报刊等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全面分析现状和研究前沿动态,为本文的调查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测试教师、被测试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测试主体对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态度及认真,为本文奠定大量的理论基础。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数据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
3 结果及建议
3.1 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3.1.1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如表1所示),51.8%的学生在参加体育俱乐部教学过程中是积极的,42.9%的同学被动参加,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方面,主要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预防疾病为主,占92.0%;其次以娱乐、陶冶情操为目标占67.7%;65.9%的同学参加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为了掌握运动技能,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同学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持积极的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这与医学院学生课程压力重,业余时间少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在组织俱乐部教学的时候,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预防疾病为初衷,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娱乐、陶冶情操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
3.1.2 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
独立学院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的调查显示(如表2所示),有43.8%的学生认为尚有不足,33.6%认为基本完善,认为不完善的占16.4%,十分完善的仅占4.4%。通过访谈,学生认为在独立学院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尚有不足的地方,特别在课程设置及场地设施等问题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1.3 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如表3所示),影响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因素中,体育锻炼的氛围所占比例最大为66.4%,其次为场馆的限制占64.1%,专业人士的指导占51.3%,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占48.2%,组织管理措施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分别占47.8和43.8%。通过以上数据,在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过程中,独立学院要加大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宣传,制造体育锻炼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感受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魅力。此外,独立学院要加大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开放,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加强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重视程度等来促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
3.1.4公共体育课师资情况
師资力量是制约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如表4所示),体育教师在学历上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师资队伍平均年龄不满35周岁,这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方面优势较大,能够满足学生对新兴体育课程开设的需求,但体育教师职称普遍不高。此外,现阶段学院体育所开设的项目多为传统类的项目,各项目最多由两名体育教师承担,专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上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如表5所示)。
3.1.5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器材情况
体育场馆设施是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调查了解(如表6所示),认为尚有不足的占40.3%,严重不足占29.6%,基本满足占24.8%,由此看见,目前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尚不能满足俱乐部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的需求。
3.2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独立院校的发展策略
3.2.1 加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科学化管理
学校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保障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加强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监督和管理;体育专任教师作为俱乐部教学直接的管理者,要在做好俱乐部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促进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科学发展。
3.2.2 完善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设置
现阶段,传统体育类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多样化的需求,研究发现,女生多对形体类运动项目感兴趣,男生则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感兴趣。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独立学院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最终目标,结合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喜爱的课程,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参与度,促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
3.2.3 加强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建设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结构组成及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增加相关项目专任教师数量,完善师资结构。教师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改善自身专业水平,提高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3.2.4 加大场馆设施的开放和建设
目前场馆设施不足及部分场馆不能免费向学生开放是制约学生参加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学生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并不断完善场馆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
3.2.5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在学生的考核方面,可以在原有学分制评价基础之上,采用过程评价和相对变化幅度评价的方法,如果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达到一定程度体育成绩就可以给予合格,其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阶段时间内身体素质及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进一步评价标准。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考试,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课题: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课题(KD2019KYJJYB012)。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体育部)